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李勤余:微博,還能變回原來那個微博嗎?
今天,微博發布公告:帶熱搜詞發布垃圾營銷、涉黃低俗等信息將被禁言封號。
這樣的整治行動來得正是時候。正如微博官方所言,帶熱搜詞發布與熱點完全不相關的內容信息,此類行為嚴重影響了熱點的呈現效果和用戶體驗。
但它沒有說出來的則是,微博似乎早就不再是我們原來認識的那個微博了。
我已經不記得注冊微博的準確時間,因為中間換過好幾個號。這或許也并不重要,因為微博對我來說,已經不具有當年的功能。想當年,在微博上表達一些個人感想,分享一點日常生活,偶爾還會上傳幾張不堪入目的“非主流”照片。對了,看到好笑的段子或者感人的雞湯,還不能忘了at好友……難忘的青春歲月,仿佛就在眼前。
可那些日子,終究是過去了。如今,打開微博,好友們一個接一個“沉默”了。除了公共平臺和各路大V,我的微博里,已經沒有幾個個人用戶還在發布原創信息了。微博,越來越像一個發布消息的平臺,逐漸失去了熟人之間“交流”的功能。
不是人們沒有社交需求,而是大家轉移了陣地。至于為什么會這樣,說起來就很復雜了。但微博環境的“營銷化”,一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這次要整治的“帶熱搜詞發布垃圾營銷、涉黃低俗等信息”,只是微博奇葩現象的冰山一角。打開任何一條熱門消息的評論區,都不難發現,有粉絲控評,有廣告推銷,有機器人自動回復……就是很難看到鮮活的、有辨識度的人類用戶。
對我來說還有一件很頭疼的事:微博,時常會莫名其妙地關注許多莫名其妙的賬號。于是,只好費時費力地一個個手動取消關注。但兩天打開一看,得,前功盡棄,莫名其妙的賬號反而越來越多了。在網絡上搜索一下,發現有此類遭遇的大有人在。可看起來,大家都沒有好辦法。
不能說微博在“無人駕駛”,事實上,我們常常能看到微博發布公告,表示要對某些不良現象進行集中整治。只是,時間久了,似乎也沒人太把它當回事。因為“問題——整治——新問題”的無限循環,恐怕不是小修小補能解決的。
往小了說,社交媒體要維護用戶體驗。往大了說,一家企業也要關注社會效益。微博近年來的“異化”,不能不讓我們思考,一款健康、陽光的社交媒體,究竟應該是怎樣的?
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身處于互聯網環境,人們對社交媒體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得到凸顯。對微博來說,好消息是2019年,用戶數量在破5億后還在不斷增長。正因如此,我們在使用微博時的種種不順心,或許不會阻礙它的“發展”。但是,用戶的冷暖到底還重要不重要,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
沒人反對微博的商業化,但是商業化和用戶體驗本可以平衡兼顧。但愿,微博沒有忘記那顆珍貴的“初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