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精神病”vs“心理問題”,你pick哪一個?

2020-06-18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過山車玩家 雙相躁郁世界

編 者 按

大嘎猴~前陣子我們發起了“精神疾病”vs“心理問題”的話題討論,從小伙伴們的回復來看,“精神疾病”的定位似乎更為雙相患者所接受。

張三認為,唯有去掉“精神病”的標簽,我們才能為雙相去污名化。然而,羅四很抗拒“心理問題”這樣的定位,認為我們應該實事求是,it is what it is!

在你或你的親友被診斷為雙相之后,你更接受哪個詞?“精神疾病”還是“心理問題”?看完小伙伴們的分享之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說說自己的觀點呀!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強調“雙相不是精神病”,那么潛臺詞就是“精神病的確很可怕,我們雙相跟他們不一樣”。如此一來,過山車玩家的處境可能會沒那么尷尬,但是精神分裂癥等等被公認為「精神病」的朋友們該怎么辦?這算是一種精神科的患者內部的鄙視鏈嗎?作為患者,一定要“可愛”才配“被關愛”嗎?污名化有來自外界的,也有內化于心的。生活在同一個社會,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觸礁求生之后,脫險的雙相請不要忘記救一下好基友精分~

話題編輯、排版|Emile

這是雙相躁郁世界的第1083篇原創文章

全文大約380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Round 1

弱化疾病可取嗎?

@艾比 pick“心理問題”

我覺得我只是得了感冒,而“精神疾病”是個醫學用語。

@微涼 pick“精神疾病”

科學上就這么說的啊,沒病我去醫院干啥?

@紅塵一笑 pick“心理問題”

我覺得病與非病沒有明顯界限,患者只是情緒調控能力一時出了問題而已。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還很嚴重,這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我們盡量避免出現“精神病”這些字眼比較好。

@小竹 pick“精神疾病”

我自己也很矛盾。“精神病”有助于加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因為強調了這是病),但也會對患者回歸社會生活造成阻礙(因為偏見與污名化)。恢復社會生活之后,我當然希望之前經歷的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我的經歷告訴我,只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人們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我們越是輕視雙相、以為它只是小問題、可以自然地過去,就越可能因“輕敵”而復發,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菠蘿包 pick“精神疾病”

“心理問題”在職場上可能比較好用,但我很討厭拿這個詞形容自己。我承受著10分的痛苦,干嘛要說自己只承受了5分?這不是逞能嗎?如果在生活里跟別人這樣說,人家也會誤以為我真的只是受到了一點小困擾,不礙事,也就會要求我承擔更多的責任(包括要求我更禮貌、更多勞、更講理),而我覺得這是不公正的對待!

It is what it is!我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別人,不好意思我生病了,日常生活中請求諒解,處理問題時避免逞能,坦誠相待效率高。我很少被這個標簽所困擾,沒人會拿這個攻擊我,甚至很多人(尤其是同齡人)會直接對我表達理解和贊賞,覺得我頂著精神疾病做事不容易。

可能跟我的個性和人際圈有關,對大多數病友來說事情不是這樣。還有就是,在職場上是另一回事,精神病有可能涉及合同上的一些不利條款,我自己沒遇到過,但有些公司有,大家在職場還是要謹慎。

Round 2

泛化疾病可取嗎?

@逃離太陽系 pick“精神疾病”

“心理問題/情緒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泛抑郁化”已經很可怕了,求求大家不要再“泛雙相化”。我不希望將來有人情緒一產生波動就說自己得了雙相。

@Ivy pick“心理問題”

“精神病”飽受污名化,雖然我聽著很難受很生氣,但我也會直接承認自己就是精神病人,不要妄圖拿這點來攻擊我。但是,現代人誰沒有點心理問題?用“心理疾病”這個詞讓我有一種歸屬感,即使我知道自己跟身邊的人確實不太一樣。

@喵大仙兒 pick“精神疾病”

我沒有選擇“心理疾病”,一方面源于一些不太有效的心理咨詢體驗,我對心理治療已經失去耐心了;另一方面,我也不太想用所謂“體面”的表達,來維持自己作為普通人的普通性。

我經歷了世界的崩塌與變形,我大起大落,傷痛不堪,無所謂體面。希望朋友們能尊重我的感受,而不是把我的疾病當作優雅溫柔的憂郁情結。奮力生存這么多年,我已經疲憊于解釋自己的情緒問題,也擅長迅速理解別人的含義,并且不置可否地微笑。在面對朋友們拋出的橄欖枝時,我仍希望他們能理解精神疾患者對藥物的需要,希望他們能理解我對于人生的取舍。

Round 3

病程與病恥感

@月光寶盒 pick“心理問題”

“精神疾病”是一個會被歧視的標簽,患者的康復本就是一條不容易的路,在這樣一個不被理解的社會環境中,患者和我們家屬都感覺很難受、很無助。孩子被診斷為雙相并服藥治療已經八個月了,我感覺自己還是沒有接納這個疾病,不愿意相信,一直在找證據想要推翻醫生的診斷,也會經常問自己,如果孩子沒有吃藥,那會是什么樣的人生?

@瓔寧 pick“精神疾病”

要是在初病的那幾年,我會選擇“心理疾病/情緒問題”,一是因為我當時對雙相還沒有如今的認識和理解的深度,二是因為家里對外一律保密的態度。現在,我會坦然承認雙相是種“精神疾病”,因為我看的是“精神科”門診。對于患病,我既不一律保密,也不全公開公布。病恥感肯定是有的,但只有患者接受了雙相的真實定位,身邊的親友才會潛移默化地被正確地科普,希望大家在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77 pick“精神疾病”

“精神病”還是“心理問題”?這反映了每個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吧。我生病五年了,剛開始我也掙扎過,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不用病,或者說我用生活的借口不吃藥(比如一次次重要的考試和會議等等),但是,一次次有病不治、有藥不吃的生活重擊,讓我慢慢接受自己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藥盒的,或者說它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了,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包括壓抑住很多情緒,學會去成為一個正常人。我只有乖乖吃藥、等到醫生說可以停藥了,才是真正的解放。而且,我好像也沒有那么痛恨這段生病與治病的經歷,畢竟五味人生酸甜苦辣,我們比別人多了一味,回甘。

Round 4

文字游戲vs去污名化

@柚 pick“心理問題”

一看到“精神病”這三個字,大家可能就會聯想到“瘋子”和“傻子”,可能就會覺得我們和新聞中報道的肇事的精神病患者別無兩樣。這種印象已經根深蒂固了,包括我自己,在得病以前,也是談精神病院色變。就連第一次到醫院求助,我都是去普通三甲醫院的醫學心理科,而不是離家更近的精神病專科醫院。

而“心理問題”是近幾年比較常見的詞匯,雖然還是有人不理解,但我覺得,接受一個新的詞匯和概念,比改變舊的詞匯帶來的不正確的觀念要簡單許多。通過科普,我們可以告訴大家雙相障礙其實就是心理問題,通過積極的治療是可以正常生活的。

@守護 pick“心理問題”

為了保護孩子的未來,我傾向于認為雙相是情緒問題。“精神病”或者“精神障礙”,聽起來太直接了,很容易讓不理解這個病的人對患者敬而遠之,甚至感到害怕。如果我不是病人的家屬,沒有親身經歷過的話,我也會誤解這方面的病。

目前人們對精神方面的疾病還是有很多誤解的,一提到精神病就會聯想到很多危害社會、暴力傾向、或者人格缺陷等等。所以病人和家屬都迫切希望廣大媒體和公眾人物能夠正確地科普雙相這個病,讓所有人明白,這些病人通過有效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可以治愈的!

@鵝鵝鵝融化了 pick“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這個詞貌似太輕了,托不起雙相這份沉重,而且會給人一種“很快就能好起來”的感覺,這樣反而會加深外人對雙相的誤解。我們不僅僅是“心”病了,“大腦”的失控也應該被別人看到。我們不是心理承受力低,而是真的生理上病了。

更準確地定義疾病,我們也更能接受自己的一些異常行為——“對啊我就是患有精神疾病,所以我才這樣的”,我要的就是這一種“理直氣壯”感。

Ps.這種自我接納跟推卸責任是兩回事,如果不為雙相冠以疾病之名,我們可能很容易陷入過度自責。

@草莓莓 pick“精神疾病”

有一部電影叫《女性癮者》,里面有句經典臺詞:“一個敏感詞被禁,就好像拿走了一塊民主的基石。社會在面對某些問題時只會禁止某些詞語的使用,這展示了社會的無能。”

我覺得吧,選擇“心理問題”多多少少還是出于對疾病的污名化和病恥感。避重就輕地改變一個事物和群體的名字,就真的能改變人們的認知嗎?我們只有坦誠面對疾病本身,才能去除污名化。

Round 5

是但啦求其啦無所謂

@H 兩種我都接受

無論接受哪個名詞,這個疾病的本質在每個病患身上體現出來的問題都是大體相同的,只是程度的區別而已。與其糾結這個病應該如何被稱呼,倒不如思考如何與它相處。它只是我們的一個部分,僅此而已。心臟不被叫做心臟的時候,它依舊在左胸里跳動不是嗎?

@小雨 不分接納或不接納

對我來說,“精神病”或是“心理問題”都是用來稱呼疾病的名詞,不分接納或不接納。有問題的不是得了精神病的你,而是不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的人。生病不是你的錯,對你落井下石的人才應該自我反省。

@火車頭 pick“雙相障礙”

我pick“雙相障礙”!直截了當地說出具體的疾病,有利于雙相障礙的宣傳和日常定位,更利于提升大家對該疾病的認識和對該患者的定位。大家也可以基于對該疾病的了解,更好地處理與患者的關系。希望未來有一天,雙相障礙對國內公眾而言不再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卓然 無所謂

無所謂,我覺得叫什么都行,只要別和靈異或宗教牽扯到一起就行了。或許語言學專業人士會告訴我說這兩個詞語在某國語言的詞源上就是與宗教或靈異的事情語境相關的,好吧我們普通人不懂,告辭!其實“精神病”或“心理問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我們是個活人,將來我們是個死人,不管有病沒病,沒人例外。

人終有一死,真的不急一時

我們先好好活著吧@杰靈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怎么计算概率| 百家乐官网怎么样投注| 右玉县| 大发888怎么样| 瓦房店市| 百家乐平台哪个有在线支付呢 | 百家乐官网注册开户送彩金| 澳门百家乐官网博| 888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威尼斯人娱乐城客服| 瑞博国际娱乐| 百家乐官网微笑玩法| 罗马百家乐娱乐城| 大发888bocai官方下载| 郯城县| 至尊百家乐官网于波| 皇博| 金矿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作| 淘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博彩正网| 澳门百家乐必赢看| 电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金濠娱乐城| 百家乐下载免费软件| 大世界娱乐城真人娱乐| 御金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奥| 百家乐官网玩法守则| 视频百家乐平台出租| 封开县| 百家乐智能分析| 网上赌博网址| 海港城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论坛| 百家乐官网赌局| 大发888娱乐城df888| 没费用百家乐官网分析器| 太阳城申博娱乐| 百家乐官网投住系统| 赌球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