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盤點歷史上患癲癇的成功人士,活出精彩人生

2020-06-29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趙沐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關愛癲癇病患者,關注癲癇診治——中國抗癲癇協會·醫學界特別企劃。

“癲癇并不是'邪'的疾病,只是腦細胞活動功能紊亂導致反復發作抽搐的疾病。某個蛋白或者某種分子異常則會導致腦細胞異常放電,異常放電繼而互相影響造成細胞持續異常放電,其臨床表現就是抽搐,也就是所謂的癲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市癲癇診療中心的王玉平教授如是說。

6月28日是國際癲癇關愛日,正值第十四個關愛日來臨之際,醫學界聯合中國抗癲癇協會特別邀請了王玉平教授,為我們講述如何減少癲癇病人病恥感,讓他們積極樂觀面對疾病和生活。

-1-

癲癇患者為什么存在病恥感?

在古代,癲癇被認為是一種由神侵入身體而引起的神圣疾病。許多社會文化往往對癲癇存在著長期的、傳統的誤解,這導致了數十年來癲癇在世人的心目中常與精神異常、智能低下等同起來,覺得是不光彩的、難啟齒的病,患者遭受到的歧視和誤解程度甚至超過精神疾病。

王玉平教授表示:“宣武醫院對200例患者(男性123例,61.5%) ,平均年齡26歲(范圍18-61歲),平均病程10年(范圍0.08-44年)合并焦慮28.5% 的患者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患者合并焦慮57例,占28.5% ;患者合并抑郁87例,占43.5%。”

圖2 癲癇患者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IE-31)與貝克抑郁量表(BDI),貝克焦慮量表(BAI)之間的關系

由此可見,很多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已經超過了身體上的痛苦。為什么癲癇患者合并焦慮和抑郁的比例如此之高?

社會公眾對癲癇普遍存在誤解和歧視。即便如今醫學對于癲癇研究已經很深入,癲癇患者的境遇卻沒有因此而改變,由于文化上對癲癇的誤解,社會上對它的偏見,導致得癲癇的病人普遍存在病恥感。

-2-

病恥感會對癲癇患者造成什么影響?

眾所周知,癲癇疾病中嬰幼兒、青少年居多,家長不正確的態度對病兒的心態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很多家庭面對癲癇診斷會產生羞愧、焦慮、沮喪,導致患者身處絕望壓抑的氣氛中;另一方面,一些家長由于害怕患者出現意外,過分呵護,一味地放縱,這樣反而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健康沒有好處。甚至出現心理行為障礙超過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

此外,癲癇對于患者求學、就業、婚姻等方面影響很大,患者由于長期處于社會及家庭不合理關系中,由于自身的自卑感,無法積極面對生活,最終成為社會的負擔。

-3-

接受治療、控制發作是減少病恥感的關鍵

王玉平教授表示:“癲癇并不可怕,雖然癲癇治療周期長但并非不治之癥,多學科全方位的治療可以很好的控制癥狀。”

隨著神經醫學的發展,對于癲癇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通過合理的治療,大部分癲癇癥狀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癲癇患者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及猝死率較高,且腦認知功能受損,不能勝任部分工作、生活和學習。”王玉平教授表示接受正規治療十分必要,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神經刺激治療等手段,絕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控制住癥狀,回復正常生活。

圖1 癲癇的治療過程

當然,部分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可能不是很好,那么癲癇藥物治療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王玉平教授表示,暈厥、心律失常、發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行為障礙、詐病、癔癥性發作等疾病與癲癇在癥狀上有交叉,經常誤診為癲癇,導致診斷錯誤。未按發作類型選藥、藥物種類過多、藥物間有相互作用、劑量過小或過大等用藥劑量錯誤也會導致藥物治療失敗。此外,有時患者并不能保證長期準時用藥,或者生活習慣不佳,經常熬夜、酗酒等依從性不佳行為也會造成治療失敗。

除藥物治療外,癲癇還可以手術治療,許多患者能夠找到癲癇病灶并切除,之后可以維持5年、10年不發作。或者通過刺激迷走神經、腦部細胞,植入裝置、非植入刺激器等手段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癥狀。

-4-

癲癇病人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首先,我們需要扭轉社會大眾對癲癇的錯誤認知,讓大家不要談癲癇色變,加強相應的科普宣傳。讓大家了解這只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疾病。社會的態度扭轉了,患者才會得到更好更正確的治療,減輕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然后要做到尊重患者人格,不要有歧視,也不要過度關注。患者本身就容易具有自卑心理,我們需要把患者當做正常的獨立的個體相處。伸出友誼之手,使患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疾病本身并不會影響患者實現個人價值,很多人認為得了癲癇以后,工作和生活就只能一團糟,然而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歷史上很多政客名流都是癲癇患者。只要控制住癥狀,癲癇患者仍然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依然可以活得精彩漂亮。

圖3 歷史上患癲癇的成功人士

可見,只要患者本身不因癲癇而羞恥,家庭、社會能給予尊重和關愛,這個疾病就不可怕。患者需要做到的是正確對待疾病,不要恐懼,要充滿戰勝疾病的信心。認真、客觀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擺脫病恥感。希望不久的將來,癲癇患者可以免受歧視、走出自卑、活出風采!

樹立患者、家屬以及社會對癲癇正確的認識,減少社會對癲癇的歧視,讓患者能夠及時準確的得到治療,得到應有的正常生活,這需要醫生、患者、社會大眾共同努力。

任重而道遠,但我們要一直在路上。

專家簡介

王玉平教授

王玉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科主任

北京市癲癇診療中心主任

腦功能疾病調控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抗癲癇協會副會長、癲癇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神經反饋和調控協作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睡眠障礙學組組長、肌電圖與臨床神經生理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協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障礙專業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指南工作委員會委員;

世界睡眠學會(World Sleep Society)教育委員會委員;

《Frontiers in Neurology》epilepsy section 副主編、《Sleep Medicine》編委、《中華神經科雜志》編委;

承擔各級課題30余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15篇。

本文系中國抗癲癇協會(CAAE)與“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聯合策劃

本文作者:CAAE關愛日聯合報道組(趙沐)

原標題:《盤點歷史上患癲癇的成功人士,活出精彩人生!》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法老王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平台要多少钱| 下载百家乐棋牌大厅| 赌博百家乐官网技术| 大发888 备用6222.co| 玩百家乐怎么才能赢| 百家乐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图形的秘密破解| 百家乐官网庄闲作千| 德州扑克荷官招聘| 永利百家乐娱乐平台| 百家乐管理启发书| 环球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技巧何为百家乐官网之路| 崇信县| 88娱乐城备用| 大发888信誉888娱乐城| 百家乐视频赌博| 百家乐官网如何赚洗码| 电脑版百家乐官网下注技巧| 肇东市| 金赞| 元游棋牌游戏下载| 威尼斯人娱乐城真钱百家乐| 百家乐平7s88| 赌百家乐的高手| 做生意属虎的朝向| 玩百家乐官网怎么能赢呢| 凤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赌博百家乐官网趋势把握| 澳门百家乐官网的故事| 澳门百家乐官网代理| 葡京娱乐| 宝胜娱乐城| 娱乐城网站| 大发在线扑克| bet365足球| 老虎机干扰器| 威尼斯人娱乐网网上百家乐| 贝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送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