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荷蘭拍公募千萬美元,Libra頭號強敵終于來了

繼去年 4 月完成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 領投的三千萬美元融資后,Celo 在 Coinlist 上的首次代幣公開發售再次取得了優異成績。
Celo 向來被看作是 Libra 頭號強敵。在 Libra 不斷迎合監管轉變自身戰略之時,Celo 則是一路順風順水到了代幣發售和主網上線環節。同時,Celo 還“挖來”了不少原 Libra 聯盟成員的支持,如 Libra協會成員硅谷風投巨頭 Andreessen Horowitz、最大的數字貨幣合規交易所Coinbase、Bison Trails、Anchorage 等等如今均是 Celo 繁榮聯盟成員。
現在,Celo 也馬上要上線主網,接受市場考驗,這個項目憑什么對標自帶 27 億用戶的Libra?Celo到底有哪些巧妙設計?Odaily星球日報為你帶來詳細解讀。
Celo 再現千萬美元 1CO,年內流通量預計 2 億枚
12小時的競價拍賣結束,Celo 在 5 月 12 日通過 Coinlist 完成了其代幣 Celo Gold(cGLD)的首次荷蘭拍,共籌資 1000 萬美元,每枚 cGLD 起拍價 12 美元,最終結算價為 1 美元。

(本場荷蘭拍信息,圖片來源于:coinlist)
經 cLab(Celo背后團隊)方面確認,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約 509 名投資者參加了此次拍賣,多數投資者來自德國和英國。
Celo 其實是雙代幣制,除了Celo平臺的原生治理代幣 Celo Gold(cGLD)外,Celo 還計劃法相另一個代幣——Celo Dollar(cUSD)。
Celo Gold (cGLD)是價格會產生波動的代幣,雖然名字里帶了黃金,但和黃金沒有關系。主要的用途是 Celo 平臺治理,如用來運行驗證節點、投票選驗證節點、鏈上治理等等。
Celo Dollar (cUSD)是跟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根據官網的設計方案,cUSD 最初的超額擔保儲備將包括 cGLD 以及 BTC、ETH 等其他具備流動性的加密貨幣。
當 Celo Dollar 等穩定幣需求增加時,Celo 協議將增發穩定幣。但穩定幣的增發同樣也要求Celo 官方增加對 Celo Gold 的儲備。一旦穩定幣增發,Celo 方面就要增持 Celo Gold 。一旦穩定幣的需求減少,就可以通過用cGLD回購穩定幣的方式減少流通。也就是說,cGLD的流通量和穩定幣的流通量呈反向變動。
Celo Gold(cGLD)是本次荷蘭拍的主角。根據此前的公開資料, Celo 總共將在 Coinlist 上拍賣代幣總量 3% 的 cGLD,也就是約 3000 萬枚。不過,本場首次拍賣涉及的 cGLD 數量僅為 1350萬枚,其中的 1000 萬枚被用于直接拍賣銷售,另外 350 萬枚是“買 2 送 1”的促銷金和投資者“以老帶新”的獎金。
“買 2 送 1”即投資者每購買 2 個將被獲贈 1 個 cGLD,按照從高至低的出價順序,僅前 1000 個出價較高的投資者可以獲得“買 2 送 1”的資格。
“以老帶新”即投資者通過邀請獲利,被邀請者如果成功參與荷蘭拍,邀請者可賺取 50 枚 cGLD,每人的上限是 500 枚 cGLD。
根據官方資料,cGLD 的總供應量為 10 億,第一年 cGLD 流通量預計在 2 億枚左右。本次拍賣中的 cGLD 鎖倉期為 60 天,將在 12 個月里逐步完成解鎖:前 10% 的幣將在 60 天后打給投資者賬戶,往后每 30 天解鎖 10%,被鎖定的 cGLD 同樣可以參與到治理當中。
可能是下一個全球支付解決方案,Celo 是 Libra 的最大的競品
Celo 被看作是 Libra 的最大競爭者,是因為兩者都在講述跟普惠金融的故事。

(圖片來源于:Celo Slides)
Libra 的愿景是“建立一個簡單的全球支付系統和金融基礎設施,賦予數十億人權力”。而 Celo 的愿景是“建立一個為每個人的繁榮創造條件的金融系統”,同時還“希望使用智能手機但沒有銀行賬戶的用戶都可以更方便地使用金融工具”。
Celo dollar 和 Libra 一樣都是涉及美元錨定的穩定幣,在功能上都離不開轉賬匯款、跨境支付、數字錢包等場景。
盡管講述著雷同的故事,但 Celo 和 Libra 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
首先在網絡的建設上,Libra 采用的是有許可的聯盟鏈方式,而 Celo 則是一個無需許可的 PoS 公鏈。其次,Celo 主要針對使用智能手機的非銀行用戶,輕量級身份協議是區別于 Libra 的最大特點。
Celo 的輕量級身份協議(電話號碼 PKI)可以將公鑰和手機號碼的哈希值進行映射,這也間接生成了 Celo 的最大賣點——用戶不再需要使用復雜的公鑰地址,可以直接將 Celo Dollar 穩定幣發送到電話號碼對應的地址中,使擁有手機的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地向世界各地的任何人發送和接收數字貨幣。
至少在鏈圈強調多年的降低用戶使用門檻這件事上,Celo 就做得不錯,不僅簡化了操作方式,消除了部分交易的壁壘。
Celo 還支持以穩定幣來支付交易手續費,當前大部分平臺使用治理代幣或平臺幣來支付手續費,Celo 的方式進一步簡化了用戶體驗。
根據官方的說法,Celo 和其它區塊鏈項目也有區別,在 Celo 中普通的智能手機就可以充當 Celo 網絡中的節點。Celo 通過超輕客戶端的快速同步實現了這一功能,它使區塊的區塊頭針對手機快速同步進行優化,讓 Celo 比其他區塊鏈輕 17000 倍,并且這一功能目前還在持續優化。
Celo 聯合創始人 Rene Reinsberg 在一場 AMA 中提及了 Celo 如此注重移動端原因,在他們看來很少有項目能在廉價手機應用上做得很好,于是 Celo 采用了移動端優先的策略。
上線速度上 Celo 也是高效運作,4月22日,Celo 的驗證人社區選出了首個候選主網 RC1,主網的預計啟動時間是 5 月 13 日。目前 Celo 的錢包 Celo Wallet 已經在 iOS 和 Android 端上線。

如果說,Facebook 讓 Libra 自帶 27 億用戶,那 Celo 的方案講究的是挖到更多有價值的聯盟成員。
不同于 Libra 要求的 1000 萬美元投資,成為 Celo 繁榮聯盟成員(Alliance for Prosperity)幾乎沒有資金門檻——任何人可以申請加入該網絡。
在 Libra 計劃遇阻之時,Celo 獲得了不少原 Libra 聯盟成員的支持,如 Libra協會成員 硅谷風投巨頭 Andreessen Horowitz、最大的數字貨幣合規交易所Coinbase、Bison Trails、Anchorage 等等如今均投奔了 Celo 繁榮聯盟。
與此同時,Celo 繁榮聯盟也在不斷飛漲。今年3月初至5月期間,Celo 繁榮聯盟成員增長了 50%,自5月8日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旗下的 Klaytn加入后,Celo的繁榮聯盟成員已經達到了76個。

除了支付匯款,Celo 的可能性還有 DeFi
不僅從上線速度、低門檻等多維度“吊打”Libra,Celo 至少讓人們先一步看到了加密貨幣改造全球支付的可能雛型。
Rene Reinsberg 曾向 Celo 用戶展示過一些用例:在巴西,一個組織正在Celo上開發解決方案,允許巴西人通過執行任務、共享聯系信息、回答調查或提供產品反饋來賺錢;在菲律賓, 通過Celo提供更輕松、更快和更便宜的匯款方式,幫助在海外務工的菲律賓人給國內的家人匯款。
不過,在看到 2020 年去中心化金融和開放式金融領域的巨大增長之后,Celo 團隊的目光也開始投向 DeFi。Rene Reinsberg 此前也介紹稱,目前 Celo 對 DeFi 方面的用例十分感興趣。Celo 的目標是為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最好的基礎設施,不僅僅支持現有的 DeFi,也支持未來可能出現的 DeFi。
Celo 希望為手機用戶們提供 DeFi 產品,不過,DeFi生態目前集中在以太坊上,Rene Reinsberg 認為 Celo 對于開發者選擇 DeFi 公鏈的優勢是,Celo可以讓其開發的App為手機用戶所用。當前局限于電腦端的 DeFi 產品限制了一些好的Defi產品的應用。除此之外,Celo 在 2020 年 2 月發布了 SDK ,通過 ContractKit 和 DAppKit 簡化了dApp的開發。
如今 Libra 和 Celo 的故事正在一步步驗證,至少從今天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出,穩定幣的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并且進一步看,穩定幣可能是當前最出圈的幣圈“產品”了。
參考資料:
Celo項目聯合創始人:Celo是一個無需許可的快速PoS網絡,擁有輕量級身份協議和穩定性協https://www.odaily.com/post/5149706
星球前線|為何Libra協會成員選擇加入Celo繁榮聯盟?https://www.odaily.com/post/5147338
起底Celo,據說是Libra的潛在競爭者?https://www.odaily.com/post/5147480
celo白皮書https://celo.org/papers/Celo_Stability_Analysis.pdf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