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律師事務所,你的法律屬性決定了你的稅費待遇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家為了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緩解企業的困難和壓力,出臺了許多相關優惠政策予以支持。
其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在2020年2月20日就發布了《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11號)。該通知第一條、第二條規定:自2020年2月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湖北省外)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統稱省)可根據受疫情影響情況和基金承受能力,免征中小微企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可減半征收,減征期限不超過3個月。湖北省可免征各類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此外,該通知還規定了其他有關社保費的優惠政策。但各地在執行這一政策過程中,對于律師事務所如何減免其社保費卻存在爭議。
根據上述通知,如果將律師事務所界定為“企業”,根據其規模的不同,就可以享受規定期限內“全免”或者“減半征收”的待遇;如果將律師事務所界定為“非企業”,即“其他參保單位”,不論其規模大與小,都只能享受規定期限內“減半征收”的待遇。所以,律師事務所的法律屬性就決定了其稅費待遇。
一、律師事務所的法律屬性究竟是什么
律師事務所的法律屬性是什么,是否屬于企業,可能專門從事法律服務的律師都難以對自己所在的工作機構給出一個自信的答案。所以,各地有關部門在這次執行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的政策時也難免出現差異和困惑。
據北京市朝陽區律協權保委報道,2020年2月19日,北京市律師協會高子程會長特向人社部、北京市社保中心提出建議,請予明示律師事務所可以平等享受企業減免社保費政策。2020年3月8日北京市社保中心的答復是將律師事務所按照特殊類型單位,參照中小微企業,享受相應的免征三項社保費的優惠。那律師事務所究竟是企業還是非企業,北京市社保中心也并未明確,只是同意參照企業對待。
1.律師法的界定
關于律師事務所的法律屬性,我國律師法并沒有明確界定。只是在該法第十四條簡單規定: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該法同時規定了律師事務所設立的三種形式,即合伙律師事務所、個人律師事務所和國資律師事務所這三種形式。同時規定,律師的執業以及律師事務所的設立屬于行政許可范圍,需要司法行政部門審核許可。由此,律師事務所的設立并不需要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登記,這與企業類市場主體也不一樣。所以,在社保中心網上系統中,律師事務所登記的類型也不是企業類單位。因此,有的地方社保費征收機構就認定律師事務所只能按照“其他參保單位”享受“減半征收”的待遇。
2.合伙企業法的界定
我國《合伙企業法》對合伙企業的設立、類型、解散、清算、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等事項予以了規定。同時在該法的《附則》部分,即該法的第一百零七條規定,非企業專業服務機構依據有關法律采取合伙制的,其合伙人承擔責任的形式可以適用本法關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合伙人承擔責任的規定。因此,我國合伙企業法很明確地將合伙制律師事務所排除在企業之外。只是規定,非企業專業服務機構合伙人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可以適用合伙企業法的相關規定。
3.稅法的界定
根據2000年9月1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法規》(財稅[2000]91號)第二條規定,該法規所稱的合伙企業包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登記成立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也就是說,在稅法的相關文件中,將合伙制律師事務所界定為企業。同時,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律師事務所從業人員取得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業務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49號)規定,律師事務所出資律師的個人經營所得,按照有關規定,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即該通知將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服務認定為一種經營行為,出資律師的個人所得稅按照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在營改增的過程中,相關稅收文件也是將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服務界定為現代服務業。如果律師事務所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6%。而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第十二條的規定,非企業性單位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鑒證咨詢服務,以及銷售技術、著作權等無形資產,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也就是說,非企業性單位中的一般納稅人如果提供咨詢服務,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但律師事務所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咨詢服務并不能享受簡易征收增值稅的優惠。這也進一步說明,在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中,將律師事務所界定為企業。
4.社會保險法的界定
我國社會保險法也沒有明確對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性質進行界定。該法第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該法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主體并未進行細分界定,只是籠統規定為“用人單位”。同時,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在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是根據參保單位自己提供的相關資料,對其單位的類型進行分類登記。而對于律師事務所而言,因沒有營業執照,只有執業證書,那只能登記為“其他參保單位”。
二、律師事務所社保減免待遇為何出現爭議
依據上述分析,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參保單位自己提供的相關資料,將律師事務所登記為“其他參保單位”而非企業類參保單位并沒有錯誤。而有的地方的社保費征收機構依據人社部發[2020]11號文件的規定,以及依據社會保險登記的資料,將律師事務所界定為“其他參保單位”,在減免期內對其一律實行“減半征收”,其法律適用也沒有錯誤。
但問題在于,不同的部門法對律師事務所法律性質的界定并不相同。尤其稅法的相關規定直接將其界定為企業性質的組織,規定其按照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繳納稅款。這樣,爭議就產生了。對于律師事務所而言,履行稅法義務時,其性質為企業,而享受社保減免待遇時又被界定為非企業性質的組織。而且,2018年國地稅合并后,稅收和社保費的征收職責都在稅務機關,就更容易凸顯和直觀這一矛盾和這樣的不合理性。因此,北京市律師協會高子程會長向人社部、北京市社保中心提出建議,建議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和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扶持的范圍中包括律師事務所。
依據上述分析,我們認為,之所以律師事務所社保減免待遇出現爭議,主要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對社保費減免適用對象的規定不嚴密造成的。在對社保費減免適用對象的邏輯分類時,主要是沒有從納稅主體的角度,或者稅收義務負擔的角度,以及公平公正的角度,對社保費減免適用對象進行科學的分類。如果將該《通知》第一條的規定略微進行調整,就可以避免出現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將該《通知》第一條修改如下:
一、自2020年2月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湖北省外)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統稱省)可根據受疫情影響情況和基金承受能力,免征中小微參保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對大型參保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可減半征收,減征期限不超過3個月。
上述社會保險費的減免,不包含機關事業單位。
在這一修改中,只是對這一條款中的“企業”修改為“參保單位”就可以避免上述爭議。
三、對律所階段性社保減免問題如何解決
在上述部分我們建議,如果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的第一條稍加修改,就可以避免律師事務所社保減免待遇出現爭議。但是,上述文件剛出臺就要求三部門進行修改的確有難度。那只能期待具體執行機關靈活處理。當然,執行機關要對三部門發布的文件變通執行,將律師事務所在這次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的技術處理上按照企業對待,首先需要論證是否應當這樣處理。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從三部門發文的目的,即有助于推動有序復工復產,穩定和擴大就業,還是從公平待遇的角度,以及從繳納社保資金的來源(律師事務所以及律師自己承擔社保費)等方面分析,律師事務所都應當參照企業享受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的相關優惠。
而從技術操作而言,有的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已經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例如,北京市的處理方法是將在京參保的律師事務所,按照特殊類型單位,參照中小微企業,享受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的相關優惠。雖然北京市有關部門沒有直接將律師事務所認定為企業,而是認定為特殊類型參保單位,但已經明確規定參照企業處理,而且無需律師事務所申報而自動享受。有的地方政府部門的規定是,如果參保單位對于對社保費征收機構認定的企業類型有異議的,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當地社保費征收機構請求更正。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如果將律師事務所界定為“非企業”,即“其他參保單位”,不論其規模大與小,都只能享受規定期限內 “減半征收”的優惠,那么,國家對于律師事務所的稅費政策也應當保持一致性。如上所述,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第十二條的規定,非企業性單位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的鑒證咨詢服務,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那么,律師事務所作為非企業性單位,律師事務所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咨詢服務,也有權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作者袁森庚為全國律師協會財稅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