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競天才Uzi退役,心理學家顛覆性分析:其實我們都誤解壓力了
原創 Mr. How 心理0時差

編輯 | 時差大叔
TED Talk | Kelly McGonigal
前不久,電競選手 Uzi 簡自豪宣布退役的消息上了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 20 億。

作為普通人,我們的壓力顯然無法跟世界級天才相比,但也常常會因為壓力而喘不過氣來,甚至出現身體問題。
常常有朋友問大叔:“心理學上有什么實用的減壓方法?”
在我們通常的概念里,壓力是一種危險,甚至是敵人,會損害我們的健康,破壞我們的生活。
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Kelly McGonigal 曾做過一個 TED 演講,短短 15 分鐘的視頻,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壓力的認知。她說道:
“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沒有壓力的人。相反,他們是那些壓力很大,但把壓力看作朋友的人。這樣的壓力,是生活的動力,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在新聞里,我們看到了壓力對 Uzi 身體的傷害,卻似乎忘記了,過去 8 年與壓力為伴的生活,成就了這位電競天才榮耀的戰績。

下面,大叔借著好朋友 Mr. How 的這篇文章,與大家一起來探索壓力的奧秘。
01
新研究:壓力會傷害什么人?
Kelly 開展的一項研究歷時八年,追蹤了 3 萬名美國成年人,在這項研究,參加者會被問兩個問題:
「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壓力?」
「你相信壓力有礙健康嗎?」
8 年后,研究人員查看了公開的死亡記錄數據,并找出了那些已經去世的參與者。
研究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那些相信壓力有害健康的參與者,會經常失眠、內分泌失調,并且誘發癌癥或心臟病,最終使得死亡的風險增加了 43%,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但是,如果承受極大壓力的人,不認為壓力有害,死亡的風險就不會升高,甚至比壓力較小的參與者死亡風險更低。

研究人員還估計,在追蹤調查的8年中,有超過 18.2 萬人過早離世的原因,并不是壓力本身,而是認為壓力有害這個想法。
那么,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是否能夠促進人們的健康?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的確如此。當你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時,你便能改變你身體對于壓力的反應。

研究者為了讓參與者處于極度壓力的情境中,參與者被要求參加一項有兩個實驗的「社會壓力測試」:
第一個實驗,壓力演講:
參與者要面對專家評委做一個五分鐘的演講。他們沒有事準備的機會,而且演講的主題還是自身的性格“弱點”。同時,為了確保參與者感受到壓力,研究人員在演講者臉上打了明亮的燈光,現場還有攝像機全程拍攝。此外,評委們還頻頻作出消極反饋,比如鄙夷的神情(白眼)或不屑的動作(搖頭擺手)。
第二個實驗,數學測驗:
要求參與者盡可能快地從996開始以7遞減來倒數數字,期間研究者還會不斷地受到干擾:快點,快點,太慢了,數錯了,重新開始。
想必,做完這兩個實驗,大家都會呼吸加快,心臟砰砰直跳,也許還會一頭汗水。正常情況下,我們會將這解釋為焦慮或者壓力過大的表現。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生理表現看作是身體充滿活力,并準備好應對壓力的信號,情況會有什么不同嗎?
接下來,參與者在參加「社會壓力測試」時,事先教導他們認為這些壓力的表現是有益的,例如:呼吸加快可以幫大腦獲得更多的氧氣,砰砰心跳是在為你的行動做出準備。
實驗結束后,那些將壓力視為對他們表現有幫助的參與者,感受到的壓力大大降低,這些人少了一份焦慮,多了一份自信。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么簡簡單單的一個思想準備上的小動作,面對同樣的壓力時,結果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顛覆認知:壓力竟有益身體健康?
接下來,我們從生理角度解釋這種現象。
一般情況下,壓力確實會讓我們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而這也是慢性壓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上面這項研究中,當參與者認為身體對于壓力的反應有利時,他們的血管卻是保持松弛的狀態。他們的心跳仍然砰砰直跳,但是以一種更健康的心血管系統活動的方式,就和你開心或者受到鼓舞時的跳動方式類似。

而催產素不僅僅作用于大腦,還有益于身體,如保護人們的心血管功能避免受到壓力帶來的傷害。
催產素還是天然的抗炎物,還能幫助血管在應對壓力時保持放松。
現在我們應該知道,壓力為什么會讓我們更健康了,原因就在于壓力會讓我們身體釋放出催產素。
可見,壓力也并不是絕對的健康殺手。

壓力還能改善社交
上面說到催產素是一種壓力性激素,其實它更是一種神經激素,可以很好地調節大腦的社交本能,促使人們與別人交往。
而且,催產素讓人們渴望得到朋友或家人的擁抱或接觸(又被稱為擁抱激素)。

因此,由于壓力產生的催產素會讓人更有社交能力,人們變得更容易相信別人,更具有合作精神且更慷慨大方。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在經歷過大的創傷后,會變得更加具有 “利他思想” —— 愿意花更多的時間照顧朋友和家庭,也更愿意提供各種志愿服務。
就像汶川地震一發生就有很多自發組織的救援人員前往汶川,他們說:“我之前也是地震的幸存者,我現在特別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想去幫助別人”。

「去年你經歷了多少壓力?」
「你花費了多少時間來幫助親朋好友或鄰里鄉親?」
然后去調查接下來 5 年內死亡的參與者。
研究發現:經歷較多壓力的參與者,如經濟困難或家庭危機,壓力增大了 30% 的死亡風險;但是,對于那些經歷較多壓力卻花費較多時間關心別人的人,沒有增加任何死亡風險。
也就是說,壓力中的關愛行動,可以造就人們的心理韌性(resilience,快速恢復的能力)。
04
“你說的我都懂,但究竟要如何改變?”
三步,改變你的壓力思維模式!
縱然各項研究表明,壓力本身沒有害,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堅定地認為壓力有害,那么,我們如何改變你的壓力思維模式呢?
首先得了解你的壓力思維,有意識的關注自己對于壓力的反應,然后嘗試以下 3 步:
第一步:承認壓力的存在。也就是說當你感受到壓力時,不逃避它,允許自己感知到壓力,包括它是如何影響身體的。
第二步:歡迎壓力。意識到壓力是你對在意的事物的反應,并聯結到壓力背后的積極動機。
第三步:運用壓力給你的能量。不要試圖耗費時間管理壓力,而是思考你現在可以做什么來應對壓力。
每當你感受到壓力時,應用上述三步進行練習。你會逐漸看到壓力的好處,改變壓力有害的思維;你會更擅長應對壓力,焦慮和抑郁狀況會更少。
這種思維的改變,是更多積極變化的催化劑。
壓力本身不可避免,但你遇見壓力,也就收獲了一個利用壓力的機會。

因為有壓力,生活才有意義
看完上面的研究,也許有人會問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呢?比如,是選擇有壓力的工作還是無壓力的工作?
Kelly 教授說:最好的方式是選擇那些對你生活有意義的事情。
調查顯示,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沒有壓力的人,相反,他們是那些壓力很大,但不消沉的人。這些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接近完美,我們稱這種現象為 “壓力悖論”。
電競玩家、藝術家、運動員、外科醫生、音樂家…… 當他們專注于自己熱愛的領域時,都表現出明顯的 “挑戰反應”。
該反應使他們獲取到更多的腦力和身體資源,處于一種很享受、完全沉浸其中的心流狀態。我們才會看到他們自信滿滿、無比專注的巔峰表現。

以后,當我們再遇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時候,告訴自己:你的小宇宙正在積蓄能量,應對挑戰呢!我們要學會善用壓力,達到個人更好的狀態,在努力中實現自己的潛能和價值。
此外,當我們再看到需要幫助、處于壓力中的人時,告訴自己:快去施以援手,釋放更多催產素吧。
壓力一定會有,但壓力給我們帶來的負能量,是可以轉正的!
最后,為大家送上斯坦福心理學教授 Kelly McGonigal 的原版 TED 演講視頻,附中英雙字幕,拿走不謝~
- The End -
本文作者:Mr. How,浙江大學數字化藝術與設計博士生,出版譯著《積極計算——幸福體驗重塑科技未來》,為大家提供科學、實證、有效的幸福之道。
References / 參考資料:
[1]《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 積極應對壓力,韌性野蠻成長!》作者:讀飯;來源:簡書。
[2] McGonigal, K. (2015). The upside of stress: Why stress is good for you. New York, NY: Penguin/RandomHouse.
[3] Kate Torgovnick May on Ideas.TED.com. 7 ways stress does your mind and body good (2014).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