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在紐約|疫情晴雨表理發店重開,迎來抗疫勝利第一縷曙光
6月24日午后,我冒著烈日走出地鐵站,頭上戴著一頂帽子。遠遠地就能看見那個熟悉的店面,以及店鋪里亮起的燈牌:理發店終于開門了。
由于紐約市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持續向好,新增病例數繼續走低,州政府批準紐約市在6月22日進入第二階段經濟重啟。一部分商店可以重新開門營業,但前提是顧客不能進入室內選購。餐廳以及酒吧也可以重啟戶外用餐區域,當然前提是要保持桌子之間的社交距離。不過,最讓人們激動的,還要數理發店的重開。自從3月中封城開始之后,許多紐約市民已經三個月沒有在專業人士那里剪過頭發了。要是身邊有伴侶,至少還可以互相幫助。獨自一人在家中待著的民眾就更慘一些。這其中就包括我。在過去的三個月里,我已經被迫自己動手,對著鏡子給自己剪了三次頭發了。這樣剪出來的效果,再怎么好也沒法和專業人士相比。所以,過去的三個月里,我家的三頂帽子成了我這個夏天最重要的時尚單品。
可以說,包括我在內的全體紐約市民們都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來了第二階段重啟,盼來了理發店的重新開張。我終于久違地坐上理發店椅子時,一開始甚至都忘了把帽子摘下來,一時間讓理發店里充滿了笑聲。

疫情暴發時的重災區
理發店稱得上是反映紐約市疫情的晴雨表。因為理發這個行為在定義上就要求理發師與顧客之間的親密接觸。來往之間,理發師與顧客之間也容易產生一種特殊的“親密”聯系,成為一個月或幾個月要見一次的伙伴。也正是因為這種“親密關系”,在疫情暴發之初,許多理發店成了疫情重災區?,F在紐約的理發店重新開業,理發師們重新上崗,店鋪里又出現了往常的噓寒問暖和歡聲笑語,算是紐約抗疫四個月以來,最美麗的一道曙光之一。
3月份時,許多理發師都是紐約第一批倒下的新冠病人。邁爾斯·馬丁內斯(Miles Martinez)在曼哈頓下城經營著一個叫“一縷”(Tuft)的理發店。這家店鋪是兩年前開業的,因為開在紐約的富人區,再加上馬丁內斯和店里的其他發型師手藝也好,理發店的生意一直不錯。當疫情3月初剛剛在紐約顯現時,馬丁內斯也第一時間遵照當時官方的指示,在店里放置了消毒洗手液,供員工以及顧客使用。不過,鑒于那時候政府沒有提出其他的要求,大家在店里都沒有過分緊張。不過,之后事態的發展,只能用噩夢來形容。
3月15日,馬丁內斯病倒了。當天他就被送進了ICU病房。還沒等政府的封城令下來,他的理發店就被迫關門了。而幾天之后,馬丁內斯自己的情況也急劇惡化,上了呼吸機。
他染上了新冠。
理發店關門之后,原來店里的店員一下都失去了收入來源。其中就包括49歲的艾德文·帕邦(Edwin Pabon)。馬丁內斯住院之后,他的妻子在網上發起了拯救丈夫以及店鋪的眾籌活動,在12天的時間里,籌集到8萬美元資金。其中一部分成為了支援員工的緊急資金。帕邦分到了1000美元。但是,這對那時的他來說完全不夠。
當帕邦上網準備填寫資料申請失業補助時,他遇到了和當時千千萬萬美國人一樣的問題:政府服務器不堪重負,網頁卡頓崩潰。他之所以選擇上網碰碰運氣,也是因為此前他的很多朋友已經在打電話時吃了閉門羹:打電話的人太多,根本打不通。
“我根本沒心情去為了救濟打200通電話,”帕邦說,“那太糟心了,我的積蓄馬上就要用完了?!?/p>
與帕邦命運相同的,還有受雇與全紐約近2300所理發店的其他萬余名理發師。由于自身職業的特性,他們本身就是染疫的高危人群。在3月初和3月中時,紐約第一批新冠病人里面就有他們的身影。而等到經濟停擺,封城開始之后,他們又成了第一批失業的人??梢哉f,他們站在第一線上體驗了整個3月紐約面對疫情初始時的那份慌張與混亂。
在3月份政府政策缺位的情況下,是許許多多的顧客站了出來,幫助他們各自的理發師渡過難關。帕邦形容自己和客人之間的關系就像是家人一樣融洽。當他們得知理發店關門,帕邦失業之后,許多人都給帕邦打去了30至50美元不等的小費,給帕邦帶去了極大的幫助。
紐約的一間間理發店和發廊,就像是萬花筒,從小小的個體中映射出了疫情暴發之初紐約社會的百態:手足無措的政府、攻城略地的病毒以及守望相助的紐約市民。
抗疫勝利的第一道曙光
在3月份接受我采訪時,美國理發師聯合會的會長達蒙·多西(Damon Dorsey)就說理發店會是衡量疫情嚴重程度的一把最有效的標尺。
他說:“在許許多多的社區里,理發店不光是剪頭發的地方,更像是社區中心,是人們聚會的地方。”
的確,在紐約的許多地方,尤其是較為貧窮的社區里,理發店常常成為居民們的社交場所。幾個大爺坐在理發店門口侃大山,是經??梢钥匆姷木跋?。同時,理發師是許多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人只有在理發師面前才可以敞開心扉,傾訴心事。
我的理發師一邊剪著我的頭發,一邊說:“你這也算是剪斷舊煩惱,迎接新生活啦?!?/p>
的確,理發店重開,象征著人們社交生活的緩緩重啟,也算是紐約與過去幾個月艱難的抗疫斗爭的一次告別。
在上了15天呼吸機之后,馬丁內斯在4月7日終于拔管,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4月27日,他正式戰勝病魔,康復回家。6月22日第二階段重啟開始后,他也帶著自己的理發店重新開始營業。因為他傳奇的經歷,《紐約時報》在當天專門派出記者和攝影師到他店中記錄他給第一批顧客剪頭發的過程。

雖然美國其他地方因為過早過急地重啟經濟,疫情開始了快速反彈。但是,紐約,這個美國疫情曾經的震中,經過四個月艱苦科學的奮斗,算是看到了勝利的第一縷曙光。
(作者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