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攀登者原型夏伯渝:中國假肢登頂珠峰第一人
5月25日是中國登頂珠峰60周年。
兩天后的27日11時整,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為珠峰“量身高”。這座6500萬年前從海底隆升而成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時隔15年后再次迎來了中國測量隊伍。
1975年,夏伯渝第一次作為中國國家登山隊的隊員,攀登珠峰的時候,珠峰的身高是8848.13米。也就是在那一次,他在珠峰海拔7600米處,將自己的睡袋讓給了同伴,不幸凍掉了雙腿。
2008年,夏伯渝帶著北京奧運的火種,重新回到了珠峰腳下。距離他上一次站在這里,已經過去了整整33年。而此時珠峰的身高已經變更為8844.43米。

山腳下,他也被問到了同樣的問題,你為什么要登山?“因為山就在那里”,脫口而出的是這句英國登山家馬洛斯的經典回答,但他又沉默了半晌,“所以,只要人活著,你隨時都有機會去登。”
你得先活著。
這才是他和所有攀登者的人生信條。
1975年的那個晚上,我在珠峰上睡著了
1974年,26歲的夏伯渝入選國家登山隊,那時候,他是青海一家工廠的工人。珠峰、8848,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地理位置和一串數字。夏伯渝告訴芒種故事,登山隊的人跟他說,只要報名,就可以免費全面檢查一次身體,他就報了名。沒想到,從此走上了登山的道路。
他的起點很高,第一次登山,就爬上了海拔6100多米的羅布切山。由此成為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的主力隊員,還是最前線的突擊隊員。
中國早在1960年就從北坡登頂成功,但是因為是晚上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國外對中國登山隊是否登頂存在爭議,便有了第二次攀登。
“我們登山其實背負著為國爭光的任務,當時有幾個指標,第一個我們要樹立一個登山大國的形象,要有一次性登上珠峰人數最多的世界紀錄,也創造一個女子登上珠峰的世界紀錄,所以那時候任務重,壓力大。”
那時候條件艱苦,氧氣也不足,二十多個沖頂的人,只有幾瓶氧氣,不到萬不得以,不能吸,“不像現在,每個人都有好幾瓶氧氣。”

這一次攀登,還有一個額外任務。1960年中國登山隊,在海拔8000多米的珠峰第二臺階遇到了一面3米高的光滑石壁,這是珠峰北坡最大的挑戰。二戰時期,國外登山隊幾次登山,都是到了這里,鎩羽而歸。
1960年,王富洲等四位登山隊員到達這里時,也是束手無策,當時消防員出身的劉連滿提議搭人梯。為了方便踩著隊友的肩膀往上爬,屈銀華脫掉了靴子和絨襪,由此凍掉了所有的腳趾。
所以,王富洲就跟他們說,一定要把梯子帶上去。登山隊專門去西安飛機制造廠,專門做了幾節梯子。巖石有個裂縫,先打兩個巖石錐,把底下的梯子綁在上面,好多人扶著,人再上去,再上面兩個角打兩個巖石錐,才能固定好。
那個梯子后來被稱為“中國梯”,因為這架梯子,“飛鳥也難以逾越的天塹”變成了通途。這架“中國梯”幫助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成功登頂,還惠及后來的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讓他們實現了登頂珠峰的夢想。

當夏伯渝到達8600米時,因為天氣預報不準,向頂峰突擊了好幾次,都被大風吹下來。又碰見暴風雪,根本無法前進,等了兩天三夜,食品、燃料、氧氣全部消耗盡了,實在沒辦法,只能下撤。
雖然心有不甘,但夏伯渝想,這次暫時不成功,下一次肯定還是我上,遺憾就少了一些。
下撤到7600米的那個晚上,一個藏族隊友丟失了背包和睡袋,夏伯渝就把自己的睡袋讓給了他。“我在登山隊有個外號叫‘火神爺’,不怕冷。”
但他實在太累,不知不覺睡過去了,一覺醒來,天已經亮了。在登珠峰時突然睡著是大忌,一般睡過去就基本無法醒來。等他回到營地時,高山靴脫不下來了,醫生跑來一看,兩個腳已經變黑了,“全凍壞了,沒用了。”
被冰封的33年
幾天后,夏伯渝在病房的電視畫面上,看到了同伴成功登頂的新聞。他已經被告知,兩條腿保不住了,必須截肢。
他的父親,則在他登山期間不幸去世。
身心遭受重創的夏伯渝,覺得這一生沒有希望了,母親去看他,見他心灰意冷的模樣,拉住主治醫師,想把自己的腳換給兒子。“那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我也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辦,我應該干些什么,那是很不值得去回憶的一段經歷。”

消沉了將近兩年后,夏伯渝遇見了一個德國的假肢專家,他看了夏伯渝的情況以后,跟他說,你安上假肢以后,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而且還可以登山。
這讓夏伯渝重燃希望,“我一定要回到珠峰去。”
那個年代,中國的假肢很簡陋,連走路都走不了多遠,而且還嘎吱亂響,得拄著拐,靠這種裝備去登山,根本不現實。
“但我就是堅信那個外國醫生的話,總有一天,我們能有非常好的假肢,讓我能再次登山,我一直在等著那一天。”
但他沒想到,這個夢想卻冰封了30多年。
為了保持身體狀態,他開始從事殘疾人運動,因為本身運動員出身,不管參加什么運動,輪椅籃球、輪椅乒乓球、輪椅投擲,還有就是舉重、臥推,夏伯渝都可以得到獎牌,金銀銅牌,被他一一收入囊中。
但是運動量一大,他的腿就會磨破,大夫建議他不要運動,讓傷口愈合,“我怎么能不運動,我得依靠運動來支撐自己的夢想。”但是,傷口長期不愈合,發生了癌變,甚至轉移到了淋巴上。
他不愿意住在病房里,“每個病人的床前都圍著很多家屬,哭哭啼啼,太影響我的情緒,我就回家,不住院了。”
一開始,他坐公共汽車來回,有一次踩到一個年輕人的腳,年輕人就說:“哥們兒,你不硌腳嗎?”
“我以為他知道我是假肢,問我假肢硌不硌,我就說挺好的,結果一看,踩到他腳上了,假肢踩到人,我沒感覺啊。”之后,夏伯渝就不敢坐公車了,索性買了一輛自行車,不影響別人。
2011年,夏伯渝總算等來了一副能夠登山的假肢。他從殘疾人運動中脫離出來,開始重新撿起曾經的夢想,準備回到珠峰。
因為山在那兒,未圓的夢想也在那兒。
前輩與后生
2014年,當夏伯渝第二次向珠峰發起沖擊時,他已經60多歲了。在他丟失的30多年中,無數登山隊員,甚至是普通人,自北坡登山,通過他和隊友們架設的那個梯子,圓了登山夢。
1975年,登頂珠峰的人數為15人,是歷年來最高的一次。紀錄在1978年被刷新成25人,1990年72人,1993年才突破了三位數,129人,然后是2004年330人,2006年470人,2007年529人,到2019年為止,共有3019人從北坡登頂。
登上珠峰似乎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于上青天的事了。
登山者的隊伍里有王石這樣的企業家,也有很多向往高處的普通人。

在夏伯渝第二次向珠峰發起沖鋒的同一時段,年輕的UU和她的丈夫,以及隊友們,正準備向慕士塔格峰發起沖擊。在國內的登山界,新疆的慕士塔格是登珠峰的必經之路,登山慕士塔格后,再經過一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的歷練,登山者才有勇氣,挑戰珠峰。
她們不是專業的登山隊員,只是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登上一座山峰,不是政治任務,也算不上什么夢想,“網上看到的照片是別人的,游記和攻略也是別人的,我們想自己爬上去,感受一下那個高度。”因為登山的愛好,UU還專門開了個淘寶店,替自己和山友們提供登山的戶外用品。
很多人像UU這般,可能并不想著要去征服什么,而是世界那么高,我想上去看看。
來自安徽亳州的80后汝志剛就看到了世界之巔的絕美風景。他放棄了高薪工作,辭職環游世界。在游歷了70多個國家之后,2019年4月,他踏上了攀登珠峰之旅。他一邊攀登,一邊用短視頻記錄自己的行程。2019年珠峰海拔8800米處,希拉里臺階處史無前例的“大堵車”,成了他抖音賬號的高贊視頻。
什么樣的人才能登頂?
在汝志剛登頂后下撤途中,曾聽到一位50多歲的登山者哭著說“登珠峰太難了”!
登珠峰不僅僅是難,而且危險,每年都有人長眠于此。
可盡管如此,幾十年來,夏伯渝從來沒有放棄過攀登珠峰的夢想。“夏老師跟珠峰較上勁了。”UU說。
但是,珠峰似乎總是跟他開著玩笑,2014年,夏伯渝遭遇了暴風雪,2015年,又碰上了尼泊爾大地震,冰崩雪崩就挨著他的帳篷沖了過去,在前方修路的16個夏爾巴人全都遇難,夏伯渝僥幸撿回一條命。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老天爺把什么困難都加到我頭上,給我這么多的打擊,是不是想阻止我登珠峰?”
他的心態開始發生了變化。每次出發之前,他都會向家人保證,這一定是最后一次,“一定活著回來。”但他心里很清楚,每一次出門,能不能回來都是一個問號,他會給家人留言,買過什么保險,密碼是多少,什么時候該加水電費,都交代清楚。

2016年,60多歲高齡的他,終于看到了當年自己架設在北坡上的那架梯子,他手腳并用順利通過,來到了珠峰的海拔8750米,離頂峰就差90多米,只需一個多小時,就能登頂了。
但是突然碰見了暴風雪。如果是在1975年,夏伯渝一定毫不猶豫地強行登頂,絲毫不管凍傷的幾率還是危險性都會成倍的增加。
但這一次,他猶豫了,“即便我上去了,是不是能下來?”
當時夏伯渝身邊還有5個夏爾巴向導,都是20來歲的年輕人,“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夢想,罔顧他人的生命,所以我做出了這一生最難做出的抉擇,下撤。”
回到大本營,當他看見那幾個年輕人都安全返回,就釋然了,“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三十年前那次登山,我看到了太多的隊友被凍傷,還有隊友就在我面前人沒了,只要人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登山界從來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征服了某個山峰。夏伯渝說,人在自然界面前實在太渺小,它隨時可以奪走你的性命,只有知道進退的人,才能登頂珠峰。
“我不敢說征服珠峰,只是珠峰接納了我。”

2018年5月14日,69歲的夏伯渝終于被珠峰接納,站在了他魂牽夢繞的世界之巔。出乎意料的,他沒有一絲激動,心里想的是,原來這就是我追逐了這么多年的地方。他突然想起了1974年第一次登上羅布切山的那一幕,“白云上面突出了一個一個的小山頭,被陽光一照,發出金黃色,很漂亮,其實珠峰上看到的,都是一樣的。”
世界上最絕美的風景,都是一樣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