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暹羅拾珠|疫情緩解,執政黨同室操戈:泰國兩巨頭出現裂痕?
自泰國新未來黨2月因“違規放貸案”被憲法法院判決解散后,巴育政府一度陷入各方的攻擊和批評中,要求其下臺之聲此起彼伏。然而,隨著泰國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份日趨嚴重,原本熱得燙手的政治議題急遽降溫,民眾人人自危,轉而同仇敵愾,配合政府實施“全民抗疫”。
目前,在巴育政府的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每日新增病例數已連續低至個位。泰國在東盟各國感染人數的排名中,也從最初的高居榜首下降至第五位。 隨著疫情的好轉,沉寂一時的政黨之爭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不過,這次黨爭不是執政黨與反對黨之爭,而是領銜組閣的執政聯盟第一大黨公民力量黨內部爭斗。
山頭林立的公民力量黨
2014年5月,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英拉政府,成立軍政府,執政時間長達5年。為了巴育軍人政權在2019年大選后能夠合法延續,2018年公民力量黨應運而生。在“巴育-巴威-阿努蓬”三位前陸軍司令組合的強勢影響下,包括原他信(泰國前總理)派系下的若干政治勢力在內的眾多政治團體紛紛投靠加盟,令公民力量黨勢力短時期內急遽擴張。該黨在2019年3月大選中表現不俗,一躍成為僅次于他信派系為泰黨的泰國第二大黨,并成功領銜組閣,該黨唯一總理候選人巴育得以連任總理,開啟第二任期。
在此過程中,泰國政府“經濟國師”頌奇副總理的團隊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為了改善軍人政黨形象,他麾下的烏達瑪、頌提拉、素威、高薩四員大將(泰國媒體稱為“四王子派”)擔任了公民力量黨黨魁、秘書長、副黨魁等重要職務。烏達瑪、頌提拉等四人均有名校學習經歷,而且專業水準得到業界公認。
以烏達瑪為例,他博士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金融管理專業,曾擔任曼谷大學校長,后擔任頌奇的顧問而步入政壇。因此,頌奇團隊的加盟可謂撐起了公民力量黨的門面,他們在競選過程中深入選區、發表演講、宣傳政綱,避免了行伍出身的巴育、巴威、阿努蓬等人拋頭露臉,淡化了公民力量黨的軍人色彩,為公民力量黨最后的成功組閣立下汗馬功勞。
其次,頌奇團隊還出面與“三友派”等重要政治力量談判,爭取其加盟,以壯大公民力量黨。“三友派”由頌薩·泰素挺、素利亞·振隆樂昂集、阿努查·那卡賽等三位知名政客組成。三人均曾加入他信派系泰愛泰黨、人民力量黨和為泰黨,擁有深厚民意基礎。2001年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席卷政壇時,頌奇與“三友派”骨干都為他信所倚重。2019年大選前,頌奇出馬與“三友派”再續前緣,將其招入公民力量黨麾下。
再次,頌奇團隊幾乎從巴育發動政變后便加入軍政府,成為泰國經濟事實上的“掌舵人”。巴育第一任期提出的眾多經濟提振計劃,如“泰國4.0”、“東部經濟走廊”等都出自頌奇之手。而這些也成為公民力量黨贏得大選的重要政績。
然而,隨著巴育總理第二任期開啟,“巴育-巴威-阿努蓬”軍政府核心領導層為實現長期執政,進行了內部角色協調。原泰國軍政府中最具權勢的人物、原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威上將在新政府中僅擔任副總理一職,不再擔任國防部長,防長一職由總理巴育兼任。與此同時,巴威由幕后走向臺前,出任公民力量黨戰略委員會主席,從軍人正式轉變為政治人士。
巴威憑借多年來積累的影響力和練就的政治手腕,很快便在公民力量黨中成為事實上的掌門人。盡管自他上任后,一直對外宣稱,“公民力量黨內再無山頭,不分彼此”,但是出于利益糾葛,公民力量黨的十多個山頭還是不可避免地分為了兩大派系:一方以頌奇團隊“四王子派”(黨魁烏達瑪、黨秘書長頌提拉為代表)為首,另一方以巴威為首。
疫情當前,巴威為何同室操戈?
事實上,從2019年12月起,巴威便試圖將擔任公民力量黨秘書長的頌提拉撤換為本派系的汕迪·蓬帕,但未成功。經過數月醞釀,4月24日起,巴威派系再度向頌奇派系發難,試圖逼迫財政部長烏達瑪和能源部長頌提拉主動辭去公民力量黨黨魁和秘書長一職。此事被媒體曝光后,烏達瑪第一時間證實了事件真實性。
為何疫情當前,巴威派系卻選擇在此時在黨內發難?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頌奇副總理領銜的政府經濟團隊在抗擊疫情中表現不佳,逼其辭職時機較好。泰國遭受新冠肺炎危機后,經濟民生備受打擊,失業人口高達一千萬,全年經濟增長率恐低至6.8%。盡管巴育政府宣布啟動《緊急狀態法》,有效阻止了疫情惡化蔓延,大多數民眾都對巴育持肯定態度,但是頌奇經濟團隊制訂的一系列扶助民眾的社會福利計劃,由于種種原因褒貶不一。
比如,對于失業人群每人每月5000銖(約人民幣1102元)的救助金計劃。財政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的篩選竟使很多符合救助條件者無法獲得救助金;相反,一些出境非法務工者反而在網上曬出自己所得救助金。不少民眾聚集于財政部大樓門前討要說法。媒體報道后,財政部形象一落千丈。而且,4月中旬以來,泰國社會自殺人數呈上升趨勢,致使巴育政府遭受反對派和社會異見人士抨擊。凡此種種,以頌奇副總理、烏達瑪財政部長為首的政府經濟管理團隊受到較大壓力。巴威派系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出手,希望能“一招制敵”。
二是出于本黨利益重新分配,著眼疫情后改組內閣。2019年公民力量黨領銜組閣,組建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執政聯盟,共有19個大小黨派加入。由于當時執政聯盟與反對黨聯盟勢均力敵,為籠絡人心,公民力量黨不得不讓出多個部長席位給一些重要的盟友。部分政治團體首領原本應擔任部長,但“出于大局考慮”被迫“讓位”。比如,東部地區議員首領素察·沖戈林,以其實力應任部長,但最終讓步,未能入閣,僅擔任公民力量黨議員協會主席一職,聊作安慰。2020年2月,泰國議會反對黨聯盟對政府進行不信任辯論,揭發了政府動用軍費向南部民眾進行“信息戰”等“黑幕”。如果不是疫情暴發,巴育政府應該在3月進行改組。據悉,巴威已向素察·沖戈林、汕迪·蓬帕等己方重要派系首領許諾部長職位,此次施壓烏達瑪和頌提拉辭去公民力量黨黨魁和秘書長職務,便是“騰籠換鳥”,為下一步進行內閣改組做好鋪墊。
三是執政聯盟優勢明顯,政權得到鞏固。組閣初期,執政聯盟對反對黨聯盟僅占極其微弱優勢。但隨著公民力量黨和其他參政黨派不斷開疆拓土,以及新未來黨遭解散后原新未來黨執委被判禁止從政,執政聯盟的優勢急劇擴大。第一大反對黨為泰黨盡管人數眾多,但其他反對派政黨勢單力薄。因此,巴威可能認為,即使頌奇派系被迫退出公民力量黨,亦不會影響執政聯盟執政大局。
巴育-巴威組合出現裂痕?
在泰國坊間對此事的熱議中,大多數人認為巴威必已與巴育進行協商,達成一致,否則不至如此魯莽行事。然而,吊詭的是,巴育非但沒有支持巴威,反而公開制止。
5月5日,巴育在總理府接見了烏達瑪和頌提拉二人。其后,烏達瑪主動接受記者采訪,透露巴育力挺他與頌提拉二人繼續擔任政黨領導和內閣部長,并表示巴育寬慰他倆“無須擔心”。
隨后,巴育在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現在不宜進行政治調整,一切以戰勝疫情為首要任務。巴育公開與巴威唱起反調,讓人不禁產生疑問:原本鐵板一塊的“巴育-巴威”組合,難道出現了裂痕?
筆者認為,之所以巴育做出如此表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巴育自啟動《緊急狀態法》以來,民意支持率呈攀升態勢。5月4日,泰國國家數據辦公室公布了此前就2020年民眾對政府執政看法的調研結果。在主題為“人民對巴育總理的整體滿意程度”調查中,41.7%的受調查者表示非常滿意,45%的受調查者表示中等滿意,另有9.5%的受調查者表示不盡滿意,僅有1.3%的受調查者表示非常不滿意,2.5%的受調查者表示一點都不滿意。此外,調查結果顯示,泰國中部和北部45%的民眾對總理非常滿意。巴育借助抗疫努力正在挽回之前民望降低的頹勢,所以非常不希望政黨內斗影響自身形象。
二是巴育自2014年擔任總理以來,在經濟上倚重頌奇團隊。一旦頌奇團隊被迫離開政府,暫時并無合適團隊接替。巴威原本打算如果烏達瑪辭職,則安排現任財政部助理部長汕迪·蓬帕接任財政部長,總理府發言人納樂蒙博士、教授升任財政部助理部長。但是,從巴育本人的角度出發,頌奇團隊無論是專業性還是配合度來說,都更勝一籌。當然,從巴育最近的政策來看,他也正在尋找替代方案。比如,他4月致信國內20多位商業巨子,希望他們為恢復泰國經濟出謀劃策。
三是巴育有可能正在試圖展現出不聽命于巴威的獨立姿態。3月26日,巴育政府正式實施《緊急狀態法》,并且出臺20余項措施,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中心”,巴育總理出任總指揮。根據該法律,巴育政府暫時停止各部部長的部分權力,進行緊急狀態下的“集權管理”,由巴育與各部常務次長共同構成“臨時內閣”。有泰國學者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巴育此舉可以視作“自我政變”,以合法手段剝奪了民主黨、自豪泰黨等參政政黨的權力,避免負責公共衛生部的自豪泰黨黨魁阿努挺和負責商業部的民主黨黨魁朱林等競爭者在抗疫過程中有突出表現。同時,軍人出身、政變上臺的巴育更習慣在毫無掣肘的情況下進行決策。有記者問及疫情結束后內閣調整問題,巴育回答道:“這是總理一個人決定的事情。”顯示其獨掌大權,無須顧忌他人想法。
巴育和巴威究竟是否存在裂痕,作為局外人難窺究竟。不過,泰國政壇上曾經親如兄弟的人,最終互為仇讎者也比比皆是。比如武里南教父奈溫·奇初曾經視他信為大哥,最后和他信形同陌路;阿披實和素貼,在“紅衫軍”“黃衫軍”時代曾是親密無間的戰友,相互攬肩吹哨子,但去年大選時素貼公開批評阿披實乃“無恥之徒”;他信和阿努蓬曾是同屆的軍事預備學校同學,關系密切,但最終后者參與謀劃了推翻前者政權的軍事政變。
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泰國政壇中的密友關系,大多只是利益驅使。一旦利益出現沖突,分道揚鑣也屬正常。
就目前情況分析,在巴育干預下,公民力量黨內斗暫時翻不起大浪。但是,巴威派系和頌奇派系的斗爭卻不會平息。根據泰國選舉委員會要求,各黨派將會在未來兩個月內召開年中代表大會,選舉政黨執委會。屆時巴威極有可能會借此機會重新選舉執委,力爭由己方派系執掌政黨領導權,進而為6月或者7月的內閣調整做好準備。
究竟形勢將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暹羅拾珠”是泰國問題研究專家秦翊的專欄,在宏大視野下對泰國政情、民情與外交關系做有料有細節的全方位觀察和剖析。兩周一期,不見不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