- +1
甘肅礦企石羊河濕地違建路橋:項目投入8億后爛尾,橋也拆了
甘肅民勤縣石羊河上的紅崖山水庫大橋在6月下旬被拆了。這座建在石羊河匯入亞洲最大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進口處的橋梁,投資兩千多萬元,只存在了不到七年。
導致大橋被拆的誘因之一是一起公益訴訟:2019年底,中國綠發會以該大橋無環評手續為由,將大橋建設方民勤縣榮達礦業有限公司(簡稱榮達礦業公司)訴至法院并獲立案,案由為侵權責任糾紛。
事實上,紅崖山水庫大橋除無環評手續外,澎湃新聞從民勤縣國土、發改、水務等部門獲悉,該橋也未辦理國土、水行政許可、防洪評價報告等手續,還曾被水利部定性為“四亂”項目予以督辦。

榮達礦業公司在濕地公園內修建的道路(左半幅),侵占濕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
澎湃新聞獲取的資料顯示,紅崖山水庫大橋項目于2013年備案,該項目包括6000米長、寬20米的瀝青路一條及大橋一座,占地約12公頃,項目概算總投資7000萬元。建設該項目的用途為:榮達礦業公司年產60萬噸電石項目和年產200萬噸水泥項目的生產原料及產品的運輸。
諷刺的是,上述電石、水泥項目至今未能投產。其中,水泥項目因國家去產能政策而未實施,電石項目在投入8億多元后,陷入停滯,至今已爛尾4年多。而建橋的榮達礦業公司曾是“騰格里沙漠排污案”當事公司武威榮華工貿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目前,榮華工貿公司仍持有榮達礦業公司8.93%股份。

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壞至今未恢復。
日前,澎湃新聞在榮達大橋被拆后的現場看到,雖然建筑垃圾等已被清運,但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壞仍未修復。而未辦土地手續、長達6千米的道路,有2千米左右位于濕地公園內,這部分路段寬約10米,侵占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面積約2萬平方米。
濕地公園功能分區圖顯示,被侵占的地塊屬于濕地保育區。
國家濕地公園中的違建大橋
對大多數人來說,石羊河與紅崖山水庫是陌生的存在。但它們對甘肅乃至西部生態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共同拱衛著河西走廊東部的重要生態區。
發源于祁連山脈的石羊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之一,由其形成的綠洲,阻止了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的匯合;以石羊河為主要水源的紅崖山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被稱作“瀚海明珠”,它也是民勤縣唯一的水利調蓄工程。
然而,就在2013年,民勤縣上馬了一個關系石羊河生態安全的重大項目。

原本建在石羊河匯入紅崖山水庫進口處的大橋已被拆除。
澎湃新聞獲取的材料顯示,2013年3月27日,民勤縣發改局向武威市發改委提交了一份項目申請備案報告,項目主要內容為,榮達礦業公司需在紅崖山水庫南側新建紅崖山水庫大橋工程,該工程東起民武公路,西至紅崖山水庫西側上游小西溝農場防護林邊緣,沿紅崖山水庫南壩墻向西。
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修建長6000米、寬20米的瀝青道路及大橋1座,占地約12公頃。項目概算總投資為7000萬元,建設資金由企業自籌。上述報告稱,該項目的用途為榮達礦業公司年產60萬噸電石項目和年產200萬噸水泥項目的生產原料及產品的運輸。
之后,該項目順利開工。據武威日報報道,2013年7月16日,時任武威市委書記的火榮貴在民勤縣調研時,曾前往榮達礦業公司電石、水泥項目及紅崖山水庫大橋建設現場,了解工程進展情況。該報道稱,“紅崖山水庫大橋目前建設進展順利,今年十月即可建成。”
2013年7月18日,民勤縣政府官網發布的一篇文章顯示,“近日,縣政協主席張尚忠、副主席屈登程先后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到在榮達公司石羊河大橋(紅崖山水庫大橋)建設現場視察,“視察組了解到總投資2000多萬元、全長240米的石羊河大橋及榮達路至民武路的路基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在聽取項目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后,視察組建議施工單位盡快加強施工力量,保證道路橋梁按時投用。”
日前,澎湃新聞從民勤縣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及榮達礦業公司了解到,除了項目備案手續外,榮達礦業公司投建的上述橋梁道路工程,堪稱“裸奔”工程:無環評手續、無土地手續、無水行政許可手續、無防洪評價報告,橋梁甚至無設計方案。
武威市生態環境局民勤分局一位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紅崖山水庫大橋和相關道路項目未履行環評手續,“但不知具體原因。”民勤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股室負責人稱,因為這個項目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所以也沒有給其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此外,民勤縣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紅崖山水庫大橋未獲得水行政許可,建橋時也無防洪評價報告。
“聽說他們連設計方案都沒有,他們自己有路橋工程隊,憑借經驗修起的橋。”該工作人員還表示,2019年底,這座大橋被人舉報至水利部,水利部將其定性為河湖“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項目,予以督辦;今年以來,武威市也先后多次發文督辦,要求整改。
此外,紅崖山水庫大橋所處位置為石羊河濕地公園保育區內。2012年3月,甘肅省林業廳批復建立民勤石羊河省級濕地公園。當年12月5日,國家林業局在組織召開國家濕地公園專家評審會,甘肅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成為甘肅第二家國家濕地公園。2013年1月,民勤縣申報的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獲國家林業局批復,開展試點工作。

大橋及道路侵占的是濕地保育區,這里水草豐茂,棲息著多種珍稀禽類。
《甘肅省濕地保護條例》規定,禁止在濕地保護區范圍內進行開墾、采挖、獵捕、燒荒、采礦、爆破等可能造成濕地破壞的人為活動。未經縣級以上濕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濕地保護區天然水道和濕地邊緣50米以內設立任何建筑設施。
當時施行的《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亦有規定,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國家濕地公園的土地。確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單位應當征求國家林業局意見后,方可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那么,石羊河濕地公園管理局是否對紅崖山水庫大橋的修建進行過批復?該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管理局成立于2013年5月,當年10月人員才到位,那時大橋已經修建起來了。因此,濕地公園管理局也未給予該大橋任何審批文件。
在紅崖山水庫大橋建成6年后,當初的環評硬傷被人揭發,“引爆”此事。
遭公益訴訟后企業拆除大橋
2019年11月,紅崖山水庫大橋被人舉報至公益組織中國綠發會。
中國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告訴澎湃新聞,接到舉報后,綠發會向民勤縣政府政務公開中心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收到武威市生態環境局民勤分局回復稱,“該項目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及報批手續”。中國綠發會遂于2019年12月16日,將橋梁建設方榮達礦業公司訴至甘肅礦區法院。
中國綠發會訴稱,紅崖山水庫作為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是民勤縣唯一的水利調蓄工程,澆灌著全縣60多萬畝耕地,支撐著民勤綠洲的生存與發展,是沙鄉人民的命脈。同時,水庫周邊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白琵鷺、灰鶴等鳥類棲息。
被告榮達礦業公司在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的情況下,違法建橋作為其生產運輸專用通道。大橋的建成和運營會對周邊棲息的候鳥產生驚擾等不利影響,導致此處候鳥棲息地的破壞。建橋過程中對河道進行采挖會對河床堤岸等造成破壞。因該區域植被覆蓋率普遍較低,下墊面水文物理條件較差,極易導致水土流失。同時,建橋壓縮原河床斷面,對紅崖山水庫防洪、行洪造成嚴重影響。
此外,中國綠發會還認為,被告在利用大橋運輸過程中,涉及電石等化工原料產品,會產生遺撒、泄露,或一旦發生事故,將對紅崖山水庫水體造成重大污染,必將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據上,中國綠發會訴請法院判令被告榮達礦業公司,消除因為其項目建設而對生態環境構成的直接威脅和重大風險。
2020年1月2日,甘肅礦區法院受理了中國綠發會的起訴,決定立案審查。據馬勇介紹,今年4月,為了進一步掌握本案有關情況,礦區法院曾組織現場勘察。7月1日,法院又組織了一次線上庭前會議。
截至目前,本案尚未開庭審理。但在6月下旬,榮達礦業公司便已將大橋拆除。這座投資2000多萬元的修建的大橋,使用時間不到7年。
對于拆橋一事,中國綠發會秘書長周晉峰認為,拆不拆,要重新評估;如何拆,也要重新評估。拆橋是一個大型施工環節,這個施工一定會對生態環境帶來重大的沖擊。
“第一個沖擊是,這座橋建設的幾乎全部的建材被拆毀,就破壞了其使用價值。建材的生產是具有巨大環境代價的,我們如果把這座橋拆了,那么生產環節的環境代價就全部變成了無謂的犧牲。第二件沖擊是,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塵土、噪音、垃圾等等,包括用油、用電都是新的環境代價。那么這里頭就涉及到如何施工,才能最低的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周晉峰認為,“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我們要重新評估這座橋給生產生活社會發展帶來的益處。如果帶來的益處遠大于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綜合考慮在拆的環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為不一定要拆。”
民勤縣水務局一位曾參與大橋問題現場調研的工作人員表示,包括甘肅省水利廳在內,多個部門曾多次在紅崖山水庫大橋開現場會,“結論是沒有好的辦法,哪一個手續都不好辦,建議拆除。”
據該工作人員透露,2020年年初的時候,民勤縣水務局組織編制了《紅崖山水庫大橋跨石羊河干流防洪評價報告》,“報告結論就是如果有百年一遇的洪水,這個大橋會有影響行洪。”
上述工作人員的說法,在澎湃新聞獲取的一份民勤縣《縣長辦公會議紀要》中得到印證,該會議紀要顯示,5月16日,民勤縣曾召開縣長辦公會,會議認定,榮達礦業公司2013年修建的紅崖山水庫大橋,因未辦理環評手續及不符合防洪相關規范要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需要進行拆除處理。紅崖山水庫大橋拆除后,榮達礦業公司可由新紅路至蔡旗大橋接民武公路通行。
關于大橋及道路項目,榮達礦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電石項目附近沒有合適的道路,我們在廠區門前修了東西向長約6公里的水泥路,通到石羊河邊,然后架橋,再在河東岸沿水庫南堤壩修六公里的路就可以到民武公路,離后來修的北仙高速也近,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可以減少。”
該負責人稱,因為榮達礦業公司電石項目未建成投產,所以也未使用該公司修建的路橋,這些年都是附近百姓在用,“前些年修北仙高速的時候,建設公司拉砂石什么的,也用的是我們修的路。” 他強調,修路修橋均是政府主導支持的,而拆橋也是根據民勤縣政府指示進行的,“一建一拆,我們企業花費了三千萬元。”
關于土地手續一事,上述負責人稱,他們曾向所占土地的村委會支付過140萬元征地補償款,但為何沒有辦下手續,他也不清楚。

榮達礦業公司投入逾8億元修建的電石項目主體基本完工,但已爛尾4年。
大橋服務的項目投入逾8億已爛尾4年
按照紅崖山水庫大橋項目備案報告所述,修建大橋及6000米道路,目的是為了便于榮達礦業公司電石、水泥項目生產原料及產品的運輸。但澎湃新聞實地采訪獲知,榮達礦業公司電石項目未建成便爛尾,至今已四年。而水泥項目則受國家去產能政策影響,未能實施。
上述備案報告顯示,為了綜合開發利用民勤紅沙崗境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和紅崖山石灰石資源,經甘肅省工信委批復,榮達礦業公司在民勤縣建設年產2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和年產60萬噸電石生產線項目。
據當地媒體報道,上述項目于2011年9月8日開工建設,武威市委原書記火榮貴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開工。該項目建設地點為民勤縣紅沙崗鎮附近的紅沙崗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項目總投資26億元,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5億元,實現利潤5.3億元,上繳稅金3億元,安排就業人數2200多人。
不過,澎湃新聞從榮達礦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項目投資一億多元后,發現上述地址并不適合項目建設,“一是缺水,二是離原材料產地比較遠。”后來土地置換,重新選址,選在了紅崖山水庫以西7公里處的紅崖山下。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2013年2月19日公示的環評批復(變更)顯示,榮達礦業公司年產60萬噸電石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園區發展規劃調整,和礦山原因,企業對廠址和建設內容都進行了調整,變更后產能不變。經甘肅省工信委“甘工信函(2012)331號”文件同意項目變更,變更后項目投資為83457.22萬元。
武威市政府官網信息顯示,榮達礦業公司電石項目為市列重大項目,建設年限為2012年至2015年,截至2014年底累計完成投資8億元,2015年計劃投資3500萬元,2015年1至6月累計完成投資550萬元,“正在進行設備安裝”。
澎湃新聞檢索發現,上述信息是榮達礦業電石項目在武威市政府官網的最后一條建設進度信息。2016年12月20日,武威日報曾刊載了一條關于該項目的信息——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第七批信訪投訴問題。該項目被人舉報“威脅飲用水水源安全、污染水體環境”。
武威日報報道稱,接到交辦的信訪問題后,“武威市保障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協調聯絡領導小組信訪組立即轉民勤縣政府查辦,同時派出指導組全程指導。目前,該問題已調查處理終結。”
經現場核查,該項目自2016年7月以來,一直處于停建狀態,尚未建成投產。榮達礦業公司存在項目建設前期未辦理《施工許可證》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備案憑證》,未編制報批《水土保持方案》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民勤縣相關部門分別進行了立案查處,責令榮達礦業公司整改并辦理相關手續,該公司被罰款共計40.5萬元。
日前,就上述項目停建一事,澎湃新聞先后前往民勤縣發改局、工信局了解情況。發改局工作人員表示,水泥項目是受去產能政策影響,最終未投建。但電石項目為何停建,需要問工信局。而該縣工信局負責人則表示,他是2015年年底才調到工信局,當時這個項目就基本停建了,他也不了解停建原因,“我們只掌握在運行企業的情況。”
提及爛尾的電石項目,前述榮達礦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無奈。他告訴澎湃新聞,該項目為招商引資項目,落戶在所謂的民勤縣紅沙崗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在投資一個多億后,發現該園區并不適合企業生產。之后又用土地置換的方式,遷建至建材化工園區,但這個園區并沒有“三通一平”,“當時那里什么都沒有,水、電、路這些基本設施都要企業自己解決。修建的時候我們接了10千伏的電,但生產至少需要110千伏的電,架設輸電線路需要1億元左右,我們資金困難。而且,當時電石市場行情也不好,所以就停建了。”

紅崖山水庫大橋位于石羊河國家實地公園內,目前已被拆除。
日前,澎湃新聞實地采訪時看到,榮達礦業公司電石項目主體建筑基本建成,但整個廠區空無一人。在廠區以東六公里處,該公司所建大橋已被拆除,有多處現場施工留下的輔路,延伸進濕地植被中,顯得異常刺眼。而原本計劃在石羊河東岸修建的長6000米、寬20米的瀝青公路,目前仍未鋪裝。其中長約2000米、寬約10米的道路位于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育區內,侵占濕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
工商資料顯示,榮達礦業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21日,注冊資本1.12億元。在2015年4月以前,其為武威榮華工貿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目前,榮華工貿公司仍持有榮達礦業公司8.93%的股份。

遠眺榮達礦業公司電石項目,該項目位于紅崖山南麓,投入逾8億元,已爛尾4年。
榮華工貿公司系2015年“沙漠排污”事件當事公司,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該公司向騰格里沙漠排放污水8萬多噸,污染面積達266畝。此后,榮華工貿公司及該公司兩名負責人被判犯污染環境罪;武威市涼州區環保局原局長林某某、原副局長文某均被判犯玩忽職守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