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時間高負荷工作也不累?“過勞死”可能就在不遠處覬覦
人衛健康


這是因為A一直在工作,神經一直緊繃著,處于交感神經的持續活躍狀態,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到達極限狀態,就會出現“過勞死”,即令人嘆息的猝死現象,這不是聳人聽聞,近年來,企業老總或高管之類精英猝死的事件屢見報端,名人猝死也比比皆是,著名導演謝晉、相聲演員侯耀文、演員高秀敏等。據說,侯耀文先生猝死前就有后背疼痛癥狀,但未引起重視,最終飲憾而終。
在近幾年猝死者中,中青年人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很多中青年人以為冠心病是老年人才會得的慢性病,其實不然。近年來,冠心病患者日趨年輕,40歲上下的中青年屢屢中招。特別是應酬多、工作忙、壓力大的城市白領、企業老板、干部等人群,發病率顯著上升。
長期勞累、過度焦慮、過度緊張的生活方式最易誘發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
當你覺得自己總是那樣精力充沛,不知疲倦,超乎常人時就應該引起注意了,你是不是會把不正常的生理狀態和身體反應正常化?如果靠著自己強大的意志力,克服和忽略身體的不適,這是一種惡性適應,其實可能血壓波動已經非常頻繁,最后有可能突發腦出血,或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梗,英年早逝。因為影響血壓波動的人體不隨意肌和自主神經根本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強大的意志力在它們面前毫無意義,我們只能順應,如果不去順應只能適得其反。
年輕的身體不會強壯到堅不可摧,老人的身體不是我們想象的不堪一擊。

交感神經若持續處于優勢,內在知覺就會遲鈍,因為神經傳導物質被抑制而無法分泌,身體知覺鈍化,關于生活上的思考也鈍化,真正到了“不知疲倦”的境地,實際上是失去感受疲倦的能力,這是人體為了集中精神專注于活動,而產生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讓你忽略掉其他無關緊要的感受。

有時,當人在度假不在工作狀態時,反而覺得身體不適,也是上述原理。但有時候這會被工作狂們誤解為:我需要工作,不工作我反而身體不舒服。正相反,身體有了這些信號以后更證明需要休息,證明壓力太大,身體已經受到了損傷,正常的感知覺被破壞了。
我們要成為善于接收身體信號的人,就得適當地休息,讓副交感神經開始恢復工作,慢慢地讓許多身體的感覺恢復,能對自己說“我覺得腰有點疼”,“手腳有點涼”,“我覺得逼得自己太緊了”,重視身體的信號,并順應身體所需,重拾對身體的敏感,對生活的思考,才不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繼續傷害自己。

作者 陶然、銀娟、劉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