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民法典即將問世:對人進行了從生到死的全面規定

申衛星/全國人大微信公號
2020-05-20 20:35
法治中國 >
字號

全國人大微信公號5月20日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即將問世,這部法律不僅浸潤了法律、法學界幾代人的心血,更是承載著國人的期盼和偉大的使命。

新中國成立以后,曾經三次啟動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分別是1954年、1962年和1979年,但是前兩次均因時代背景而未能成功。1978年改革開放給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帶來了春天,然而,因當時的商品經濟發展尚不充分,我國幾經周折,先是頒布了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專利法、商標法等單行法,后于1986年4月12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該法被稱為“權利的宣言書”,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然而,僅156條的民法通則定然無法滿足中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

肇始于1998年的第四次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在20多年里立法的策略和進程雖經多次調整,但制定一部代表21世紀發展潮流的偉大中國民法典的初心未曾改變。特別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把“編纂民法典”寫入了黨的報告,讓立法進程得以堅定地推進。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終于要迎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我們理當為之慶賀。相信這部民法典的頒布,會進一步推動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提升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綜合水平。

民法典是市場經濟基本法,將為中國市場經濟的運行提供基礎性規則

中國民法典草案第一編總則編中專設三章共計96條系統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等民事主體制度,通過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制度確立了市場準入者的條件,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作為組織體的決策、執行、監督的治理結構作出了框架性規定。完善的主體制度構成了市場經濟中財產歸屬和流轉的必要前提,從而確保市場經濟運行的秩序。

第二編物權編,通過規定自物權和他物權,確立了市場交易中的產權界定和利用的基本規則。其中,自物權就是對自己財產的支配權,分別規定了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企業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他物權是針對他人財產形成的支配權,其中包括針對財產使用價值的支配權——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和地役權,以及針對財產的交換價值形成的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民法典編纂就擔保物權部分,進一步完善了動產擔保和權利擔保的體系,促進了其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融資功能的發揮。整個物權編構建了市場經濟中財產歸屬和利用的基本秩序,體現了定分止爭和促進效率兩大法律價值。

第三編合同編,是草案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又細分為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三個分編。通則按照市場交易關系的不同發展階段和運行狀況,系統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變更和轉讓、合同關系終止以及違約責任,構成了市場交易的基礎規則,普遍適用于我國各式類型的民商事交易。作為對各種現實交易的概括和凝練,典型合同部分不僅規定了買賣、贈與、借款、保證、租賃、承攬、保管、委托等橫跨民商事領域的傳統合同類型,而且對融資租賃、保理等純粹的商事合同作出較為全面的規定,為不同的領域和行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備用規則和公正可期的交易基準。此外,準合同又包括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二者共同為財產的非自愿流轉提供了矯正機制,與通則和典型合同一并構成了市場交易中財產流轉的完整規則。

民法典草案對主體制度、物權制度和合同制度的系統規定,為市場經濟運轉設立了市場準入、財產權屬與利用、市場交易規則,使其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但是民法典的意義并不限于此,中國民法典的頒布還將有利于推動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

民法典草案以人為本,法典的頒行將有利于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民法典的制定,全面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循著人性的需求,對人立于世間的兩大權利——財產權和人身權,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為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單獨成編,體現了對人的成長和發展的終極關懷。

1.民法典草案對人進行了從生到死的全面規定

草案總則編第二章的第一條,也即民法典草案第13條,明確規定了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且自然人的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第14條)。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由無行為能力,經由限制行為能力,漸成完全行為能力人,其間因為精神狀態,亦可部分乃至全部喪失行為能力,而由監護人代為法律行為,也可能因為年老而精神耗弱或者因意外事故昏迷。第33條通過預先指示確定監護人,既保護了當事人權益,也尊重了當事人的自主意愿,讓最了解他的人行使監護職責也為安寧緩和醫療提供了渠道,讓人性得到尊重。

隨著人的成長和發展,民法典草案在分則中,依次規定了物權制度、合同債權、人格權這些人立于世間必備的基本權利,也關涉到了人的衣食住行。既有關于居者有其屋的“業主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也有住有所居的“居住權”的創設。隨著人的成熟,締結婚姻,生兒育女,組成家庭,民法典草案由是規定了第五編婚姻家庭制度。隨著人的老去,民法典草案也提供了第六編繼承編,解決了財產的傳承問題。并在最后一編,規定了侵權責任,對此前諸編的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夫妻關系與親權、繼承權加以兜底保護。如此便充分體現了民法典草案對人從搖籃到墓地的全面系統的關懷。

其實,不限于搖籃,第16條還規定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對于死后人格利益的保護,民法典草案第994條規定,對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由其配偶、子女、父母來保護。如果是英雄烈士,即使沒有前述親屬,根據第185條規定,損害公共利益的,也要承擔責任,這可以通過公益訴訟來實現。

2.民法典草案回應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需要,創設了人格權編

此前的德、法等國民法典中,較少有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立法體例,這是中國民法典的一次創新。人格權獨立成編,回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傳統人格權因其僅為消極權能,故通常作為侵權法保護的客體予以規定,而現代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人格權的商品化利用,使其具有了積極權能,而非僅僅是侵權法的保護對象。不僅如此,現代科技的發展也對人格權立法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生命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器官捐獻與移植、腦死亡、人體胚胎、人工代孕、基因檢測與治療以及新藥研發中的人體實驗,這些都需要法律作出回應。盡管這次立法沒有全部規制,但是現有規定已然是很大的進步,也給未來的立法完善預留了空間。二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的發展,亟須對隱私、個人信息、數據進行立法界定,此次民法典草案創設了三者之間差序的價值格局,并進行了分類調整(參見民法典草案第1032條、1034條和第127條)。特別是其中關于網絡時代隱私的界定非常全面,包括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三種具體類型的隱私和生活安寧這類概括條款的隱私類型,使其出現開放發展的形態(第1032條第2款)。可以說,中國民法典草案對于現代科技發展的回應,使其立于時代潮流的同時,也為中國民法典的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3.民法典草案“使人成為人并尊重他人為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

回顧人類成長與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民法辛勤的影子——民法典不辭辛苦地把從自然界分離出來的“人”逐漸推向“人之為人”的境地??梢哉f,民法通過對人基于出生而享有的權利能力的普遍賦予,使人成為了真正的人,并且仍在堅持不懈地努力推動人的發展。馬克思把人的發展過程概括為“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賴”“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獨立性”和“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之上的自由個性”三大形態。而這其中從人與人的相互依賴關系,到在物的依賴基礎上人的獨立性,再到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都離不開民法。民法委實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但是民法通過為市場經濟設定規則,使得人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把內在的想法變成外在的現實,從中體會一種成就感的滿足,使人們在自由與必然的統一中實現自我,發現自我,確認自我,達致人性的解放,最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民法典的頒行將促進社會進步,為全面依法治國奠定堅實基礎

民法完善與否標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梅因曾指出,一個國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就能知道。大凡半開化的國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而在進步的國家,民法多而刑法少。一個人可能一輩子與刑法無涉,但卻無時無刻不處于民法的關懷之下,人離開民法是寸步難行的。世間的法律門類繁多,但所有的法律都是為了使人活得體面而有尊嚴。民法使人成為人,也正是因此,民法成為了其他法律得以存在的前提。正如法國比較法學家勒內·達維德所言,“法的其他部門只是從民法出發,較遲或較不完備地發展起來的”。對比刑法,卡爾·波普爾曾精辟地指出:“刑法是必不可少的弊,而民法則是不可或缺的利?!泵穹ㄖ灾匾?,乃是因為民法對于實現自由貢獻極大。

民法鼓勵人們自由且積極地追求權利、實現權利,并張揚個性、弘揚主體意識;除了私人自治原則外,民法典又通過權益保護、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則施以引導和規訓,以防止權利濫用等失當的權利行使和權利義務設定行為。這就使得民事主體在實踐權利的同時,不斷淳化自身的觀念和教養,逐漸成為一個既具有權利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個體,又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的社會主體。倘若民法基本原則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能夠融入所有人的行動和交往當中,民法典就會使人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使整個社會演化為一個成熟的社會、健康的社會,走向自我確認、自我解放的社會。

作為私法的民法,對于公法亦深具意義。德國法學家耶林曾說過,不是公法而是私法才是各民族政治教育真正的學校。在私法領域把人培養成為既尊重自己權利又尊重他人權利,有著權利意識、平等意識、契約意識、責任意識的人,是一個國家建設法治國家和民主政治的法治基礎。中國民法典的頒行,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奠定了重要法治基礎。

(作者:申衛星,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原題為《社會進步、人的發展與中國民法典》)

    責任編輯:陳建慧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威尼斯人娱乐官方| 大发888案件| 百家乐官网娱乐网网| 博彩百家乐字谜总汇| 百家乐官网路单规则| 怎样赢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在线娱乐城代理| 百家乐官网娱乐网址| qq德州扑克下载| 蓝盾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出庄概率| 金百亿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大发888官网e世博备用网址| 百家乐庄闲出现几率| 英皇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真钱游戏下载| 威尼斯人娱乐场 新世纪| 百家乐波音平台开户导航| 真钱百家乐官网公司哪个好| 八大胜官网| 视频棋牌游戏大厅| 真人游戏大全| 威尼斯人娱乐场怎么样| 玩百家乐新太阳城| 百家乐最新首存优惠| 百家乐官网网哪一家做的最好呀|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公司| 克拉克百家乐官网试玩|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官方| 百家乐出庄的概率| 尊龙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最好的百家乐博彩公司| 百家乐送彩金平台| 百家乐官网槛| 百家乐官网投注打三断| 帝豪百家乐官网利来| 百家乐官网路单之我见| 肯博88国际网| 大发888真人存款| 顶级赌场是骗人的吗| 大发888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