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期而來的調整能否延長股市上漲的時間
7月6日至7月10日當周,創業板指累計上漲12.83%,創歷史最大單周漲幅;深成指周漲9.96%,滬指周漲7.31%;兩市成交額連續第七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連續5日成交額均超過1.5萬億。這樣的漲幅,已經不需要再和全球其他國家的股市作對比了。
再來看看當周A股的個股情況。7月10日當周,除去一字漲停的新股,有319只個股漲幅超過20%,其中,有105只個股漲幅超過30%,41只個股漲幅超過40%,23只個股漲幅超過50%。周內每日漲停個股數量達到了200只左右,看似完全一派“瘋牛”的氣息。
以券商為首的大金融板塊成為這波上漲的主要動力,免稅店、集成電話、醫療、電子煙。軍工等概念瘋狂助攻,再加上各類媒體和券商報告的鼓吹,滬指進入7月以來,一口氣接連突破了3000點、3100點、3200點、3300點和3400點的整數關口,直到7月10日,在券商的回調下,滬指才結束9連陽。
這一波的上漲行情,要從6月19日說起。有一只完全可以稱之為靈魂個股的光大證券,通過連續漲停,打開了局面。光大證券從6月19日開始啟動,6月19日當天尾盤打開漲停,單從這一天的表現來看,光大證券并沒有產生太多的影響,當天新力金融和中信建投也封死漲停,論市場地位和市場貢獻度,都應屈居于新力金融和中信建投之下。6月20日才是奠定光大證券地位的一天。6月20日,光大證券高開1.82%,隨后在資金推動下,于9時46分漲停,這一波上漲走勢極為流暢,分時圖看,引導資金和封板資金并沒有太多的猶豫。當然,這一天依然是新力金融更早漲停,其于9時35分便封板。但無論是流通市值,還是個股屬性,都是光大證券的影響力要遠高于其他漲停個股。
在6月19日漲停開板的情況下,6月20日漲停已經是略超市場預期的,而6月21日的再次漲停則是大超預期的。600多億流通市值的股票,而且是連續上漲持續性比較差的金融板塊,也沒有突發的利好加持,連續三個漲停,顯然是大超市場預期的。
為什么要把超預期看得這么重要?市場走勢是多空博弈的結果。對一個行情的預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對市場的反應速度也是各不相同。
為什么行情會上漲?上漲的原因在于場外資金認為行情即將展開或者延續,從而要快速進場,抬高了估值。
為什么上漲會暴躁?暴躁的原因在于連續的上漲之后,還未入場的資金感覺到了嚴重的踏空,稍微平開或者低開,就蜂擁而入,這也是暴躁行情下,調整一般都會在當天完成的原因。
一只個股,一個板塊,整個市場,都是一樣的邏輯。脫離個股看市場,只會人云亦云;脫離市場看個股,那是形而上學。找準市場的陣眼,才能更深刻地了解這波行情的本質。
6月24日和25日,光大證券進行了兩個交易日的整理,之后從6月30日起,再次開啟連續漲停模式(7月1日光頭大陽)。這次的連續漲停,就不是個股的表現這么簡單了。浙商證券在7月1日,承接了光大證券的標桿角色,一路高歌猛進,尤其是7月3日、6日、7日的一字漲停,以及8日的T字秒板,更是刺激著場內資金的每一根神經。整個的券商板塊就是在光大證券和浙商證券的帶動下,開始暴動。整個券商板塊的接近漲停,以及由此帶動的銀行、保險等大金融板塊的上漲,推動滬指一路高歌(金融板塊在滬指的權重讀者可自行了解)。
當然,中間也有集成電路、免稅店、軍工、電子煙等板塊整體上漲,但這些只是金融情緒帶動下的跟隨,對整個市場的貢獻遠低于券商。包括7月10日的調整,只要抓住光大證券這只靈魂,就可以知道,只要光大證券上漲出現疲態,整個金融板塊就會帶著指數開始調整。
但行情已來,簡單的風險提示,或者利空消息出現,根本無法改變已經出現的趨勢,筆者也無法判斷市場的情緒到底會如何發酵。但這里的關鍵是情緒。這波上漲,目前帶有嚴重的情緒因素,因此,筆者并不能輕易地給出這波行情的周期到底有多大。還有一些非常關鍵的因素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其一,筆者在總結2019年A股市場的時候就清楚地寫過,2019年A股就是牛市,指數的片面性掩蓋了結構化行情的暴躁。牛市早已到來,而非牛市馬上就要來了。但隨著投資者認知的不斷提升,未來所有個股皆漲的牛市不會再有已是共識,即便是同一個板塊,也有出現嚴重的分化,板塊頭部個股的漲幅要明顯高于板塊漲幅均值,龍頭溢價會越來越明顯。再說回近期的市場,金融板塊暴漲導致滬指暴漲,很多人覺得牛市來了。但如果這段時間你不能快速切換到光大證券、浙商證券、第一創業等這些牛股上,你就無法享受行情的饋贈。7月10日當周,在指數如此高亢的節奏下,依然有155只個股周度收跌。所以,未來投資的關鍵是把握好市場上漲的主線。
其二,金融尤其是券商還會漲多高?Wind券商指數近兩周的漲幅已高達32%,所有人都明白,如此大的漲幅必然需要調整,除非還有源源不斷的新增資金入場,并且繼續買券商。但這樣的可能性不大,連續的大幅快速上漲,會積累大量的風險,這是監管層不會允許的,場外的資金也不愿意冒著高位站崗的風險來接力。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券商調整時,券商板塊出來的資金會去哪?是繼續切換到其他板塊,還是落袋為安等待機會?這里筆者更贊同國盛證券的研究成果: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塊具備修復條件,但演化為系統性行情的難度較大。
其三,A股繼續走牛的條件是具備的,但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也很多。寬松的貨幣條件,良好的疫情防控,快速的復工復產,頻吹的政策暖風,以及相對的較低估值,都是A股走牛的有利因素。但2020年的不確定因素也很多:盡管中國的新冠疫情得以控制,但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美國都出現了嚴重的二波反彈,哈薩克斯坦還出現了新的不明肺炎疫情。此外,美國大選之年,候選者都會竭力發表對華鷹派言論來爭取選票,且中美關系當前已經再次顯露摩擦加劇的苗頭,此不確定性是市場最大的擾動因素。再有就是A股投資者結構決定的行情速度問題,快速上漲會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集聚,進而導致政策的收緊,這也是當下市場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7月10日,市場終于迎來久違的回調。就目前來看,顯然這種回調是非常良性的,在超過1.5萬億成交額的市場,多數資金不會立馬撤退,在籌碼充分交換后,再起一波的預期是存在的。但是否還是從金融板塊來發起沖鋒,則需要看場內資金的態度了。
(作者郭強為某大型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