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攝影師記錄清末皇城舊影
?

朝陽門以北城墻
古都多少纖繁舊影
轉眼即逝
世事滄桑
唯有那泛黃的老照片
清晰地記載著歷史中的輪廓......
1900年庚子事變后,日本攝影師小川一真隨八國聯軍侵華時來到北京,拍攝了紫禁城及其他一些宮殿樓閣的建筑照片。

小川一真,日本明治、昭和時代著名文物攝影家,日本近、現代印刷技術發展的推動者之一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這些照片由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編輯,以《清國北京皇城寫真貼》為名由小川一真出版部出版發行。
今天,讓我們跟隨攝影師的鏡頭,看看20世紀初的皇城風貌。

正陽門內
照片拍攝于1901年,此時正陽門城樓已被八國聯軍的炮火摧毀,城臺上一片廢墟。

天安門

午門
午門位于紫禁城南北軸線南端,是紫禁城的正門。

太和門前銅獅
太和門前廣場的一對銅獅威武兇悍,左雄右雌,是故宮六對銅獅中最大的一對。

太和殿前的銅鶴

太和殿前日晷

太和殿中央一陛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

太和殿寶座
明、清兩代有24位皇帝在此宣讀即位詔書。

保和殿天花

乾清門
乾清門是紫禁城內廷的正門,門內是帝后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的地方。

乾清門前東側影壁

乾清宮
乾清宮是紫禁城內廷正殿。

乾清宮寶座一部分
明代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作為居住、生活和辦公場所。

乾清宮內戶上裝飾
每年元旦、上元、端午、中秋等節日,乾清宮都要舉行皇族宴會。

乾清宮內鏡

養心殿內景
自從雍正皇帝遷居養心殿后,皇帝的休息和辦公場所在此合二為一。

養心殿內臥房

慈寧宮房檐犄角
慈寧宮專供過世皇帝的遺孀們居住,是宮中的寡婦世界~

欽安殿堆秀山中的噴水器
每天太監們提水上堆秀山頂,利用水的自然壓力流至蟠龍口中噴出,給御花園增添了不少情趣。

神武門內望景山
故宮北門神武門,正對著景山正門,照片中的山頂建筑就是萬春亭。

永安寺寶塔前景

永安寺塔前堂內神像——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名字的含義是“死亡的征服者”。

萬佛樓附屬門
在清宮影視劇中常稱“皇太后”為“老佛爺”。實際上,“老佛爺”原是對清朝皇帝的稱呼。

中南海“紫光閣”
紫光閣是大清皇帝第一次正式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

瀛臺內翔鸞閣
清代皇帝每年祭祀社稷壇后,來瀛臺更衣。乾隆幼時曾在此讀書,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皇帝被幽禁在此。
1900年,八國聯軍曾將瀛臺作為“聯軍統帥部”。小小島嶼,幾多悲歡辛酸。

瀛臺左近障壁

萬壽山牌樓
“玉宇”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將萬壽山比作“玉宇”,是贊美太后乃長生不老的神仙。

萬壽山殿門擺列之景

雍和宮法輪殿內五具足
這是佛教供桌和祭壇上最為普遍的陳設。

東黃寺本堂內景

朝陽門
城墻外的部分護城河路段今已成為東二環道路。

東四牌樓鋪戶
舊京有“東四、西單、鼓樓前”的順口溜,說的就是北京幾處繁華地帶......
皇城老照片就先看到這里,以上圖文均摘自學苑出版社《清代北京皇城寫真貼》。

這部攝影集原收照片172幅,包括紫禁城內九重殿門、西苑、萬壽山、天壇、先農壇、日壇、雍和宮、黃寺、文廟十大部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