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親情無價醫療有價,這或許是我們時代最大的哲學難題
這本來是一個傷感的故事,不該往鬧劇的方向發展。
我說的是網絡上沸沸揚揚的“女研究生要8萬彩禮救父被男友拉黑”一事。事情的實質是,一個還未進入社會的女生竭盡全力想要救治重病的父親。而現在網友討論的焦點成了“預支彩禮”這個情節是否構成對男友的道德綁架。
男友,準確地說是前男友,根本不是重點。用女生自己的話說,“畢竟人家也有自己的苦衷,有自己的想法……肯定要尊重對方的決定。”另外,男方的個人信息并沒有被泄露,其本人仍置身幕后,“道德綁架”是談不上的。
不過輿論關注點的跑偏其來有自。如果不是女生自己在公益平臺上貼出聊天記錄,并直言“他不娶我了,還把我拉黑了”,外界是無從得知“預支彩禮”之事的。那么她為什么要自曝隱私呢?
一個合理猜想:增加故事性,擴大求助信息的傳播,最終籌到更多的錢去救自己的父親。這種動機完全是值得體諒的。網絡募捐在今天早已不是新生事物,我們知道,求助者都會充分挖掘自身經歷的新聞點。更有甚者,某些沒節操的眾籌平臺會幫求助者編故事,這是媒體曝光過的。
歸根結底,網絡上乃至整個社會的慈善資源有限,與之相比,大病重壓下的家庭是無限的。眾多大病家庭為了爭奪有限的慈善資源而被迫陷入講故事“比慘”的模式。誰的故事更有傳播度,誰的故事更能刺激公眾的淚點,誰就更容易得到救助。這是網絡募捐領域通常不被言說的潛規則。
對“女研究生”一家來說,雖然遭受了一些誤解,但能夠引發廣泛討論已經是一種“成功”了。因為定然有更多的家庭想要求關注而不得。在這個意義上,那個稍顯絕情的前男友也算被動做了一些貢獻。
跳出網絡募捐的層面,我們還可以發現,現代醫療體系給人們出了一個哲學難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很多病從不可治變成了可治,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夠多的錢。對大多數家庭而言,問題現實而殘忍:如果醫療費是個無底洞,什么時候選擇放棄?
女研究生一家是普通的農村家庭,為了看病早已拼盡全力,70余萬的治療費耗盡了積蓄,也耗盡了親朋好友的愛心資源。以“預支彩禮”的名義朝男朋友開口,是不得已之舉。網絡募捐可以說是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如前面所說,即便網絡募捐這次能創造奇跡,它也不可能為所有的大病家庭解除痛苦。還是會有無數的家庭面臨親情無價醫療有價的艱難抉擇。
經濟進步、收入提高、社會保障完善、慈善事業發展,都消滅不了這個難題。社會再發達,先進的醫療資源也永遠是稀缺的,“價高者得”則是難以避免的分配方式。
對于特定家庭而言,總會面對“放棄治療”的臨界點。對于我們局外人來說,如果能力所能及伸出援手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至少請不要對苦難中的人指指點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