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BMI多少才正常?
原創 劉少偉教授 少偉教授話飲食
本文專家:周定鵬,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博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天天都把減肥這兩個字掛在嘴邊。那么,到底哪些人已經超重或肥胖需要減肥,哪些人體重其實已經是正常范圍內不需要減肥,哪些人實際上是過瘦呢?到底多少斤才是標準體重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判斷體重是否達標的指標,BMI。

01
BMI是什么?
BMI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BMI有著各種各樣的算法,但一般對于普通人來講,記住——BMI=體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這個公式即可。體重偏低BMI<18.5;體重正常18.5≤BMI<24.0;超重24.0≤BMI<28.0;肥胖BMI≥28.0。例如,身高175cm,體重76kg的人,BMI為24.8,就屬于超重。如果體重達87kg的話,那么BMI為28.4,被歸為肥胖。目前我國BMI較高者(超重與肥胖)占多數,BMI較高或者較低,均不利于維持健康的狀態。

02
BMI與健康的關系
如果你的BMI指數很高,更容易出現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膽囊疾病、睡眠呼吸暫停和骨關節炎等健康問題,也會增加患幾種癌癥的風險,包括:食道癌、胰腺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腎癌。根據文獻,體重指數增高,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率也會隨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體重指數每增加2,冠心病、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分別增加15.4%、6.1%和18.8%。 一旦體重指數達到或超過24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會顯著增加。

03
BMI靠譜么
基于體重和身高的簡單測量,BMI被廣泛用于評估一個人是否健康體重。到現如今人們對于BMI的質疑越來越大,因為它不區分脂肪和肌肉,也沒有告訴我們脂肪儲存在哪里。比如肌肉發達的運動員肌肉組織質量更高,BMI會高估他們的體脂率。那么有沒有其他更準確的指標呢?答案就是體脂率。可以通過雙能量x射線吸收法、水下稱重法、太空艙氣體置換法和生物電阻抗分析法等來測定。不過相比BMI,體脂率測起來較為麻煩,而且價格昂貴,所以我們依然會用BMI來衡量肥胖。精確的測量方法固然好,卻往往對硬件、技術和環境要求高。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精確度,大型人群研究更是需要簡單快捷的方法。人們需要兼顧兩者,在簡單易行和精確可靠之間找到折衷點。

04
WHR
除了BMI之外,還有一個指標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可以用來判斷是否肥胖,主要用來判定中心性肥胖。WHR=腰圍/臀圍,腰臀比平均值男性明顯大于女性,當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可診斷為中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隨年齡、性別、人種不同而異。這是預測一個人是否肥胖及是否面臨患心臟病風險的較佳方法,比普遍使用的BMI要準確3倍。腰圍尺寸大,表明脂肪存在于腹部,是危險較大的信號;而一個人臀圍大,表明其下身肌肉發達,對人的健康有益。全身肉滾滾的人相對健康一些,四肢纖細但擁有啤酒肚者最危險。從對血管、血脂和動脈閉塞的影響來看,累積在腰部的脂肪,比大腿和臀部脂肪對健康的影響更大。腰部脂肪會破壞胰島素系統,而且腰部脂肪的新陳代謝相當快,還會產生不同的激素,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另外,腰部脂肪還會導致肝肥大,使它無法發揮正常功能。
運動是減少脂肪的最佳方法,同時還可以增強下肢肌肉;而節食不能有效改變腰臀比。

閱讀原文
原標題:《BMI多少才正常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