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喬丹紀錄片“火了”羅德曼,他是籃球歷史最復雜的個體

“我本來可能會淪落街頭,也可能會進監獄,還可能會死于非命,但我在球場上拼了老命,終于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丹尼斯·羅德曼,他是籃球歷史最復雜的個體。
近日,喬丹紀錄片《最后之舞》如約更新了兩集珍貴的內容,追憶了公牛王朝在沖擊第六個總冠軍時,前半個賽季的掙扎混沌。于是乎,那個染著刺眼發色,滿身刺青的“籃板王”羅德曼再次拉回了人們的記憶。
羅德曼其人,很難用一個詞來概括。球迷會叫他“壞小子”或是“刺頭”,但對于喬丹來說,羅德曼是“我遇到過最聰明的隊友”,而皮蓬更是把他們的相處稱為“天作之合”。
“大蟲”羅德曼的故事遠比這些珍貴的紀錄片畫面更加精彩而復雜,他甚至可以代表那個籃球時代的一種糾結特質。

NBA歷史最佳防守球員
羅德曼的故事,并不能用公牛王朝的一兩個賽季來概括。
像眾多黑人球員一樣,羅德曼的故事從貧窮而混亂的街區開始。母親給學校開公交,家庭靠領取社保存活。羅德曼在18歲那年,甚至被母親趕出家門漂泊了兩年。
“她把我掃地出門。”羅德曼仍能記得當時的情景,“她換了門鎖,而我大概只有個裝滿衣服的垃圾袋。我離開了家,坐在寓所的樓梯前,根本不知道該去哪兒。”
彼時的羅德曼,只有175公分,無家可歸,意味著他只能靠單薄的身體混跡在充斥著斗毆和毒品的街區里。
“我經常就這樣坐在那些人身邊,看著他們吸毒,看著他們販毒,但最神奇的是,我當時一點都沒有碰毒品。”對著鏡頭說出這番話時,年近60歲的羅德曼帶著耳環,打著唇環,染了一手藍色指甲。“看著他們吸完毒,然后我就奔向球場,開始努力訓練。”
就這樣,在獨自漂泊的兩年里,他只能憑借打零工勉強度日。“每一天當我醒來,就去洗車行上班,試著掙點外快。要么我就去便利店,折點紙箱啥的,把瓶子丟掉,做這一類的活計,一天能掙個5美元。”
更令羅德曼自己沒想到的是,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的體格飛速成長,身高一下竄到了200公分。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羅德曼的第一反應并非是打籃球,而是想憑借這個身軀獲得晉升機場保安的資格。

但這時,羅德曼被東南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慧眼相中,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大學效力期間,他三次入選全美最佳陣容。緊接著以首輪27順位被活塞選中,開啟了自己的NBA生涯。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羅德曼是“歷史上最好的籃板王”,但他的統治力到底有多強?
知名數據網站《StatMuse》給出了1989-1998年的數據表現:場均7.2分、14.6個籃板,3次場均至少17板,5個總冠軍,2次最佳防守球員,2次全明星,8次最佳防守陣容以及7次籃板王。
羅德曼最后一次獲得籃板王稱號就是在1997-1998賽季,當時他即將年滿37歲(36歲341天)。這項數據,讓他成為聯盟自1950-1951賽季開始統計籃板球以來,獲得賽季籃板王年齡最大的球員。
“我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籃板和防守。”羅德曼說話的樸實程度和他夸張的造型形成了鮮明反差。
而在紀錄片中,羅德曼還簡單概括了搶籃板的要領——球的飛行彈跳軌跡,每個球星出手的弧度以及球是否旋轉……羅德曼為了籃板,鉆研程度可見一斑。

純真無邪,他在自殺時睡著了
相比場上的表現,羅德曼的場下生活如果拍成紀錄片,或許更有噱頭。但私下里,他卻是一個脆弱敏感的人。
如果不是因為紀錄片《最后之舞》,或許很多球迷并不知道,這個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初入聯盟是卻是個“乖乖先生”。
“微笑刺客”以賽亞·托馬斯回憶起羅德曼青澀的樣子時,自己都笑了,“他剛來底特律的時候,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對世界的理解有點幼稚。”
當時的羅德曼還是一個行事規矩、外表清爽的年輕人。當他在1990年當選為NBA最佳防守球員時,他身著干凈牛仔褲和運動鞋登場,獲獎之后一度啜泣,激動到不知說些什么。
“羅德曼當時很單純。”前活塞隊友約翰·塞利說,“比如他會說,你一定要去往大自然,遠離所有人,才能領悟生命,點燃篝火,在外邊做飯看星星。”
但在1993年,還在活塞隊的羅德曼陷入人生低谷。跟第一任妻子安妮·貝克斯離婚、球隊戰績不佳、恩師查克·戴利辭職,周遭的一切讓羅德曼陷入抑郁。
那年2月的一個晚上,羅德曼沒跟隊友打招呼,留下了一張小紙條,揣著一把槍去了停車場。隊友曾解釋說:“他打算在奧本山宮殿球館邊開槍自殺,你覺得我真會信這個?我真信。”
但等到人們發現他時,他卻安然無恙。

“我放起了音樂,開始糾結到底是哪首。然后有一首歌冒出來了,是珍珠醬樂隊的‘Even Flow’和‘Black’,反正差不多是這些,結果我聽著就睡著了。”
回憶這段“自殺未遂”的經歷時,羅德曼顯得風輕云淡,“然后我醒來,全都是警察。所有人都在那,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什么了,我完全忘記自己手上拿著槍了,他們把我從車里拉出來,這事完完全全就是這樣。”
當然,這樣荒誕詭異的戲碼不止一次發生在他的身上。
1996年8月21日,羅德曼突然向外界宣布自己要結婚。但當時所有人都不知道羅德曼有女朋友,于是幾百名記者準備記錄下他的婚禮。
可當天的紐約注冊所門口,只見到羅德曼身穿白色婚紗、頭戴假發,一個人出現在記者面前。
原來羅德曼結婚對象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后來外界才明白,羅德曼自導自演的這場雷人婚禮,是為了給自傳《我行我素》做宣傳。
“羅德曼就是這樣一個無法控制的獨行俠。”菲爾·杰克遜教練說,但也正因為他的“我行我素”,讓他的身上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感染力。
“我很希望當年我們也有社交媒體、Instagram、TMZ,所有這些東西,我會是他X的億萬富翁。”羅德曼在一次采訪中說,“我是第一個讓電視TV在我家拍攝的人,所有這些真人秀的玩意,我都是第一個做的。我其實都不知道怎么弄,反正就是這么干了。”

放蕩不羈,卻是最靠譜的隊友
拋開所有的外界因素,當羅德曼專注于比賽時,他就是喬丹口中“那個最聰明的隊友之一”。
喬丹在《最后之舞》紀錄片里回顧了1997-1998賽季的一件荒誕故事。賽季之初皮蓬缺陣35場比賽,羅德曼剛開始也游離于球隊體系之外,公牛前15場輸了7場,而籃板成了公牛最大的短板。
“禪師”指名道姓地批評:“羅德曼拖了全隊后腿,他對比賽沒什么激情。”
有意思的是,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羅德曼,在一場比賽后第一次主動敲開了喬丹的酒店房門,但他只是問了一句:“有沒有多余的雪茄?”
他沒有說對不起,但喬丹知道,那就是羅德曼的道歉。
從那之后,羅德曼開始兢兢業業,在此后的20場比賽中,羅德曼場均搶下17.7個籃板,球隊開始回到正軌。
回憶起那段往事,喬丹笑得合不攏嘴,“皮蓬休戰的時候,羅德曼簡直像個模范公民,結果到某一刻,哥們終于XX要瘋了。”

但就如喬丹所料,羅德曼并沒有按時歸隊,還是喬丹親自飛往拉斯維加斯,把羅德曼從床上拖回了球隊。
花天酒地的結果往往是狀態下滑,但羅德曼不是凡人,他在游戲人間時依然保持鍛煉。回歸后的首次訓練,當其他人懶洋洋時,羅德曼則沒有任何懈怠,沖刺跑圈的時候所有人都追不上他。
復出后的6場比賽里,他場均得到了18.2個籃板,重新變回了點燃球場的“籃板王”。
前公牛球員斯科特·伯勒爾接受采訪時這樣評價羅德曼:“他在訓練中很有競爭性,很少缺席。他會看很多視頻錄像,還會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在賽前他還會舉重。”
放蕩不羈是羅德曼不會改變的個性,但對于籃球的一份特別的理解和執著,也一直留在羅德曼的心里。只不過,他在球場上的“靠譜”總是會被他干出的那些“荒誕不羈”的鬧劇所掩蓋。
他外表堅毅,但內心卻敏感脆弱;渴望自由卻又能正視籃球;他曾迫切希望得到外界認可,也能放逐所有塵世規則……這些充滿著戲劇張力的故事和傳奇,正是羅德曼兩極反轉的籃球人生。

- 伊朗港口大爆炸
- 伊朗外长: 美伊谈判进展良好
- 俄罗斯准备与乌克兰谈判

- 清华系智谱与生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专注大模型联合创新
- 加拿大温哥华车辆冲撞人群事件已致9死,警方称非恐怖袭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