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復課了,孩子的學業壓力和親子沖突如何解決?

2020-06-24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上海浦精 浦精心靈驛站

2020年6月18日,作為上海市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暨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籌)與上海浦融傳媒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健康有道》之【浦心堂】第六期的主講人-劉亮主任為大家帶來了“復課了,孩子的學業壓力和親子沖突如何解決”。

以下內容根據本次節目主持人欣繪和劉亮主任對話整理,希望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1.空心病

欣繪:說到厭學,可能我們會想到孩子背負的社會的一些過度期待,家庭的負面情緒,還有同學之間競爭,以及自我空洞感,對學習產生厭惡之情。對于“空洞感”,我們怎樣來理解?

劉亮: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最近社會上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叫“空心病”,空洞的空,心靈的心,疾病的病。確實在我平時臨床的咨詢工作和生活當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很多孩子,他們的在校學習成績挺好。但是當問這些孩子,他們自己到底未來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們會說不知道。然后再問他覺得現在學習的意義何在?是為自己學習還是對學習有其它的看法?很多孩子會很茫然地說,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只是覺得學習就好像一種父母和老師、社會交給他們的任務一樣。就像我們大人有時候對工作的態度一樣,有些東西不得不做,但不知道做的意義何在。所以對缺乏人生目標,覺得學習完全是一項差事的這些孩子,我們用“空心病”這個詞來描述。但是這并不是一個嚴格的精神科診斷,只是對一個社會現象的描述性用語。

欣繪:孩子雖聰明伶俐,但是面對學業時,如果他猶豫不前,甚至有糾結、有痛苦,這意味著他沒有目標性,是嗎?

劉亮:有的家長可能會問說,這樣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志向、沒有想法、自甘墮落,實際上不是的。在我接觸的案例中,恰恰很多厭學的孩子,成績非常好,在學校同老師和同學的關系也很不錯,但是他覺得學習沒意義,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很多孩子一方面覺得學習很無聊,不想學,但是另外一方面又不知道不上學他可以做什么。同時又擔憂不上學的話,對不起父母,道理上也說不過去。所以這方面來講,很多孩子厭學的孩子,實際上內心是非常糾結和掙扎的。

欣繪:這個問題到底出在了誰的身上?

劉亮:不能講問題出在誰身上,因為如果講問題出在誰身上,大家第一反應的是想問誰是肇事者?也就是使壞的人。實際上造成這個現象,是一個來自于社會、家庭,孩子個人多個層面的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前段時間上海市在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以前很多孩子要上一個民辦的學校,要經過很多面試。最近上海市出臺了一條新規則,要求學校要考慮怎么樣教出好學生,而不是怎么去選好學生?我個人覺得這個信號很重要,它實際上就是提示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家長,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要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去從興趣出發、去愛上學習。

所以說第一個社會的因素,現在社會上普遍的對孩子的分數的期待比較高,這是社會層面的一個原因。很多家長接觸到社會的期待后,自己會很焦慮,很多家長他看到孩子上網課時分神看手機,心里就撲通撲通跳,腦子里就會出現一個災難化的想法,就會覺得孩子上課不專心,成績就會下滑;成績下滑,成績就會不好;成績不好了,就考不上好的學校,以后他的人生就完蛋了。這種災難化的家長,很多時候這種災難化想法,一方面受到社會普遍焦慮情緒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跟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F在社會本來壓力就大,加上家長的焦慮,孩子面對繁重的課業,加上學校的老師再一催促,很多心理彈性比較差的孩子,面對這些壓力在遇到挫折后很容易出現所謂的厭學的情緒。

欣繪:您剛說孩子們這種空洞感,會不會有點像家長的一個誤區是一樣,他們也在沒有搞清楚不想上學的原因,就急著尋找辦法讓孩子回到學校的這種心理?

劉亮:是的。實際上您說的很重要,這是我們普通大眾經常會有的一個誤區,在沒有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如厭學情緒是怎么產生之前,就急著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的思想邏輯如同開車去一個地方,在不知自己身處何處,卻急著尋找一條到達終點的路線,這樣就更無法知道應該走哪條路線。所以第一步,我們需要先了解原因,每一個特定的孩子身上,到底厭學的情緒是怎么產生的?先理解再行動。

欣繪:我可以這么理解嗎?就是一邊我覺得好像是個慣性讓我知道我要去學習,但其實我內心并沒有喜歡它,熱愛它,甚至變成了我的一種負擔。

劉亮:對。很多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沒有主觀的一個體驗,只是覺得周圍的小朋友都在上學,父母和老師也告訴他應該學習,他沿著父母和社會設定的軌道,像一輛列車一樣向前面行駛,但是這輛列車未來奔向的目標和車站,他并不知。也如在海上航行,一艘船漫無目的行駛,沒有燈塔指引,海上風平浪靜的時候,正常行駛,就會造成錯覺這條人生的小船不會翻船。但是一旦風浪來了,顛簸的時候,如果船上的孩子沒有一個明確的、屬于自己的人生的目標,沒有自己渴望做的事情在內心支撐他前行和面對困難的話,他很容易自動停下來。

欣繪: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也算是偏見,認為條件殷實的家庭似乎要比經濟條件一般的工薪階層,對孩子的各方面的學習的進度,和家長的自身的焦慮會低一些,在您的案例當中是這樣子嗎?

劉亮:這個要看家庭和父母各自從小成長的背景。大樣本數據調查顯示確實是家境比較好的孩子,在人生目標規劃上可能會比家境稍微差一些的孩子要明確一些,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困難,他們父母能幫他們找到的社會和其它方面的資源也會多一些,他們走的這條路可能就會順一點,但這并不是一個導致孩子學習進度的絕對的因素。據我觀察,很容易焦慮的父母都有一些特征,如他們本身可能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婚姻,包括對自己的職業不太滿意,他們就會把這種未遂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代自己來實現。這樣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可能出現對學習的焦慮,對學習的排斥的概率會更高一些,因為孩子背負的期望值會更多一些,他們不只是為自己活著,也要替父母。

2.孩子學習不在狀態,家長應該怎么辦?

欣繪:疫情之下,面對病毒,我們需要關注到身體的防護,同時也要關注到心理的健康。對于出現的新的問題,我們還是要關注它,和科學的化解.

疫情期間親子矛盾還是比較集中的,現在孩子已經復課,但是每天據老師反映都不在狀態,不知這種情況該如何理解?

劉亮:這位王女士提的問題確實是當下的一個普遍現象,在我每天的門診也經常遇到帶著這樣的問題來咨詢的家長。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孩子的這種表現。我們想象一下,孩子在被關在家中上網課的一個星期,在如此長的時間里,孩子只能通過網課這種比較間接的方式,和自己的老師、同學,以及和學習發生一些常規的連接。但是我們也知道,網課這種方式本身的帶入感是很差的。以前在學校里,即使在課堂上不想上課,但是周圍都是同學,大家安靜的坐著,一起專心上課的氛圍,本身就會有一定帶動感,有的孩子他即使不想學,就好像跟著隊伍一起走正步,大家都在走正步,他其實不想走,他也被動的會走一下。但是大家想想,孩子在家里邊以這樣一種沒有精神,沒有氛圍下,學習了幾個月,現在突然把他放到原來學習狀態里,這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只是不同的孩子,適應的節奏不一樣??赡苡械母改副容^有先見之明,隔離的時候,建議孩子除了上課和同學有接觸,也可以通過微信群這些方式和同學保持連接。這樣的孩子本身在歸校之前,這種群體的代入感一直維持著,返校后的適應性就比較快。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在隔離期就沒有什么接觸,現在讓他回到學校環境,以一種新的方式學習。而且每天去進校測體溫、填表,這個過程本身就會讓孩子面臨更多的一些心理上的應激和壓力。上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實在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所以我們很多父母首先要調整的自己心態,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一些行為時,我們的焦急來源于我們對他們的不理解,而這種不理解往往是無意識。當我們不能理解孩子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很緊張。當很緊張、很焦慮的時候,從醫學上講人的交感神經會興奮,一興奮,人的喉部的肌肉就會緊張,說話的時候眉頭不自主緊鎖,聲音音調變低,這個時候雖然覺得自己和孩子說話很正常,但是孩子眼中卻是表情臭臭的,有點很猙獰的樣子,這時如果拿面鏡子照照自己,就會發現自己就是這樣一個狀態,像頭野獸。

欣繪:我朋友圈看到上網課的時候,有些家長把書房或者說客廳的一角,收拾成一個類似于課堂的環境,給孩子營造一種好像在教室里學習的感覺。

劉亮:這些家長比較有智慧,他們了解一個我們心理學上講的基本道理——環境催眠,即一個個體在一個環境里是否愿意做一件事情,環境對他催眠作是很強。有時候當我們進入那個環境以后,本身就會被環境催眠,就比如我此刻坐在安靜的演播室,面對專業的主持人,我就會覺得我可以安心的去分享很多我想說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我放到一個所謂大街上,或超市那樣的環境,即使是同樣的主持人和同樣的我,我也沒有辦法安心去做這件事情,所以環境的催眠作用是很明顯的。

欣繪:其實家長是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個模擬的環境中去讓他專心的學習的。

劉亮:當然,家長有時候看到孩子分神,家長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情緒,穩定的充滿知識性的情緒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孩子的焦慮。

欣繪:家長在感覺到自己生氣、焦慮的時候,首先想想自己焦慮、生氣的原因,以及它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劉亮:是的。在我們專業上有一個詞叫“家庭情緒系統”,意思是我們的家庭就像我們個體一樣,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主導的情緒反應習慣,如的家庭里家長特別容易焦慮,而每當他焦慮的時候,他通過自己的那種不自主的語氣、語調會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相應會變得更焦慮。所以焦慮這種情緒本身是一個中性詞,但是這種情緒卻很容易在家人之間傳染。因此我想對各位家長說,(實際上我也是家長,我也有孩子)當您看到您的孩子學習分神的時候您會焦慮,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但是焦慮出現以后,也許您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去接納和意識到自己此刻的緊張,然后做幾個深呼吸。然后,您的第一反應不用著急催促自己趕走焦慮,你也許可以再做幾個深呼吸以后再做第二步。您也許可以問問自己此刻到底是孩子的哪個行為讓您覺得焦慮?您出現這種焦慮以后,藏在您焦慮背后的最擔心是什么?一般焦慮背后藏的都是擔心,比如說擔心孩子就此墮落,或者擔心孩子就此沉迷游戲之類。然后接下來您意識到自己的恐懼以后,您再回過頭看看自己的焦慮和憤怒,也許就會發現好像您真正想告訴孩子的是您的那份擔心,那份恐懼,然后您可以試著再把這份擔心和恐懼變成最簡單明了的話,告訴孩子。跟孩子交流時,掌握一個最核心的原則: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事,千萬不要變成2~3句話,也不要用那種很焦慮的、指責批評的語氣去講。

欣繪:特別是不要太家長制,還是要學著理性的和對方溝通,而且要多傾聽對方的意見。

劉亮:是,理性地、平等地、帶著共情和理解去溝通。每次當我們要沖孩子發火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按一下我們發火的暫停鍵,首先聽一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很多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您更多的去有意識的接納自己的焦慮,接納自己的一些恐懼的時候,您可能會發現您自己更穩定,也更有能力hold住孩子的情緒。

3.面對學習,“雞飛狗跳”的親子關系

欣繪:網上經常有一些段子說的就是因為做作業了,所以會導致以往的母慈子孝就變成了雞飛狗跳。

欣繪:其實都是我們家長造成的,對于剛才我們做作業這件事情,采訪了街頭的孩子們、家長、還有老師,來聽聽看我們的嘉賓劉亮醫師,您怎么看?

劉亮:剛才這段對話很有趣,我特別注意到幾個點:第一個點是小朋友說好像漏題了,做錯題了,被父母批評,就很無語的。實際上我從小朋友的話里邊聽到另外一層意思是:他想真正告訴父母,實際上做錯題、漏題他也不想,他本來就很挫敗了。但是如果挫敗的時候,父母再用一種單純的指責或者批評的態度跟他溝通,他就會更挫敗,挫敗到最后,覺得好像也沒有辦法跟爸爸媽媽說話怎么辦,就無語,也就不回應了。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會更抓狂,很多父母可能就會說他們焦急、學習又很重要,孩子怎么會就無所謂了。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父母的指責和批評,孩子的無所謂,相互加強的。實際上這一點可能就透露出很多孩子真正想告訴父母的一個信息是:事情本身是那個事情,但是父母跟我溝通的時候,溝通的態度本身可能比你們跟我說的事情的內容還要重要。同樣一個事情,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父母下次再看到孩子漏題的時候,不是一上來就帶著一種焦慮的、抓狂的、批評的語氣去溝通,而是換一個方式來溝通,說:“好像你這次漏題,我也覺得很奇怪的,為什么這個題你總是會漏掉呢?你愿不愿意和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問題出在哪里,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什么情況是你覺得爸爸媽媽或者老師需要去配合你,能幫到你的?當家長帶著一種真誠的、好奇的、支持性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問題,就事論事的討論問題,可能很多孩子的體驗就會不一樣,他就會覺得實際上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并不孤獨,是有很多人支持和理解的,就和前面那種情況又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欣繪:但通常我們的父母們會用的是比較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怎么又做錯了,又是這道題,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劉亮:您說的太對了。這就是我們經常自己都忽略的一個事情,家長經常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特別是“你怎么就那么笨”,這句話對很多孩子來說是最致命的,因為這句話已經帶有對孩子一個人格的評價和攻擊了。

欣繪:甚至這句話有可能就會讓他成為他一生的陰影,他會覺得很多事情我做不好,那是因為我笨。

劉亮:是的。但很多孩子心里邊又會有另外一個聲音不停的抗爭,說:實際上不是因為我笨,是我這個觀念是由父母造成的,但沒有辦法說這個話,畢竟是他的父母,他也沒有辦法完全去否認他父母和他之間的親情關系。所以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就在這樣一種一方面覺得自己笨,一方面又不服氣的矛盾心情當中度過。

欣繪:有的孩子可能他怕父母的一個嘮叨,他索性就閉嘴不談,自我封閉,我不想跟你們聊天,也有一些孩子他采用的是頂嘴的辦法來回擊對父母的不滿,這種頂嘴可以看成是孩子的一種對于不滿的宣泄嗎?

劉亮: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不管孩子是回避和父母溝通,還是頂嘴,實際上這兩種方式都是孩子在向父母傳遞一個信號:你現在對我的方式,或者你的某些觀點我是不同意的。只是一種方式是回避,一種方式是直接公開的反對。

Q

那么家長當他就是采用了語言暴力的時候,其實他也是對于自身的一個不滿情緒的一種宣泄。孩子,我們允許他們宣泄嗎?

劉亮:如果是孩子宣泄的方式比較多地停留在對父母的抱怨,比如說一個孩子都跟父母說,你們不要再嘮叨了,你們這樣嘮叨會讓我很煩的,我很不喜歡你們老是這樣嘮嘮叨叨的。如果孩子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那個事情進行發泄,我覺得完全是可以給孩子這樣一個空間的,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

4.當孩子壓力大時,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什么?

欣繪:親子沖突真的是全天下誰都沒有辦法回避的問題。對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樣來解決它?

孩子時常跟他抱怨,學習壓力大,他也是非常的著急,但是他又給不到孩子更多的一些指引,只能夠做好他的后勤部長,說這種時候我能夠替孩子做些什么嗎?

劉亮:從這位家長的文字里,我能體會到他說這段話的時候,他的內心感到的焦急、挫敗感,還有自責感。但是我想說,(當然這只是我的經驗),許多時候當你的孩子在跟你抱怨,學習壓力大或者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實際上他真正需要的可能并不是你直接給他一個所謂的建議。家長雖然很了解孩子,但畢竟不是孩子本人,也很難知道什么樣的建議對他來說是會馬上有效的。所以很多孩子在這樣告訴家長的時候,他實際上真正需要的是一雙能夠愿意去耐心傾聽他的訴說的耳朵,以及來自家長的那份愿意去耐心接納他這種無助和焦慮情緒的那種(像有點像情緒的避風港,安全的港)的一個態度。所以我想給這位家長的建議,下次也許當您的孩子再向您說他的苦惱的時候,您先不用急,先不用想著給出建議,您先摁住自己的焦慮,耐心地把您孩子的情緒聽完,聽完以后您也許可以跟他說,“雖然我沒有辦法一下想到一個建議給你,但是你的那種焦慮我是聽明白了,你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爸爸媽媽也愿意提供我們想提供的一切幫助給你,你愿不愿意我們來討論一下,現在我們可以怎么幫你?”您可能會發現,當您真正給孩子這樣一個穩定的情感回應和包容的時候,很多時候孩子自己的資源就會出來,會自己去找辦法,如說有的孩子可能就會說好吧,這個問題也許我可以去請教我的同桌,那個問題我可以去請教某某老師。

5.面對復課后的適應期,如何進行親子溝通?

欣繪:陳先生的提問。

陳先生他說孩子在復課以后成績變得越來越差,最主要學習習慣也變差了,怎么辦?之前他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劉亮: 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情況,只是我從這位家長的話里邊好像還聽到了其它一些隱藏的,可以提示我們的重要信息。作為家長,他也意識到孩子學習習慣有改變,成績下降,和疫情期,包括疫情結束以后,學習環境突然的變化有關。我建議這位家長,不一定要先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的成績上面。如果這個時候每天孩子放學以后,您只是第一時間馬上去問孩子,今天上課是否專心?成績怎樣?可能孩子本身就會很反感,他會覺得家長好像只是關注他的成績,不真正關心他在學校過得如何?這時,家長也許可以換個策略叫“曲線救國”,每天孩子回來以后,可以詢問,“你今天在學校和同學相處怎么樣?你上次說的和同學聊的某個話題很有意思,今天沒有你沒有在聊嗎?你最近和同學聊天的時候,有沒有一些新的想法?”您先去關注,了解他現在在學校里邊,和同齡人建立的人際關系系統和支持系統,它的質量怎么樣?如果它的質量還可以,也許您可以稍微詢問一下孩子最近在學習上面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或者遇到一些困惑想要和家長討論的?如果孩子說他倒有一些困惑想和家長討論,那就先聽他把他的困惑講完,家長要先不要急著給建議?如果真的很想給建議,也請家長一定聽孩子講完以后再給出建議,但是千萬不要讓家長的建議變成一種強制的命令。

欣繪:曾經有一道心理測試題,說如果說你想放棄你的男友的時候,你把他的缺點寫在一張紙上,再把他的優點寫在另一張紙上,看一下到底是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說是優點多的話,我們就暫時不和男友說再見不分手。如果說家長當你對你的孩子怎么看都覺得不順眼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試著拿張紙和筆記錄孩子的優點,我們來看看。

劉亮:主持人您提這個建議,我覺得挺專業的。我在咨詢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布置給家長的一個作業就是:寫出孩子的有點。我門診中見到很多家庭,如果家長去說孩子的缺點,他們像倒背如流,一、二、三...幾十條: 上課不專心,老是玩手機,不愛起床,愛頂嘴。但是問他們孩子有什么優點嗎?對很多家長來說,像遇到了世紀性的科研難題一樣,怎么都想不出來。所以我就經常會給他們布置這個作業,要求回去以后,家長每個人拿張紙寫出孩子的至少50條優點。有的家長當時會說“不,不,不,他一條優點都沒有”。但是我會堅持,我會說“不可能的,如果你們孩子一條優點都沒有,他活不到現在。” 然后會發現很多家長真得強迫自己,當然有的家長可能是覺得必須聽醫生的,但不管怎么樣,他們開始去用心的觀察孩子的缺點以后,慢慢就是說像我們中國的太極圖一樣,他們慢慢地去關注黑色的一半里面的白點,關注孩子的優點,慢慢會覺得好像孩子真的和以前不太一樣。實際上孩子就是這樣一種很有資源、很有彈性的一種存在,如果用一種欣賞的、皆大的眼光會去看他,他慢慢對你的那種抵觸的情緒就會減少,他會覺得他做的事情是被父母欣賞的。當他感受到這種被欣賞的目光以后,自己會慢慢變得情緒更好,會更積極,然后可能就會做出來更多讓父母覺得可以欣賞的事情。

欣繪:所以當你的眼里都是孩子缺點的時候,我們應該要開始轉換一下我們的思維,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記錄下孩子的優點,或許就會改變你之前頑固的負面的評價。

6.親子沖突中,家庭的“邊界”

欣繪:孩子們非常的可愛,那么好像聽下來和母親的沖突的強度是要高于和父親沖突的強度的,為什么?

劉亮:不同的家庭在照顧孩子的角色分工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最容易和孩子發生沖突的家長,也是平時和孩子接觸最多,感情最親密的家長,相愛相殺。我們有一個詞叫“邊界”,實際上“邊界”這個詞就是指的兩個人在情緒上的親近程度,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沖突不好,但是沖突本身也是兩個人在相互糾纏的一種方法。有的家里邊爸爸忙于工作,可能很多時候情緒上、生活上和孩子并沒有太多的交集,這個時候這個擔子可能就只能落到媽媽身上。而這個媽媽自己一個人承擔照顧孩子生活、學習,照顧孩子情感的這種責任,也會很疲勞。她一肚子的委屈可能也想有個人講,如果這個時候她和老公講,老公不回應,媽媽的這種委屈和自責的情緒就會更明顯,反過來就會更影響到她和孩子的相處。這種情況,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只是孩子和媽媽的問題,但實際上隱藏著一個在家庭里邊缺位的爸爸,所以很多時候要求媽媽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穩定情緒,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老公能學著靠近自己的妻子,安慰自己的妻子。

欣繪:所以說現在的女性承擔的實在是太多了。這個時候特別需要一個好的隊友,千萬不要是什么豬隊友。

劉亮:對,豬隊友起碼不能在自己的妻子教育孩子的時候,在旁邊說妻子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好。要學會去補位,不要去挖墻腳。

7.疫情反復,孩子再次回家,家長如何緩解焦慮?

欣繪:最近我們北京又緊急叫停了復課,那么對于那些家長來講,可能會更加焦慮。

劉亮:對的,就像剛才說的神獸好不容易歸籠歸到學校了,現在要重新回到家里面了,這些家長首先能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就是一件好事兒。實際上你會焦慮,你會一下不知道說本來我們計劃好的,如果孩子回去上學以后,我們自己的事業,我們的生活要怎么安排,現在突然孩子又回來了,我們有點不知所措了。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家長們可以先去接納自己的這部分情緒,不用刻意的壓制,也許可以和你的伴侶,你的妻子(你的丈夫),先來討論一下最近你感覺怎么樣,然后在接納這個情緒之后,也許可以你們去重新商量一下。如果這個疫情有了反復以后,孩子再回到學校,我們這個時間我們倆對于管理孩子學習生活的分工又是怎么樣來完成?總之一個核心原則是:我們也需要相信,我們作為父母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本身都是有彈性,可以有調節性的。最切忌就是在疫情的變化期,不經過孩子同意或者說很專制的,又去非黑即白的給孩子安排很多所謂很專制的不容辯駁的一些所謂的家庭的規則。

欣繪:劉女士的問題,孩子不愿睡覺,只想看電視怎么辦?

劉亮:這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是我們可能還是要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去看,為什么這種情況會出現。實際上據我所知,很多孩子他為什么會喜歡電視?可能確實在家庭環境里邊,他除了去看電視,從電視里邊發現一些樂趣外,他找不到其它可以讓他感興趣的事情。所以我們除了考慮怎樣去堵孩子看電視這個行為以外,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一想,現在如果要培養孩子其它的情緒,我們可以有哪些其它的事情可以有意的去培養一下他對這些事情的興趣。比如說也許可以周末的時候或者平時晚上的時候,父母可以想一想,我們除了讓他看電視,有沒有其它更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可以和他一起做,如大家一起去做一些閱讀,或者大家去做一些有益的親子的運動,就是說你只是想著把孩子的看電視的興趣拿掉,可能是會覺得單向的努力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你在單向堵的同時,再來加一個可以吸引那個孩子的另外一個興趣,也許這個過程就會容易很多。

欣繪:青春期高一的孩子沉迷玩手機,自己想做主管理手機,那么就讓他管理,可是又管不好,每天還是把大把的時間耗在了玩手機上,該怎么辦呢?

劉亮:實際上看手機這個事情,本身是比較復雜的事情,大家知道手機這個東西對所謂成癮的人來說,它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可能有的孩子是在學習之余,覺得只有玩那個手機才能成為他唯一解脫和緩解自己焦慮情緒的方式。有的孩子可能他在玩手機,玩游戲的時候,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那個群體里邊得到理解和支持。所以我建議家長還是你在看到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先別急著把手機視為洪水猛獸,可能還是先需要帶著尊重好奇去了解一下,到底這個玩手機對你們的孩子來說意義何在?你了解以后可能再和他去就事論事的討論說,比如說類似于可以做出的態度是雖然我們不是你可能這種體驗我們不能完全體驗到,但是我們還是尊重你這個手機對于你的意義,但是可能也需要提醒你,你知道一直玩的話,可能對于你當下必須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學習休息,都是會有很明顯的影響的。這樣的話不管你接不接受,但是我們起碼是很難接受的。所以你愿不愿意和我們做一定的妥協?如果孩子愿意和你訂協議的話,我建議訂的協議要有幾個基本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在共同商議、雙方平等協商的情況下講清楚的;第二個原則:孩子每天玩多少個小時,做到了可以得到什么,做不到他將失去什么,就要落到一些很具體的條款和細則上面;第三個可能這個協議也需要有一些彈性,比如說孩子說今天可能我心情特別不好,遇到這種情況我能不能多玩一段時間,這種彈性是需要有的,千萬不要定一個協議,說不管你在刮風下雨,你心情好與不好你就只能這么執行。

8.想逃離家的女孩

欣繪:這邊看到由于手機引起的這種焦慮,爭吵啊實在是太多了。還有聽友說今年的考生被稱為史上最難的考生,一邊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一邊要適應環境變化帶來的心理壓力,還有各種情緒的問題,所以家里的環境的氛圍最近確實比較緊張。那么說到家庭環境氛圍緊張,我們這邊還有一位女孩給我們寫了一封信時間的關系,我們最后就請您用一些時間來替他解開他的心結。

每天早晨當我還在睡夢中便可聽到他的河東獅吼,你怎么還好意思睡懶覺?你看人家隔壁小孟6點就起來背單詞了。每當聽到媽媽的這些指責與命令,我都非常煩躁,忍不住和她爭吵起來,好,想逃離這個家我該怎么辦?

劉亮:我從這個女孩子的話里邊好像也聽到了,真真切切的發自她內心的三個期待。

第一個期待她說“河東獅吼”、什么如雷貫耳的聲音,我想說可能我理解這位女孩她并不是完全聽不懂或者說排斥她的家長跟她說的那些話的內容,她可能還是想告訴父母的一個心聲是“你們說的話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真的是真心的希望你們跟我說話的時候可以溫柔一點,你們的語氣語調可以更放得更平緩一點,那樣的話相同的話,也許在我聽來我會更樂于接受?!?/p>

第二個部分我好想聽到她的另外一個心愿是好像她覺得自己在父母的眼中好像就只有缺點,但實際上我恰恰能從她的這句話里面感覺到她渴望被自己父母接納和認可的那種愿望。所以說如果孩子的父母你們在聽節目的話,我倒是真的是建議你們想一想你們孩子身上有什么閃光點,去想到那種你們愿意發自內心去認可她的優點,多反饋給他。

第三個也是這位女生一個可能很多孩子會有的心聲,實際上很多孩子真的不愿意在父母批評的時候把自己和別的孩子比,這孩子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看誰家的誰,你怎么就不如他。因為雖然很多孩子不說,但是實際上很多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真實的心愿。爸爸媽媽在你們的心里,我覺得我希望你們覺得我是最棒的。

家庭教育他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家長也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那么疫情之下家長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而這種負面情緒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無形中會給你家的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我們請家長要管理好您的情緒以及您的行為習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黑龙江省| 带百家乐官网的时时彩平台| 百家乐官网园鼎丰娱乐城| 大发888bet娱乐场下载| 红宝石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视频下载地址| 网络百家乐怎样出千| 百家乐官网真人游戏棋牌| 澳门美高梅线上娱乐| 新宝百家乐网址| 网络百家乐官网怎么作弊| 大发888注册娱乐账号| 百家乐视频交流| 真钱百家乐官网赌博| bet365游戏| 百家乐五种路单规| 百家乐官网棋牌辅助| 大发888最新网站| 百家乐官网平客户端| 博马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真人21点| 全讯网开户| 百家乐图形的秘密破解| 百家乐suncity| 财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六合彩开| 克拉克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策略详解| 百家乐官网娱乐网真人娱乐网| 赙彩百家乐官网游戏规则| 皇冠百家乐官网皇冠网| 大发888官网注册| 大发888娱乐城大发888达法8| 百家乐赌场彩| 博九网百家乐现金网| 伟易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五湖四海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真人娱乐城陈小春| bet365会员注册| 元游视频棋牌游戏| 大发888客服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