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開復:5年后,我們將進入AI無所不在的階段
“‘+AI’在新基建之下,能夠實現數據化、IT化、云端化的一步到位,對重構和提升中國經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復在云端主題演講中做出了如上表述。

演講中,李開復探討了當前經濟發展從“AI+”到“+AI”的大趨勢,對人工智能將如何重構中國經濟進行了展望。
與當年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引發產業變革時、社會上做出“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大探討類似,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到了和產業深度融合的時候。究竟是“AI+”,即用AI加上傳統行業,還是“+AI”,即用傳統行業加上AI,李開復認為,最終會和當年互聯網的發展一樣,AI和產業的發展二者融合。
李開復表示,過去幾年,AI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型,即從技術驅動變成了商業驅動,最高深的技術,商業化越來越快。商業化加速有三個原因,一是軟件工具的進步,二是硬件制造的加速和易用,三是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四是因為人工智能人才越來越多。大量人才的培養,把我們從“AI+”的時代推到了“+AI”的時代。
李開復介紹,早期“AI+”的創業都是技術為主、以天才科學家為核心的創業,因為當時懂AI的科學家還很少,人工智能技術還非常稀缺,他們被資本追捧,成為了第一批的AI公司。四五年前,隨著懂AI的人越來越多,工具普及,更多傳統公司開始思考如何融入AI,進入+AI的時代,即傳統公司主導的AI應用。
“5年后,我們將進入AI無所不在的階段。”李開復稱,“AI應用將越來越簡單,傳統公司的工程師也能方便地對AI技術進行使用。”
普華永道的預測稱,人工智能在2030年將給人類帶來1萬億人民幣的價值,這些價值將主要在傳統企業中體現出來。李開復介紹,傳統行業利用AI,可以通過4個方法產生價值:1,利用AI技術省錢,2,利用AI技術替代一個工作環節,3,利用AI改造重要的工作流程,4,利用AI重構整個行業。
談到什么樣的傳統企業適合現在擁抱AI,李開復認為,這樣的企業最好符合三個標準:
1,公司現在是成長型,需要擴張或降低成本,有商業需求
2,公司本身數據化足夠好,有結構化的數據,與AI結合能創造商業價值
3,公司擁有有遠見的CEO,有比較好的企業文化,愿意改造自己
中國現在正面臨重要時刻,制造業需要降本增效。
李開復認為,現在,作為世界的制造大國,中國面臨著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生產力和效率不足的問題,在零售,醫療,教育等行業都亟待提升效率,而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李開復表示,過去的二十年,行業的推動更多來自前端的創新,未來10年的推動會更多來自傳統行業效率的提升,“利用AI賦能創造價值,將是整個經濟提升的機會,也是最好的投資方向。”
談到世界當下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李開復表示,疫情雖然對世界是個災難,但它實際改變了我們的使用習慣,讓更多的業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更加數據化,“疫情加速了AI的落地。”
演講結尾,李開復表示:“‘+AI’在新基建之下,能夠實現數據化、IT化、云端化的一步到位,對重構、提升中國經濟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