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能效落地、成本上漲,新一輪空調市場漲價熱潮再起?
多位空調企業人士向家電圈表示:市場價格,漲漲更健康!
寧言||撰稿
結束618年中大促的瘋狂低價激戰,迎來7月1日能效新國標的正式實施,今年上半年市場“一波多折”并遭遇史無前例“大跌大漲”的空調產業,再次迎來一輪主流企業帶動下的漲價熱潮。
日前,多位渠道經銷商向家電圈透露,自7月1日起,海爾空調自清潔、56度C等健康產品上調供價和零售價,主要覆蓋1匹、1.5匹掛機,每臺平均上調100元-200元不等。家電圈注意到,價格上調的空調產品中,一半以上都是國家新能效標準下的新一級能效。
隨后,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家電圈,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海爾空調是第一家主動上調供價的企業,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家漲價的空高層企業。對于整個空調產業來說,上調零售價是大家共同期待的動作,預計接下來一二線主流空調企業都會上調部分新能效產品,以及主銷產品的供價。
事實上,618大促之后,包括美的、格力也都在恢復主銷產品的市場價格體系,一邊是減少特價機、引流機的投放比重。另一邊則是加大了新能效產品的投放力度,帶動了整體價格體系的恢復性上漲。后期,通過“推新汰舊”等方式推高空調產品價格,將是常態。
多位空調企業負責人在與家電圈溝通時直言,“當前,材料成本、經營成本、營銷成本,都在上漲,空調產品再不漲價,大家都活不了”。更有空調企業老板直言,“不能說空調漲價了,只是恢復到正常的市場價值體系,讓好產品擁有好的利潤,讓企業有更多的資源投向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最終受益者是用戶”。
這一輪空調價格的上調,家電圈獲悉,主要得益于兩大因素:一是產品的結構性轉型升級。在國家能效新標準下,按照成本測算,定速機面臨著全面退市的風險(定速機新5級的成本高于變頻機新3級);二是原材料的漲價,銅價等基礎性材料6月份一路上漲(從3月份的3萬多,上漲到5萬左右),全球性逐步復工影響,市場向好帶動產業鏈上游成本。
志高空調副總裁楊軍在與家電圈溝通時直言:空調行業7月份漲價是確定的,但是時間和力度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一輪的空調漲價,不會是少數企業的個別行為,而應該會受到行業更多主流企業的響應和參與。
原因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旺季天氣大概率暴熱,由此需求端激發的正面影響;二是前端壓縮機等供應鏈,7月或大范圍停產老能效壓縮機,特別是定速產品;三是國家新能效政策的剛性推出,廠家漲價,讓新老能效產品的價格體系平穩接軌(老能效產品前期陷入價格戰,價格體系嚴重偏低并不正常);四是工廠和大量渠道商,上半年受疫情、價格戰影響,經營損益壓力巨大,內生性逼迫漲價;五是價格體系不上漲,工廠無法為新冷年開盤蓄水、集聚資源,沒法正常開盤。
美博空調董事長余方文則表示,”樂于看到行業領軍企業上漲供價,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有不愿具名的空調企業負責人直言:經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價格戰,格力空調的中低端機早就沒有庫存壓力,反而是貨源供給不足的壓力,更多庫存則集中在中高端產品上,所以進入7月旺季恢復市場正常的價格體系,推動中高端銷售是可以預見的;美的空調經過持續靈活多變的價格體系和多品牌的分層化搶位、占位,已經在市場上占據先發優勢,雖然不排除會繼續靈活的價格促銷沖擊規模,但借助新能效產品帶動結構調整、提升利潤水平,也是他們樂見的;此次海爾空調率先上調部分產品供價,既是按照自己的經營節奏,也是預見到廠商對于價格恢復的期望值,回歸價值通道。
不過仍然有不少空調企業,迫于規模實力弱、品牌和產品拉低等因素,對于這一輪的產品價格上調持謹慎且觀望態度。在他們看來,在今年市場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只要美的格力等巨頭的價格促銷不停,那么整個行業性的漲價難度很大,大部分企業會在“不漲不行、漲也不行”的兩難境地中掙扎。
亦有空調企業人士則認為,“今年空調市場的規模增長幾乎沒有可能,對于巨頭來說,其實在完成一定階段的價格洗牌之后,他們更需要在一定規模下的利潤最大化。這也就意味著,頭部企業會階段性地在降價促銷、漲價盈利之間切換經營節奏和步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