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授與瘋子》:一段牛津的“黑歷史”

《教授與瘋子》是由導演: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拍攝的傳記型劇情片,梅爾·吉布森、西恩·潘領銜主演。該片于2019年在克羅地亞上映 。
該片根據自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牛津詞典第一版編寫過程中,主編詹姆斯·默里教授和志愿供稿人精神病患者邁納之間發生了如何跌宕起伏的故事。
牛津詞典對于當今社會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相信它是我們很多人童年的“夢魘”,無數次在想究竟是誰寫了這個鬼東西,簡直就是對靈魂和肉體的雙重摧殘,背過了腦子疼背不過家長打的屁股疼。所以今天我們就好好看看這本字典的“研發歷程”。

“不只是一本字典而已”
牛津字典對于整個西方世界絕對不只是一本字典而已,西方詞匯類書籍的修訂起步很晚,相較于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第一部詞典《爾雅》修訂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02年,不同的是英國公元17世紀才有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英文詞典,到了19世紀50年代英國語言學會深感詞典詞匯量等問題嚴重所以提出了新詞典修訂的計劃。
理查德·特倫奇最先接受這份工作,在深感能力有限后赫伯特·柯爾律治接替前者成為了首位編纂者,而赫伯特·柯爾律治31歲時的英年早逝差點讓《牛津詞典》胎死腹中直到我們的主角教授“詹姆斯·默里”的登場。正是默里的接受《牛津詞典》這部在英國語言類書籍中舉足輕重的經典才得以誕生。

“教授和瘋子”
這種傳記類電影的拍攝很多時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書籍和歷史的客觀存在會使導演和編劇的能力受到極大地限制。演繹過了就失去了客觀性演繹的程度不夠又不能引起觀眾的認知,電影豆瓣評分最終定格在7.6分其實并不高,造成這個評分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導演對于電影內核的把握,導演究竟是想給觀眾講字典修訂的過程還是過程中“人性在復雜社會中,對于事務進程的影響?”
顯然導演的選擇是后者,盡管導演已經大幅度的壓縮了電影背景的敘事情節,將更多的情節放在了對兩個主角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但是對于人物塑造來說還是不夠,主角人物的形象塑造不夠限制了影片的評分和觀眾的觀感,可以說如果不是梅爾·吉布森和西恩·潘兩位美國老牌演員的演技支持,電影的評分可能會更低,梅爾·吉布森是奧斯卡最佳導演,而西恩·潘更是金球獎和奧斯卡的雙料影帝。正是兩人的聯袂出演,才使相對平淡的敘事有了一種歷盡滄桑的蒼涼感。
總的來說導演已經盡力激化影片敘事中的矛盾和沖突,但是傳記類電影的題材限制了導演的發揮,所以《教授與瘋子》只能算是相對不錯的電影,如果觀眾當做單純的歷史傳記電影觀賞還是相當不錯的。

“如果一個人需要一百年才能完成,那就找一百個人?!?/p>
默里博士無論從什么角度看都不應該是那個最好的選擇,14歲輟學連一張大學文憑都沒有??墒蔷褪沁@個落魄的中年人卻精通極多種類種語言,而瘋子邁納醫生身為一位“精神病人”看似也不應該勝任這項工作,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變態組合完成了《牛津詞典》的第一版。
歷史選擇默里博士的原因很簡單,雖然他沒有學歷的支撐,但是他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知識儲備,默里博士詮釋了一個道理“你可以沒有學歷,但是不能沒有知識,你可以不去學校學習,但是你不能停下自己學習的腳步”,默里博士正是沒有學校系統學習的經歷,才讓他敢于大膽的把語言學教授的工作交給所有會說使用英語的人,如果不是他過人的膽識這本字典可能還要后就以后才可以出現。
而邁納醫生對于我們來說好像更復雜了,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邁納醫生是因為戰后應激反應這種精神問題,才會失手殺死了一個無辜的人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正是字典的編纂工作讓博學的邁納醫生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可惜的是在邁納醫生病情嚴重后,默里博士的精神也愈加疲憊,加上出版社和語言組織的壓迫,邁納先生和默里博士很長時間被埋葬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字如果不能記錄真實發生的事情,記錄的都是一群人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情,那這樣的文字是否還要存在的意義?每一次想有人站出來打破常規開創事業時,最多的一定是一群人舉著“尊重”“規矩”“不可以違背”的標語,把開創者打死在原地,而當時間過去100年,人們會記住那些犧牲自己一生為了自己夢想努力的人,至于舉著標語的那些人好像不那么重要吧。


“兩位夫人”
“如果愛了怎么辦?”“如果愛那就愛”
毫無疑問的片中兩位女性角色的精彩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米利特夫人從一開始的“于事無補”到后來漸漸原諒邁納醫生,對于這個生活中歷經磨難的女人來說實為不易,當邁納醫生說“站在書脊之上,我可以飛越面前的圍墻,借文字之翼,我可以抵達世界之巔”的時候米利特夫人逐漸被邁納醫生吸引,當米利特夫人在紙上寫著“If love…..then what?”時邁納醫生內心劇里掙扎著,他感覺自己再一次殺死了米利特一次,羞愧和恐懼涌上心頭他選擇了自宮斬斷了自己對米利特夫人的執念,墜入了深淵。
“文字的美好與力量”這次沒有再一次拯救這個學識淵博善良的醫生,但是就像精神病院長對米利特夫人說的那樣:“即使最不堪的靈魂,我們也該對他抱有一絲希望?!比艘簧袝泻芏噱e誤,我們不能因為他的一個錯誤就宣判他是一個不可饒恕的人,他的善良他的博學他的所有一切美好,讓他為了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錯誤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是戰爭摧毀了這個善良的人,摧毀了他對于所有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性在事物的發展中永遠起著深遠的作用,堅韌讓人可以突破阻礙大步向前,愛可以化解仇恨,熱情可以讓人面對所有期待更加努力,而人類正是因為這些人性中的閃光點,人類才可以繁衍至今不斷進步。

“醫生還是博士”
在英文中Doctor這個單詞有兩個含義:“醫生”和“博士”這或許就是文字的魅力,文字之美可以給人帶來遐想,給人帶來希望,給人帶來痛苦,給人帶來自由,就像默里博士對丘吉爾說的那樣即使他瘋狂但他同樣是一條生命,默里博士和邁那醫生的一生都澆筑在了一步詞典里,而正是他們編纂的詞典里的文字記錄了他們的一生,是所有語言記錄者的努力,讓我們規范了文字,讓我們可以永遠用文字的美記錄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至此向所有為了文字語言付出畢生精力的人敬禮。

最后,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尊重每一個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斗堅持的人,也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面對生活時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而這部《教授與瘋子》也是你了解一段歷史的不二之選,也希望您能在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見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