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劉希婭代表建議:將寒暑假分散為春夏秋冬四個假期,總量不變
目前,教育部已啟動對《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下稱《方案》)的修訂工作。作為國家課程實施指導性文件,其修訂將對中國教育發展進程帶來深遠影響。為此,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建議,將集中的寒暑假分散為春夏秋冬四個假期,取消省級統一組織的中招聯考,將中小學的評價主導下沉到以區縣為主。
劉希婭認為,當前寒暑假時間都比較長,對家庭陪伴和家庭教育帶來較大挑戰,特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學生長時間居家而集中產生的親子沖突甚至引發學生心理問題,都反映出家庭教育親子陪伴的效果參差不齊。她建議,每學年設置4個假期,原則上一個季度結束安排一個假期;每個假期從10天到30天不等,4個假期的總量不超過90天。
在她看來,這樣可以減輕家長因長時間監管孩子而帶來的家庭負擔;緩解因假期過長家長普遍把孩子送到補習班而帶來的對素質教育學校教育的負面影響;避免因學生在家學習生活與學校學習生活長時間脫節而帶來的新學期返校后的不適應。此外,假期分散后家長有更多機會陪伴孩子旅行等,能夠增進親子感情,孩子們也可以利用假期部分時間開展集中的職業體驗、勞動實踐、社會參與、生存體驗等,豐富社會實踐,培養綜合素質。
對于課程管理機制,劉希婭建議,在全國統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實行分層分類課程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掘各地區和學校的課程潛力和積極性。一是不同區域的分層分類管理,如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增加語文課、減少外語課,經濟發達地區增加科學課等。二是同一區域學校的分層分類管理,加大學校課程自主權,激發基層學校的課程建設積極性與研發活力。真正實現一省一策、一區一策、一校一策。
課程評價方法上,劉希婭建議,取消省級統一組織的中招聯考,將中小學的評價主導下沉到以區縣為主。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評估機構轉變評價導向從“好評”到“評好”,改變過去以課程是否開足開齊、課時是超時或者不足、通過試卷分數排名等方便評價的內容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重點研究如何評價課程實施的內容、方式、過程、效果等不外顯但對課程效益和學生發展有根本性影響的指標。同時,國家層面的義務教育均衡驗收等要樹立教育公平不是平均統一而是精準施策,尊重地域、學校、學生差異性,從第一階段的硬件均衡向內涵發展質量均衡轉變。
此外,她還建議,課程設置從“以知識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一是據課程實施實際情況調整相關內容,如“科學”開設起始年級為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更新為“道德與法治”;二是新增單列“生命健康”,涵蓋生命教育、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新增單列“勞動”課程,明確各學段勞動技能學習要求和勞動實踐要求;三是將兩門原有單列課程與各學科整合,不再單列“綜合實踐活動”和“信息技術”課程;四是加強學段銜接,整體設計從小學到大學的課程目標、課程門類、課時設置、教材編寫、監測評價,從關注量的減負到關注質的減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