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體教融合、校園體育成為熱詞,我們需要怎樣的體育課改革?
5月28日,隨著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這一天閉幕,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的2020年全國兩會畫上了句點。此前一天,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已在北京閉幕。
在本次會議期間,有眾多關于體育的議案、提案,涵蓋了體教融合、青少年體育教育、全民健身等方面。

熱詞:體教融合
姚明: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在本次兩會期間,體教融合是眾多代表提及的體育熱詞。
在今年,姚明所做的題為《體教融合不能忽視人格塑造》的發言中,建議將適齡體校學員、專業運動員全部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提升其人文素質、科學素質。
姚明同時還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鼓勵中小學校與體校加強合作;體校教師進教師編制,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納入教育系統統籌;提高基層教練員、裁判員待遇,鼓勵基層教練員參與學校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
姚明還用一句話總結,“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體育的教育是不牢固的。”
這樣的觀點,與中國跆拳道協會和中國空手道協會主席管健民的提案不謀而合。
在管健民所做的《關于進一步增強教育和體育系統合力推動中小學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他指出中小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諸多問題,而這些亟待解決的難題,僅靠教育部門單兵作戰顯然勢單力薄,多年來的實踐效果也不佳。
管健民認為,如何發揮國家、地方各級體育單項協會在專項技術、人才方面的組織優勢,調動體育單項協會服務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僅需要體育系統主動發力,更需要教育部門主動協同。
更重要的是,管健民認為體教融合是對體育的再審視及競技體育發展的指導思想,最終落實到兩個具體目標上:可持續發展的體育、綜合化的教育。

熱詞:重視校園體育課
上海小學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
在本次兩會中,不少代表和委員提出了重視學校體育教育的提案。
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紅在政協大會上發言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隱患,小眼鏡、小胖墩、小糖人等情況突出。我國缺乏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體質監測和干預體系,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學生不足30%。
程紅建議,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增加體育成績在考試和升學測試中的占比,將青少年體質問題納入績效考核,實施必要的行政問責。
事實上,目前各地方教育主管單位已經認識到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在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就表示,“我們要小學增加一節體育課,現在是三節,到今年下半年全部變成四節,再往后是每天要有一節體育課。”
奧運冠軍葉詩文還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提出應在全國小學推行游泳課,讓游泳成為小學生階段的必修課。
當然,不只是小學,初高中同樣需重視體育教育。吳志明等百余位委員就聯名提出《關于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松綁減負的提案》——要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給予語文、數學等主科一樣的考分權重。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也在提案中指出——正是因為中考要考體育,在所有學齡段的孩子中,初三年級的孩子體能是最好的,然后高一高二高三,孩子的體能是逐年下降的,“原因就是高考不考體育”。
由此,戴立益建議,適時推出在高考加試體育,讓體育成為第四門主課。
熱詞:全民健身
體育在脫貧攻堅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小學、初高中、高校體育教育需更加重視,朱婷在《體育教育“關口”前移,啟蒙從學齡前兒童抓起》的提案中還提到了要將體育教育的“關口”應該前移到學齡前兒童。
朱婷認為,“重視幼兒體育啟蒙,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種下參與體育的種子,讓運動成為伴隨一生的習慣。這關系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也關系到我們全民族身體素質的提高。”
而這早已不僅僅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范疇,也是連接到全民健康、全民健身的大方向之中。
例如,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副主席楊揚,就在政協大會上提到了要加強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設施規劃和建設。
她認為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運動啟蒙和興趣培養更多起始于社區,要將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納入全民健身、社區發展等建設范疇。
“2歲到16歲是人的運動敏感期,也是成長的關鍵期。”山西省政協常委、山西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陳安平認為,體育是培養青少年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好中小學體育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運動能力養成,而且對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質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而在擴大體育運動人口的基礎上,向全民健身邁進,也有助于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志良就在政協大會上作為民族品牌代表發言,認為全民健身有助于推進全民健康,讓奧運品質的體育用品全民共享。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長黃炳峰所提倡的,“體育運動蘊含著團結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更高榮譽。這種精神同樣有助于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