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嬰兒到底能不能趴睡?怎么睡才更安全?
原創 秦安 上海市護理學會


特邀專家
秦安(1981—)女,主管護師,碩士,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護士長,上海市護理學會科普專委會委員,主要從事臨床護理。

引言
近期“嬰兒趴睡窒息”事件傳得沸沸揚揚,起因是家長聽信所謂“育兒機構”的建議,對3個月大的寶寶進行“趴睡訓練”從而導致的悲劇。那么,趴睡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嬰兒怎么睡才安全?
本期“護健圖文”欄目,我們邀請了上海市護理學會科普專委會委員,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護士長秦安老師,為我們講講關于嬰兒“趴睡”的那些事兒,一起來看看吧。
嬰兒不推薦趴睡的原因
首先,趴睡比較容易壓迫腹部增加嬰兒胃食管反流的發生,嬰兒由于生理結構的特點胃相對大人呈現橫位狀態,胃的開口賁門未發育完善,比較松弛,當飽腹或哭鬧狀態時,壓迫的體位會更容易導致胃內容物返流至咽部而發生誤吸入氣道造成窒息的風險。因此在嬰兒吃飽喝足后,保持頭偏向一側的仰臥或側臥方式能避免奶液返流至氣道而引發的窒息風險。
其次,趴睡時,嬰兒的口鼻容易被衣物被褥堵住,而嬰兒的肌力有限,尤其是小月齡的新生兒,頸部和手臂的力量比較弱,沒有能力做出支頭或支撐的自救反應,如果大人不在身邊,容易導致窒息。因此嬰兒睡眠時床上的環境很重要,除了干凈衛生外,周圍的安全也要特別重視,不要放置與睡眠無關的物品,玩具、毯子、毛巾等需避免置于嬰兒頭部附近,防止意外覆蓋或堵住口鼻發生窒息風險。

趴睡姿勢下,嬰兒呼吸的空氣交換較其他臥位更容易受阻,如發生長時間缺氧而不糾正可導致血液中氧持續下降、二氧化碳持續上升,而嬰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對血氧變化應對能力弱,缺氧時間長且嚴重會導致大腦血流減少、供氧減少,進而出現呼吸暫停發生死亡。
趴睡訓練可行嗎?
非醫學原因的人為訓練嬰兒趴睡并不科學,尤其是早期的強制俯臥位睡眠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征發生的風險。如患兒有疾病因素,確實需要通過趴睡訓練來改善神經、運動方面的一些體征時,應有專業醫師充分評估寶寶的情況,整個訓練必須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過程中應有專人在旁觀察監護,當有情況變化時可及時處理,保證寶寶安全。

嬰兒怎么睡安全?
趴著睡覺嬰兒覺醒時間更短、睡眠時間更長、呼吸受阻時間也更長,所以往往會讓人產生“趴著睡嬰兒確實睡得更踏實”的錯覺。然而根據國外大樣本流行病學的相關調查,在無病理因素的嬰兒猝死綜合征中,仰臥位的死亡率較低,而趴睡的死亡率則較高。
嬰兒睡覺模式并沒有一概而論的完美方案,無論是分床還是同床睡,都要保證嬰兒處于安全的環境中,避免被褥、衣物、甚至大人的肢體等覆蓋到寶寶的頭面部。嬰兒尤其是新生兒能方便近距離觀察和處理是有效防止意外發生的重要環節,因此母嬰同室仍然是最推薦的照料方式。當發現面色或哭聲等變化時,家長應引起足夠重視并即時給出反應處理。

什么時候可以趴睡甚至自由睡姿?
在寶寶能穩定抬頭并能有一定支撐上半身能力的前提下,從生理發育的角度,這個時間基本在3月齡左右,這時如果寶寶喜歡趴睡,可以不必過多干預,但應觀察和關注有無影響呼吸的情況。在寶寶能自由翻身后,可以選擇自由的睡眠姿勢,而這個階段基本在5-6月齡。
總而言之,家庭成員在日常照料嬰兒的過程中,應多關注睡眠寶寶的表現和變化,當發現面色發紫、呼吸急促、哭鬧掙扎等與平時不一樣的反應時,可試著改變睡姿,保持寶寶呼吸順暢,如情況不改善,應盡快需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版權所有:上海市護理學會
專業審核: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護理部
審閱:庹焱
版式、文字編輯:朱曉珺
原標題:《【護健圖文】嬰兒到底能不能趴睡?怎么睡才更安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