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29
羅東川:涉外知產案件中,當事人涉及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
4月2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知識產權法庭庭長羅東川介紹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工作情況。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9年1月1日,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正式揭牌辦公,統一審理全國范圍內專利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上訴案件。
數據顯示,成立一年以來,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共受理專利等案件1945件,審結1433件,其中二審案件1174件。二審案件審理周期平均為73天。
發布會上,最高法發布了《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9)》(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案源分布上,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376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97件)、上海知識產權法院(143件),“越是經濟發達地區,涉技術類知識產權的經濟活動越活躍,相關糾紛也越多。”
報告指出,2019年,法庭二審實體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為73天,管轄權異議二審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為29.4天,比過去大大縮短,技術類知識產權維權周期長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法官人均結案39.2件。
報告還顯示,2019年,法庭審理的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涉及的知識產權市場價值較高,權利人一審主張侵權賠償額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案件有17件,過億元的有3件。
另據統計,2019年,法庭共受理174件涉外、涉港澳臺案件。其中,民事二審實體案件50件,行政二審案件52件,管轄權異議二審案件71件,其他案件1件。按地域統計,涉歐盟國家75件,涉美國54件,涉日本15件,涉韓國4件,涉加拿大、以色列各2件,涉澳大利亞、南非各1件,涉港澳臺20件。
羅東川介紹,前述知產案件涉及技術領域廣,涉及民事、行政程序,關聯案件、系列案件多,程序復雜,涉外案件占了相當比例,案件當事人涉及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法庭花大力氣實施‘統一裁判標準系統工程’,從中產生了一批有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價值的標桿案例,對于標桿式案件、重大案件文書,均由法官會議集體把關, 在相關行業領域影響深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