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到底有沒有辦法破?
原創 蔣衛民 華山醫院 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由此可見,如果抗生素使用再不嚴加管控,未來仍將呈增長趨勢。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仍將時時危害著我們人類的健康。
今非昔比的抗生素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霉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霉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霉素。

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藥物的濫用,使病菌迅速適應了抗生素的環境,各種超級病菌相繼誕生。
過去一個病人用幾十單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幾百萬單位的青霉素也沒有效果。由于耐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無法控制,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濫用抗生素,一用就腹瀉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是指應用抗生素后發生的、與抗生素有關的腹瀉。該種腹瀉往往用其他原因無法解釋,且伴隨著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在住院患者中的發生率大概每一萬人中有10個左右的患者會發生,發生率并不低。

而引起抗生素相關腹瀉的主要原因有腸道菌群紊亂、糖和膽汁酸代謝紊亂以及抗菌藥物的直接作用。
其中抗生素使用以后造成的腸道菌群紊亂,條件致病菌數量異常增多、腸道粘膜屏障損傷所導致的腹瀉是最主要的原因。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從本質上說是抗生素導致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所引起的腹瀉。
益生菌可定植于胃腸道黏膜中,使得微生態環境得到重建,達到微生態平衡,從而增強了腸道粘膜和消化系統的免疫功能。

維持正常菌群
益生菌可以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菌群,通過競爭性抑制胃腸道上皮以及粘膜的可粘附部位,降低病原菌的定植水平,使得病原菌在腸道環境中不易定植存活,最終有效清除病原菌。
降低腸道的PH值
小腸內細菌較少,如果小腸上段的PH梯度上升,腸道運動減弱時,小腸下段及結腸的致病菌如葡萄球菌、梭菌等出現上移,造成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益生菌可以分泌乙酸及乳酸等,降低腸道的PH值,抑制部分病原菌的生長。
分泌抗菌分子
益生菌能競爭性地消耗致病菌的營養素,將腸腔內不消化的多糖,如低聚糖、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等進行發酵降解為短鏈脂肪酸,促進腸上皮細胞生長和分化,促進調節性T細胞分化。
因此,益生菌分泌的抗菌分子(短鏈脂肪酸、細菌素、小菌素)等,可以直接抑制特定病原菌的生長。
調節免疫功能
腸粘膜相關淋巴組織占人體內70%的免疫細胞。
益生菌能刺激腸道淋巴組織的發育,促進分泌免疫球蛋白IgA(sIgA),增強腸粘膜的屏障,阻止致病性菌群在粘膜表面附著,啟動天然免疫應答,增強腸粘膜淋巴組織抵御致病菌的入侵能力。
所以,益生菌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以中和病原菌的促炎作用。

當然,益生菌藥物的有效性具有菌株特異性和劑量依賴性特點,選擇藥物應個體化。也就是某一菌株的治療并不代表其屬或種的益生菌均具有這一作用。
不同菌株發揮作用所需劑量不同,同一菌株針對不同疾病所需劑量也不同,都需要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還需合理利用益生菌,才能腸道健康一身輕~

蔣衛民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
博士 主任醫師 教授 碩導
華山北院感染科 執行主任
簡介: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艾滋病學組成員;上海市醫師協會感染病分會委員;上海市醫院協會感染病分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會艾滋病學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骨結核組成員;上海市艾滋病治療專家組成員
擅 長:各種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異常、各種發熱性疾病、寄生蟲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