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能在新冠疫情后重建科學世界?
原創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Cell Press新冠資源中心

Life science
2020年1月31日,Cell Press新型冠狀病毒中英雙語資源中心正式開放。您可以在該資源中心頁面上查找到COVID-19相關論文的投稿政策,以及Cell Press旗下期刊已發表的有關疫情和病毒的論文。網站正在不斷更新中,所有內容都可以免費閱讀,。
最新在中心上線的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述評,名為"How Support of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Can Reset Science in the Post-COVID19 World"闡述了我社對于支持科研新人以及新冠疫情后的科研學術界重建的一些觀點。
新冠危機放大了縈繞學術界已久的問題,卻也為科研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建的機遇。支持學術科研的基礎,需要投資機構、高校、公眾協同努力,共同思考如何援助科學家,特別是職業生涯剛剛起步的新晉研究者。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將科學置于人們每一次談話的中心,放大了科學研究對經濟穩定、醫療基礎設施和災害防備的重要性。在學術科學方面,要從眼前的新冠危機中恢復過來,需要各部門、高校、私人基金會、聯邦機構和公眾通力合作,全面開展工作。恢復的目標不應該是恢復到“正常” ,而是要“重建”。在此我們認為,恢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解決困擾21世紀研究工作的三個系統性問題,尤其是為最脆弱的新晉研究人員提供支持。可以采取保證新晉科學家在新冠后的穩定和成功所需的戰略,以解決影響科學機構的系統性問題。
過度不等于卓越
在過去的50年里,科學的變化翻天覆地。越多變成了越好的代名詞:論文有更多的實驗,年年有更多的論文,人們對補助金和終身職位有更多的期望和要求,審稿人有更多的意見。科學界重數量輕質量。大多數科學家很容易就能提出一篇開創性的論文;許多早在2000年以前就發表了,許多最多只有寥寥數字。如今,論文發表后往往會有大量的補充數字,這些數字基本上不會被閱讀,也不會被重視。對“更多” 的渴求導致了早期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發放補助金和職業發展方面的延誤;它還阻礙了創造力,滋生了低質量期刊的泛濫。
多樣化引領發現
這一危機加劇了廣泛存在的影響學術科研的歧視。婦女、家長和被認定為少數種族或族裔的個人作為新晉研究人員,在其最巔峰的時刻離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比例非常高,且無疑將因目前的實驗室關閉而受到更大的影響。家庭生活的責任對女性影響過大。一個家長如果要在家里教育孩子、管理家務的同時還要工作,他們就沒有多少時間來推進自己的科學計劃。有家庭責任的科研人員——特別是女性——必須得到支持。新冠危機只會凸顯出困擾科學機構的、猖獗的多樣性問題,其中許多問題始于婦女和少數族裔在早期職業階段的損失,并可能導致進一步剝奪弱勢群體的權利。
重新思考經費的基本原則
當前的學術科研依舊依賴經費,盡管諸如國家衛生部(NIH)這樣的機構并不是為了維持這種期望而建立的。隨著科研成本激增,政府的資助能力已經大大降低。2019年國防預算為6850億美元,而2019年NIH預算為390億美元。此次世界范圍內的疫情彰顯了威脅美國人生命的最大風險并非戰爭,而是疾病。各個層面都需要資金,可是與此同時,資金從年輕研究人員身上移走的一貫趨勢尚未結束。
確保COVID-19疫情后學術科研的可持續未來
從當前的新冠危機中恢復過來,需要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以幫助研究生、博士后、新晉和資深的研究者,包括財政和非財政戰略。疫情對尋求學術教職的高級博士后研究員和尋求建立獨立研究者身份的新晉研究者影響尤其大。對這些職業生涯剛剛開始的研究人員進行特別關切,是克服危機和鞏固學術科研基礎的關鍵。我們在下文中提出的行動計劃,并非所有支持科學家的可能建議的詳盡清單,也不包括每一位學術科學家的具體情況。我們的建議并非全部適用于每所大學或機構,因為每所大學或機構都面臨各自獨特的挑戰。我們承認,由于經濟形勢的惡化和大多數醫學校園臨床業務收入的急劇流失,資金支持將是有限的。雖然建議的直接目標是在疫情之后為科學家提供來自資助機構、大學、部門和公眾的支持,但這種支持也為三大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這些系統性問題(即:過度不等于卓越、多樣化引領發現或資助機構)的解決方案交織在學術科學的結構中,使我們能夠在各個層級全面解決這些問題。從新冠疫情恢復的計劃必須確保盡可能多的研究連續性,同時改善現有的基礎設施,以便為下一代獨立科學家提供一個更包容、更凝聚和更高效的未來。
資助機構
調整戰略
研究的復原取決于資助機構的支持。與更廣泛的科學社群一樣,供資機構需要調整其戰略和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簡化贈款申請程序可以提高資助機構和研究人員的效率,包括減少補充文件、在提交完整提案之前更多地采用意向書格式。實驗室的關閉無疑會造成初步數據的空白,而這些數據是獲得大多數獎項和資助的必要條件。早期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關閉前獲得這些數據的時間較少,他們將受到最大影響。資助機構可以推出針對早期研究者的政策和項目,減少對初步數據的要求。由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員和新晉研究者提交的補助金,若按照現行標準沒有足夠的初步數據,應給予特別考慮。目前,NIH等資助機構提供的許多新的資助機會都是為了補充現有的資助或新冠相關研究。由于未來幾年新的資助機會可能會因為財政短缺而受到限制或減少,因此,擁有現有資助的研究者可以通過將其納入補充申請來幫助新晉研究者。令新晉研究者參與進來還將促進合作和資源共享,這兩者在這一時期都是至關重要的。
延長截止時間、時間表和資助期限
許多供資機構已經延長了最后期限,但在實驗室中斷期間,必須進一步延長最后期限。資助機構還需延長早期研究者的資助申請資格,并對目前持有的資助實施無償延期。對于新冠危機后處于項目之間或旨在轉換研究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額外的過渡性資助計劃可能尤其重要。
高校
擴大終身教職范圍
大多數高校都為新晉研究人員的終身教職評定增加了一年的延期,但進一步延期將可能更好地支持弱勢學者的成功。許多早期職業研究者可能會在實驗室關閉期間要求延期,但如果有機會,他們也應該被準許提前去申請終身教職。疫情之后,確保女性等邊緣化群體的晉升和發展更加勢在必行,因為女性占STEM教師的比例小于30%。新冠疫情重新設定了發表、教學、導師和服務等方面的任期要求的期望,這不僅可以幫助最大限度地減少當前任期結構中固有的過度現象,還可以幫助營造能夠承認隱性偏見的環境,防止邊緣化群體大量離開STEM領域。對下一代新晉研究人員的終身教職期望,可能需要考慮到因新冠危機而加劇的研究者之間的差異性,并在這一過程中允許更大的靈活性。
實習生
當前危機將產生巨大的涓滴效應,而許多招聘凍結現象已經初露端倪。如果有必要,且如果實驗室或大學能夠提供財政支持,應該制定機制允許博士后研究員或最后一年的研究生繼續留在目前的崗位上。當前的實驗室關閉也影響了許多研究生完成輪流實習的能力。大學可以延長輪轉時間,并支付研究生的津貼。由于簽證的限制,實習生(尤其是博士后研究員)延長培訓期的能力可能有限。各個高校應該與聯邦機構協調,實施旨在延長簽證到期時間的戰略,使實習人員能夠完成由于新冠危機而推遲的工作。我們需要這些機制以保證不會在冠狀病毒危機后失去整整一代科學家。
縮減招聘凍結
許多高校已經對今年剩余時間或以后的教職員工實施了招聘凍結。但是,各高校不應限制新晉研究者雇用博士后研究員和工作人員。限制新晉研究者雇用技術援助人員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將阻礙他們產生初步數據的能力,從而限制了基金和論文的提交,推遲其職業發展。即使是短暫的招聘凍結,也會對新晉研究者實驗室的成功產生破壞性影響。允許新晉研究者繼續招聘,也將有助于緩解研究生在未來幾年內尋找博士后或研究科學家職位的瓶頸。任何招聘凍結都會對新晉研究者造成極大影響,并使市場上的合格候選人過于飽和。允許對教職員工的職位進行持續的面試,即使正式聘用日期被推遲,也可以減輕博士后群體的壓力,并在取消招聘凍結后加快招聘進程。教師招聘過程是博士后研究員的一個寶貴的反饋機制,有時會對職業道路產生影響。停止所有招聘和所有研究員搜索,可能會迫使有才華的博士后(特別是婦女和少數族裔或種族成員)離開學術界(多樣化引領發現)。
機構資金和啟動方案
盡管高校可以減少機構資金的支出,但應特別考慮到新研究者和初入職業生涯的研究者。新晉研究者必須在這段時間內保留其啟動方案。機構資金應該釋放出來,用于支持新晉研究者及其實驗室的所有工作人員、學生和實習生的工資。如果啟動資金即將到期,應延長截止日期。一旦研究活動恢復,應向新教師提供建立實驗室所需的資金(重新思考經費的基本原則)。
補貼
疫情居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無疑將是巨大的,包括來自捐贈和慈善的資金減少。我們充分認識到,經歷新冠危機后,高校可能難以獲得資金補充。任何財政補充與其他非財政支持機制的結合都應予以考慮。大學可以為博士后和研究生提供新的或擴大的研究經費,增加現有的啟動方案,協助購買設備或擴大共享設備的資金,或與類似失業或重新部署計劃的聯邦項目建立補貼或合資企業。大學可以在實驗室關閉期間為員工、博士后和研究生的工資提供補貼或報銷。
補貼:日常費用
許多高校根據資金來源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每日津貼政策,減少了與聯邦撥款相關的每日津貼費用。缺少聯邦資助的新晉研究者的每日費用是其他實驗室的兩倍。大學可以實施一些機制來減少或補充動物成本,這些成本將在實驗室關閉期間以及實驗室重新開放和擴大動物群落時產生(重新思考經費的基本原則)。
補貼:兒童保育計劃
就地兒童日托設施為有幼兒的博士后研究員和教員提供支持。這些家庭護理中心對于縮小差距和減緩科學界婦女和家長的流失至關重要。大學可以與早期兒童教育項目合作,建立或擴大日托和學前教育項目,為教師提供免費或有補貼的托兒服務,并為早期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教學機會。高校也可以向尋求補充收入的在職或退休教師伸出援手(多樣化引領發現)。
補貼:技術獲取途徑
由于在實驗室工作的能力預計將會下降,各高校應鼓勵并使研究生和博士后能夠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新的電腦技能。許多大學提供的計算機課程在實驗室關閉期間由于入學申請的大幅增加而超額完成。各大學應共同努力,增加計算機課程的帶寬和容量。許多免費的在線資源也可以用來補充編程技能的學習。
部門:行政和教學負荷
在大學停課期間,應重新評估行政和教學方面的期望。各部門應重新評估行政和教學負荷,特別是對于那些晉升取決于教學要求的新晉研究者。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女性科學家相較于男性科學家的教學負荷普遍增加,而且有更多咨詢期望,這可能會大幅度延遲女性科學家新冠封鎖后的恢復。
導師制
心理健康
新冠危機和隨后的實驗室關閉將對心理健康造成難以置信的損失。尚未獨立或確立研究工作的新晉研究者和未來工作前景受到嚴重限制的博士后,將尤其受到實驗室長期關閉的影響。系主任、部門領導和導師應在這段時間內盡最大努力檢查新晉研究人員和博士后的情況。無論是在危機期間還是危機過后,指導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社會疏遠期間建立預定的虛擬會議和實驗室重新開放后的面對面會議可以幫助緩解一些心理壓力。對于任何需要支持的人來說,大學的心理健康資源也是可用的。由于學生一般比男教師更頻繁地就心理健康問題與女教師聯系,因此,為了在這一時期不給女教師造成過重的負擔,鼓勵所有教師平等地進行指導十分必要。
研究生項目
應該大力鼓勵在實驗室關閉期間和重新開放后對研究生進行指導。從事實驗的學生受實驗室關閉的影響最大,教師和導師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大學必須向研究生保證,研究生項目將會穩定下來,且錄取人數不會減少。對于許多教師而言,研究生是實驗室的主要勞動力。為了確保教師能夠成功地建立和維持一個實驗室,吸引研究生的能力是必要的。這對于新研究者尤為重要,因為對于新晉教師來說,獲得博士后研究員可能更具挑戰性。
教師導師項目
一旦實驗室重新開放,將新晉研究者與已建實驗室的老資歷研究導師結成對子,能夠促進更有效的研究項目,并實現資源共享。可以通過減輕教學或行政負擔、補充動物護理費用、核心設施使用費或其他報銷和/或補貼方式,激勵老資歷研究員幫助新晉研究人員。老資歷研究者對新一輩成功的投資將有助于確保年輕一代獨立研究人員的穩定和成功。
臨床科學家
承擔臨床責任的教職員工在這一時期也需要特別關切,尤其是當他們在第一線工作時。這些人不僅會因為實驗室關閉和臨床試驗中病人注冊人數減少而損失生產力,還會因為危機期間在醫院工作而承受額外的身體和精神壓力。為了確保臨床科學家對科學的重要貢獻,建立幫助臨床科學家的協議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高級研究者的指導對于初級研究者和即將畢業的博士后成功過渡到基礎科學的后新冠時代至關重要一樣,這種類型的指導協議對于臨床科學家可能更加關健,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醫學以外的博士學位。
公眾行動
使科學成為舉國優先事項
當前的危機將科學和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公共生活的前沿。科學不僅對公共衛生決策至關重要,而且對研究的持續投資能使政治領導人更好地有效部署測試和治療方案。抓住這一勢頭,對于讓公眾參與科學和科學資助有關鍵作用。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源,專注于向更多的公眾傳播科學,并通過教育宣傳激發對科學的興趣是重中之重。在后疫情世界中,利用技術和社交媒體將科學和研究直接帶給公眾的重要性不可小覷。這種技術可能包括允許私人公民直接投資于科學和科學家的機制,包括基于網站的簡化捐贈平臺或納入選舉選票。這對于為科學家建立新的資金來源是必要的,有可能補充聯邦資助機構對早期職業研究人員資金的匱乏。
科學透明度進一步提高
新冠危機揭示了公眾對科研如何得到資助、如何進行和報告缺乏了解。現任政府認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每年送出320億美元”,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科學機構和普通民眾之間顯而易見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科學缺乏透明度和社群參與。讓科學家走出“象牙塔”并通過技術增加可獲得性,可能有助于緩解不信任感,否則此種不信任將阻礙我們在危機時期做好準備。人們無法支持他們不理解的事物。去除出版、資助和任期預期中的過多要求將帶來額外的好處,可以為科學家創造更多在公共領域進行互動的時間。科學家們必須努力建立信任,這對于機體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新晉科學家已經做好了幫助建設這個嶄新未來的準備。
結論
除了重返實驗室和研究事業的直接挑戰外,新冠危機還暴露了當前科學事業中存在的一些潛在弱點和問題(圖1)。例如,編輯們要求審稿人在審稿過程中除非絕對必須,不能需求更多的實驗,以強調投稿的核心主張。大多數人都對這種盡量減少過量實驗的工作表示贊賞,并呼吁在科學家能夠回到工作臺之后也要繼續執行。所有研究機構、資助機構、部門和科學界成員都應開誠布公地談論當前形勢下面臨的困難。新晉研究人員應該參與決策過程,因為他們代表著科學和學術領導力的未來。新冠危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讓我們反思目前的規范,并通過財政和非財政戰略進行改變。我們希望,此次疫情將使我們能夠在學術和社會兩方面為科學制定新的路線,并開始應對研究的核心挑戰,尤其應注重支持下一代獨立科學家。


原文刊載于Cell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論文
▌論文標題:
How Support of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Can Reset Science in the Post-COVID19 World
▌論文網址: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78-4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5.045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