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疆吉仁臺溝口遺址大型石構遺存身份確認:系高等級貴族墓葬
天山網6月29日消息,它是一座方形、石砌、邊長達120米的大型建筑,中心向外還輻射有無數條石條帶。它是一座古城?還是一處祭祀場所?近日,新疆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遺址考古發掘團隊發布的最新考古發掘成果顯示,這處大型石構建筑原來是一座大型墓葬,考古工作者根據其特殊形制和體量巨大的規模確認,它是一座高等級貴族的墓葬。

發現邊長120米石構建筑
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主任、該遺址的考古發掘負責人阮秋榮介紹,這處石構遺存位于吉仁臺溝口遺址南部,距離遺址的居住區約1公里,屬于吉仁臺溝口遺址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地處喀什河溝口要沖,依山面水,因修建水渠、房屋、道路等,將其分割成南北兩部分。考古工作者曾對它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

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對這處遺存試掘時發現,它是一座邊長達120米大型石構建筑,“四周都是加工整齊、大小不一的長方形石板壘砌而成的石圍墻,規模達上萬平方米,形制也很特殊。”阮秋榮說,但這處大型高臺遺存身份究竟是怎樣?考古工作者還無法確認,“我們當時猜測,它也許是一座古城,也許是一處祭祀場所,還有可能是一座大型墓葬。”阮秋榮說。2019年,他們對這處石構遺存的東北部和中部繼續發掘清理了1500平方米,終于明晰了它的身份。

結構特殊,墓室周邊有數條石條帶
“是一處大型方形覆斗狀墓葬,主要由高臺墳冢和半地下墓室兩部分構成。”阮秋榮說,他們在發掘過程中發現,大型墓葬的墳冢和墓室都已被盜掘過。
考古工作者發現,石構遺存墳冢面積近1.5萬平方米,其邊緣高約1.5至2米,中心高約4.5米,呈正方形。四周是石砌圍墻,墻體由層層石板交錯壘砌。
繼續解剖清理發現,墻內竟然有數條石條帶匯聚到墓室,這些石條帶用較小礫石或卵石壘砌,間距在0.5至2米不等,最寬一處為7米。“從上空看,這些石條帶以墓室中心向周邊輻射擴散,猶如太陽周邊的萬丈光芒。”阮秋榮說。
揭開石構建筑中心的墓室發現,墓室呈甲字形,里面已被盜擾,遺物出土較少,只發現了一些陶片和石器,一件完整陶器,另有一些銅錐、銅鑿、銅針等小件銅器。測年顯示,這座石構墓葬建筑年代距今約3500年,屬于青銅時代墓葬。

墓主可能為高等貴族或部落首領
考古工作者結合吉仁臺溝口遺址發現的近400平方米的宮殿式房屋推測,這處遺址區應該是當時伊犁河流域的中心聚落。而這處體量巨大、結構特殊的墓葬,應該是地位非常高的人的墓葬。“墓主人有可能是聚落中的高等級貴族或者首領。”阮秋榮推測。

他說,高臺遺存還體現出非常突出的太陽崇拜觀念,除了墻內有無數條石條帶從中心墓室向四周輻射,墓室底部鋪紅土、墓室外圍用紅土包裹、高臺外圍鋪墊紅土面。“這些'尚紅'現象,都可能與太陽崇拜有關,這對于研究青銅時代中晚期人們的喪葬思想,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阮秋榮說。
吉仁臺溝口遺址是新疆伊犁河谷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青銅時代聚落遺址,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用煤遺跡,大量碳化黍種,少量大麥、小麥遺存,為早期農作物東西傳播提供了實證。該遺址被評為“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題為《吉仁臺溝口遺址大型石構遺存身份確認:高等級貴族墓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