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民“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出爐,你中招了嗎?

久坐不愛動、飲食不健康、三餐不規律,這三種不良生活方式正在影響著上海市民的健康。
4月13日,由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共同開展的“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會調查結果出爐。
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人群的常見不良生活方式中,排名前三分別是:“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占82%;“常吃油炸、燒烤和煙熏食品”,占79%;“三餐不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占78%。同時,“久坐不動”也是職業人群“生活方式病”的“第一名”。
每天坐的時間超過6小時就是“久坐”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全球人類死因中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占2/3。
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黃鋼在會議上介紹,自2017年以來,上海健康醫學院每年發布《中國城市健康生活報告》藍皮書,持續研究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及其改善情況,研究發現不健康生活方式日漸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問題日益突出,然而只要及時發現健康危險因素,“生活方式病”完全可防可控。
針對調查結果中的“久坐不動”的標準是什么?此次社會調查特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指出,一般情況下,每天坐的時間超過6小時就被定義為“久坐”。
王慧表示,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手機、電腦普及,導致人們久坐時間增加、體力活動減少,久坐不利于人體新陳代謝,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風險。
如何“少坐多動”?王慧表示,其實,未必要執著于健身房鍛煉,可根據自身情況設定具體、可衡量的運動小目標。例如,在午餐時間或工作休息時散步 20 分鐘,每靜坐1小時后起身倒水或是動幾下,晚飯后與家人一起散步,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簡單的拉伸運動等。
飲食不健康是青少年和老年人共同問題
同時,針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飲食不健康是這兩類人群共同問題,常吃“油炸燒烤”與“腌制食物”兩大“不良生活方式”分別“虎視眈眈”。
青少年不良生活方式中,投票排名第一位的是“經常吃油炸、燒烤食品”,占80%;此外,常喝含糖飲料、常吃外賣、零食點心代替正餐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有較高票數,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胃腸道炎癥、肥胖等風險。
專家認為,學校應對青少年開展營養飲食宣傳教育,限制校內零食銷售。食堂及家庭減少油炸、燒烤食物,以蒸煮烹飪為主。家長應該配合學校做好監督,鼓勵孩子多飲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政府部門應加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定和頒布規章制度限制外賣餐飲進入校園,減少學校周邊零食快餐店,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
而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民眾投票排名第一位是“經常吃腌制食品、貯存不當的隔夜飯菜”,占77%。
王慧表示,腌制品中存在大量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長期食用腌制食品會增加多種疾病風險。吃隔夜菜同樣危害健康,烹調處理后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在3-4小時后明顯回升。因此,家人要積極向老年人宣傳健康飲食,鼓勵老人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確保微量元素攝入,另外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
此外,“燒菜過量添加食鹽、醬油和糖”也是老年人常見的飲食習慣問題,包括通過各種途徑如咸菜、味精等攝入鹽的量。食鹽量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骨質疏松、糖尿病及支氣管炎等發生。
上述專家建議,飲食口味要清淡,燒菜時少放鹽、少放糖,咸味不足的食品加點辣椒、花椒、蔥姜蒜之類香辛料。多吃蒸南瓜、蒸甘薯、生黃瓜等,無鹽卻仍然新鮮美味,少吃高鹽食品如咸菜、咸肉、醬菜等,以及雞精、味精、豆豉、海鮮汁等“含鹽大戶”。燒菜時最后才放鹽,家里“控鹽勺”用起來,方便控制一天的攝入量。
職場人群三餐不規律,經常不吃早餐、吃外賣
此次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對于職場人群而言,“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吃外賣、深夜餐食”也是十分頑固的飲食陋習。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表示,在線外賣的方便可及與“全天候供應”,使人們的用餐時段不斷擴展,而職業人群因工作忙、節奏快,三餐飲食更加不規律,下午茶和夜宵成為“慣例”。不規律的進食時間和進食頻率會影響正常代謝,增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病風險。同時,外賣食品衛生安全缺乏保障。由于消費者難以確認線上餐飲機構的衛生及營業資質,導致出現衛生未達標的供餐點,使用廉價不新鮮食材。
此外,有些劣質塑料包裝餐盒在放置高溫食物時會釋放出有害物質苯乙烯,滲入食品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那么,如何做到“三餐規律”?
吳立明建議,減少晚上6 點以后高熱量進食,避免深夜進食;減少含糖飲料攝入量,主動積極監測體重,若一定要喝飲料,盡量選擇無糖的茶和咖啡;在自家干凈衛生的廚房內烹飪,不僅能保障食材新鮮營養,還能養成規律飲食良好習慣;如果實在需要點外賣,選擇有正規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飲機構,在點餐的食物種類和比例上結合居民營養膳食寶塔建議,以蔬菜、谷物為主,注重食物種類多樣性,避免油炸、燒烤類食物。
上海市愛衛辦(市健促辦)副主任、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帶來全體市民健康意識的空前高漲,此次社會調查有助于更精準、更科學、更全面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市健康促進中心還將聯合上海健康醫學院開展“上海市健康生活方式活動月”等系列宣傳活動,并針對青少年、老年人和職業人群,通過健康大講堂、健康科普知識競賽等形式,廣泛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知識,讓上海市民告別“生活方式病”,強化全民健康意識,提升健康素養水平。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介紹,作為《健康上海行動》首批項目之一,此次社會調查以健康四大基石為基礎,結合《上海市公民健康素養核心信息72條》,列舉出50條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一般人群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20條)和青少年、老年人、職業人群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各10條),去年12月18日啟動后,通過“上海發布”等進行線上線下共同投票,共有7600多位市民踴躍參與,本次活動隨機抽取20位幸運市民,他們將獲得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提供的價值1000元健康體檢包。
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前十)
1、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2、經常吃油炸、燒烤和煙熏食品
3、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
4、常吃外賣,暴飲暴食,用零食點心代替正餐
5、燒菜過量添加食鹽、醬油和糖
6、吸煙
7、常常喝含糖飲料
8、過量飲酒
9、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10、每天喝水少,口渴才喝水
影響青少年的不良生活方式(前五)
1. 經常吃油炸、燒烤食品
2. 常常喝含糖飲料
3. 常吃外賣,暴飲暴食,用零食點心代替正餐
4. 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
5. 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影響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前五)
1. 經常吃腌制食品、貯存不當的隔夜飯菜
2. 燒菜過量添加食鹽、醬油和糖
3. 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4. 吸煙
5. 過量飲酒
影響職業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前五)
1. 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煉
2. 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吃外賣、深夜餐食
3. 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4.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電腦、手機、游戲機等)
5. 盲目靠代餐減重,不吃主食,用零食點心代替正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