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閱讀的兩幅面孔——我們真的像自己想的那樣會閱讀么?
想必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平時自認為還不錯的理解力,在一張某個商品的說明書面前或者在某種公文介紹中就完全失效,明明都是認識的中國字,為什么放在一起就完全無法理解?

當然,文字有其本身的弱點,比如對空間的描述,讓人向左轉再朝東走這種遠不如一張地圖或寥寥畫幾筆方向更加有效。文字具有可以穿越時空以及不在場的優勢,雖然人類已經標榜進入了一個視覺化的時代,但依然無法擺脫對文字的需要。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觀察,可以夸張地說,人類的智力大多數體現在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上(也就是接收和發送),不能用語言描述的東西是無法進行深刻思考的,即便是愛恨情仇這些情感,往往也需要用文字來固定,才能讓我們有能力去看透。
在接受語言信息的時候,基本就兩種方式——聽和看。“聽話”雖然有著無可比擬的現場感和親切性,但也有著“歷時性”的弊端,就像很多人不喜歡微信中的語音功能一樣,一段60秒的語音,就像是一段魔咒,或是一個牢籠,把聽者的注意力固著在這60秒之內,不得動彈。
文字就有了極大的伸縮性,閱讀是一種可以擺脫“歷時性”的絕佳工具。一段文字念下來需要60秒,如果不是很難的話,一眼掃過去可能10秒就足夠了。而且文本還有著極大的可重復、可研究的可能性。可以說時至今日,閱讀依然是人類最為高效地獲取信息的手段。

但在這個最高效的手段面前,很多人似乎正在喪失控制力。有的人閱讀能力漸漸的喪失,甚至有些人從來就沒有掌握過真正的閱讀能力。也許有的人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讀了這么多年書還不會閱讀么?”正如每天吃飯也不見得是美食家,每天寫字也不會自動變成書法家一樣,我們對閱讀這種看似簡單的行為往往有著超乎自己能力的自信。
如果用一則八卦新聞來考察閱讀能力的話,想必大多數人都能及格(當前的情況可能也未必,因為有太多的主角可能是大眾不熟悉的,而且會參雜很多特殊的詞語比如“飯圈”語言,但即便不了解這些,耐心看下來也是會知道發生了什么。)
但如果把八卦新聞換成一篇科技說明文,估計就會有很多人倒在“字都認識卻讀不懂”這個難題上了。
一位日本的語言大師,在其《閱讀整理學》中,提出了兩種閱讀的類型——α型閱讀:閱讀已知信息和β型閱讀:閱讀未知信息。

大多數對日常的新聞、小說的閱讀都是α型閱讀,這種閱讀一般都比較輕松舒適,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即便中間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內容,也不會影響整體的閱讀體驗。
而去了解說明文章、社論、文學批評、社會學、哲學的內容,就都屬于β型閱讀,這種閱讀比較艱深,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同時稍微不注意就把握不住內容的走向,導致最終只是念了下來,而不知所云。
如果用食物來比喻的話,α型很像是那種好吃又胖的混合了蛋白質和碳水的油炸食品,方便好吃又讓人欲罷不能;β型就好比是那種減肥餐,只能硬著頭皮,還味同嚼蠟。
在注重經濟效益的時代,無論是出版商還是新聞提供商亦或是那些互聯網信息提供商,都會不自覺的,甚至是故意的為信息消費者提供偏向于α型的信息內容,而盡量避免β型。長此以往,就讓信息獲取者,陷入一種自娛自樂的怪圈,閱讀雖然爽快,但真正能夠增長知識的閱讀能力卻不斷喪失。

在閱讀α型、β型這兩幅面孔之下,不僅僅是從功能角度的知識獲取不同,這兩種閱讀的類型實際上隱藏著人類語言和認知領域的兩類特性,而且這兩類特性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個是另一個的基礎,一個要比另一個更高級一些。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閱讀整理學》中提出了母乳語和離乳語的區別。母乳語指的是具體的、可以體驗到的世間事物;相對的離乳語則是一種描述抽象的、無法在現實中體驗到的事物的語言。
對于一個剛剛接觸到世界的孩子而言,“媽媽”就意味著他眼前養育他的那個女人,這就是母乳語。而當某一天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他會理解到“媽媽”指的不僅僅是眼前那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全天下所有的孩子的母親。
在語言學中,也有著類似的能指和所指的分別。所謂能指,可以理解為就是文字,聲音等等這種食物我們能看到聽到的東西。而所指就是文字的意義,意向等。符號就是從能指到所指的過度,也就是象征。
造成閱讀困難的,不是母乳語這種直接的內容,而是離乳語中的特指,或者說從能指到所指的轉換中出了問題。
如果結合以上語言的特點更加深入的去理解α型、β型閱讀的話,就可以發現,α型其實是一種“經驗”的閱讀,而β型則是一種“觀念”的閱讀。
α型中,無論是讀到風花雪月,還是花鳥魚蟲,都是人類現實經驗可以觸摸到的,可以在頭腦中反應并直接加工的。
β型中,就不是日常經驗能夠處理的信息,而是一些諸如“自由、民主”等觀念性的概念。如果說α型中是自然的“形”的話,那么β型中就是“形而上”的東西。

為什么說β型要高級一點?因為人的智力,就是通過在大腦中構建一個對現實的映射,并對這個映射加工的能力。所以智力的核心是抽象化、概念化的加工。α型中更多的是一種大腦和現實世界直接對應的過程,而β型就是能夠不斷打磨鍛煉一個人抽象和加工能力的閱讀。
所以在日常的閱讀之下,隱藏著諸多兩面性的面孔,α型和β型;母乳語和離乳語;能指和所指;經驗和觀念。任何一個人,可能都要謹慎和謙虛的審視自己的閱讀能力,一方面避免攝入過多的沒有技術含量的α型內容,另一方面也要積極主動的鍛煉對β型內容的獲取。
閱讀不僅僅是獲取信息那么簡單,人的智力水平、理性能力、道德觀念等幾乎與生存中有關的一切,都從閱讀開始。在α型泛濫的時代,堅持一種獨立且有收獲的閱讀理念,變得越來越困難,但也越來越有價值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