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腫瘤日 | 腫瘤免疫治療,到底適合哪些人?
劉峰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世界腫瘤日
上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的“細胞毒性化療藥物”,俗稱“化療”,為人類抗擊腫瘤立下了赫赫戰功,至今仍然不斷推陳出新,寶刀未老,并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可以說仍然是目前腫瘤治療的中堅力量。
2000年前后,腫瘤靶向治療時代開啟,自帶“精準治療”的光環,不斷攻城掠地,至今勢頭不減,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
2013年,抗PD-1藥物的發布,正式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劃時代的革命。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廣泛的應用前景,迅速引起了各大藥企的競相研發,同時吸引了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廣泛關注。

免疫治療是最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抗腫瘤手段,人類已經堅持不懈地對其探索了100多年。科學家始終相信,無論是何種抗腫瘤的藥物,都無法真正徹底地消滅腫瘤細胞,而唯獨人體免疫才是消滅腫瘤的終極手段。一直以來,臨床醫生會發現一些極個別的案例,雖然患者腫瘤已經發生轉移,已經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但最后患者卻出人意料地自愈了。科學家相信,在這些個別的案例中,是因為某些偶然的因素激活了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從而成功地消滅了腫瘤細胞,讓患者幸運地自愈了。這個現象增加了科學家們探索腫瘤免疫療法的信心。
但無論是腫瘤,還是免疫系統,都極其復雜,二者相生相克,常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大多數人躲過了腫瘤細胞的反復攻擊。但個別腫瘤細胞卻極其偽裝和聰明,巧妙地躲過了免疫系統的識別,最終讓一部分人罹患了癌癥。近些年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腫瘤細胞躲避免疫系統攻擊的分子機制,比如PD-1/PD-L1。如果能夠有效阻斷這個分子,免疫細胞就有可能被重新活化,從而有效地去攻擊腫瘤細胞。果然,當給患者使用抗PD-1/PD-L1的藥物后,一些已經廣泛轉移的腫瘤獲得了持續的緩解。現在這類藥物已經在臨床上廣泛使用,成為繼化療和靶向治療之后,又一個重量級的腫瘤藥物治療手段。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給了免疫療法的奠基人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

作為腫瘤患者,到底該選擇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還是化療呢?這需要和自己的醫生充分溝通,臨床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的腫瘤類別、病理類型、分子分型、患者狀態、疾病發展的階段、治療的目的、治療的費用,以及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等各種信息進行綜合考慮,給患者一個合適的治療建議,有時候會建議患者使用其中一種治療手段,有時候也會建議使用兩種甚至三種治療手段進行聯合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時代已開啟,隨著相關藥物的普及,相信會讓更多的腫瘤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希望。
作者: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腫瘤科 劉峰
原文刊于《上海科技報》

責任編輯:奚榮佩
原標題:《談醫論癥 | 腫瘤的免疫治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