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專家:疫情應激狀態過后,一線醫護人員心理問題或集中爆發

中國青年報
2020-03-26 16:46
直擊現場 >
字號

疫情中,很多人都可能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或創傷性再體驗等癥狀,焦慮、失眠、記憶閃回等情況也是心理問題的征兆。對于突然失去親人,甚至沒能正式告別的人們來說,心理創傷的修復將是一場持久戰。

每次進入危重癥病房查房,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梅俊華都會在胸口貼上紅色標語“圓夢天使守護您”,旁邊還有一顆大大的愛心。這是武漢市第一醫院“圓夢心理睡眠聯合干預工作組”17名醫護人員的標配。

自2月18日組建以來,這個由武漢市第一醫院聯合前來支援的省外11支醫療隊組成的干預小組,一直在為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心理疏導和睡眠障礙干預。和許多心理咨詢師一樣,他們做的事情很細微又很重要:在醫療救治的同時,尋找心理創傷的“解藥”。

據專業人士分析,疫情中患者、家屬,或者一線醫護人員,很多人都可能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即PTSD),或創傷性再體驗等癥狀,焦慮、失眠、記憶閃回等情況也是心理問題的征兆。尤其是對于那些突然失去親人,甚至沒能跟遺體正式告別的人們來說,心理創傷的修復將是一場持久戰。

“要讓她知道,她不是一座孤島”

2月12日,武漢市第一醫院成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從那天開始,神經內科醫生梅俊華就開始客串起心理醫生的角色。

因為聽說出院后還要被隔離,很多患者入院后一直情緒低落,即使癥狀有了明顯好轉也很害怕。他們更怕病情反復,可能傳染給家人。梅俊華說,還有一些病人認為是自己感染了親人,心理負擔很重,不愿溝通,甚至一度不愿配合治療。

“兼職”的日子沒有堅持太久。其他醫療隊趕來支援后,聯合成立了“圓夢心理睡眠聯合干預工作組”,專門解決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心理問題。

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將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需重點干預的第一級人群包括確診患者、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

有一次查房,梅俊華發現有一位50多歲的阿姨對提問愛答不理,只說胸口痛、胸悶、心慌,但是心肺檢查情況樂觀。觀察數日后醫生發現,她每天只睡1-2個小時,晚上還會反復驚醒。

后來他們了解到,這位患者的母親剛剛去世,父親還在住院,丈夫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只剩孩子在家。

梅俊華耐心地向她解釋,她丈夫的病情只是輕癥,會慢慢好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是在聽她傾訴。阿姨把話講完,可能會大哭一場。梅俊華說,哭對她來說是一個釋放。“我們會告訴她,我們的支持是持續的,她的家人、單位都會持續支持她。要讓她知道她不是一座孤島。”梅俊華說。

醫護人員給這位阿姨服用了抗抑郁、改善睡眠的藥物,之后,她慢慢能睡4個小時了,也能跟病友聊天、愿意接醫生電話了。

“最艱難的那段時間過去后,可能有些人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一些現場記憶會閃回在眼前,情緒比較焦慮、緊張。”中科院心理學博士、全國高校心理委員研究協作組常務副組長牛勇最近在為疫情地區提供遠程心理援助。根據他的觀察,有不少武漢的患者和醫護人員出現食欲下降、注意力難集中、煩躁易怒、健忘、失眠、做噩夢等癥狀,這種情況急需心理干預。

應激狀態過后,心理問題或集中爆發

牛勇認為,此前一線醫護人員處于應激狀態下,當疫情得以控制并迎來結束曙光時,他們的心理問題可能會集中爆發。“這是后期心理支持工作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已有上百家心理咨詢機構通過熱線電話、線上講座等方式,向社會各界提供心理援助。

2月3日-14日,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郭磊與同事開展了一項針對全國1.4萬人的公眾心理狀況調研。結果顯示,對于病毒和死亡,醫護人員群體的抑郁、焦慮、恐懼、內疚情緒在受訪群體中最為嚴重。有8.70%的受訪醫護人員群體有一定程度的PTSD癥狀,10.87%的醫護人員群體睡眠質量差。

主持這項調研的郭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調研結果說明戰“疫”一線的病人和醫護人員普遍需要心理援助,他們急需情緒宣泄,但又不敢向身邊人傾訴。郭磊團隊接到的300多個心理求助電話中,很多是從武漢打來的。“電話打過來,那頭的人什么都不說,就是哭,一哭就好幾分鐘。”

疫情后期的心理重建顯得越發重要。郭磊分析,重大疫情過后,患者和醫護人員群體可能出現各類應激障礙,尤其是家中有親屬病逝或者自殺的人員,出現PTSD的風險更大。因此,在疫情防控后期與疫情結束后,需要在社區和組織層面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心理建設和援助,最好能定期讓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提供面對面的幫助。

疫后心理建設“持久戰”

梅俊華最擔心兩種情況。一種是經歷了心理創傷的人,比如家里有親人去世的,或者自己在ICU里被搶救回來的,往往不愿回憶這段經歷,“甚至驚恐得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治愈出院的病人會擔心如何與人相處。

廣州市天河區先知行同心公益學社理事長林丹,參與了“京鄂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為在湖北的人提供心理咨詢。她說,如果連親人的最后一面都見不上,就一定要補一場哀悼儀式。“對家屬來說,有正式的告別才會燃起生活的希望。”

“京鄂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是由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等公益機構,以及多地專業志愿者共同發起的志愿服務行動,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為疫區前線提供幫助。截至3月8日,該行動已服務居民近兩萬人,志愿者人數超1800人。

該行動組織者之一、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翟雁說,心理援助的需求并不會隨著疫情結束而中斷,疫情防控需要的也不只是心理輔導。她認為,等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會有更多的心理援助需求。北京君心善行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理事長祝赫也是該行動的組織者之一。他準備在疫情結束后與一批志愿者前往武漢,提供面對面的心理咨詢服務。在他看來,這是一場社會心理重建的“持久戰”。

祝赫希望,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政府可以通過一些公共項目來動員更多資質及能力過關的社工、心理咨詢師提供必要的心理幫助。 

(原題為《專家:疫情應激狀態過后,心理問題或集中爆發尋找心理創傷的解藥》)

    責任編輯:徐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汇丰娱乐城| 金博士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技术辅助软件| 无为县| 联众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佛牌| 岳阳县| 任我赢百家乐自动投注系统| 星空棋牌舟山清墩| 做生意买车白色风水| 杰克棋牌是真的吗| 大众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济州岛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怎么样玩| 澳门百家乐官网公司| 杨公24山| 百家乐官网大小是什么| scc太阳城俱乐部| 发中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360棋牌游戏| 百家乐园qq群| 玩百家乐官网去哪个娱乐城最安全| 十六浦娱乐城信誉| 百家乐投注怎么样| 单张百家乐官网论坛| 铂金娱乐| 澳门百家乐现场真人版| 澳盈88娱乐城| 至尊百家乐20130201| 玩百家乐官网输了| 娱乐城送钱| 全讯网新2代理| 百家乐是不是有技巧| 百家乐官网注码法| 申城棋牌网| 新葡京线上娱乐| 利来国际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欢迎lm0| 保单百家乐游戏机厂家| 百家乐风云论坛| 加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