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別讓白衣天使的防護盾牌變成雙刃劍
文丨杜娟、顧超穎
新冠病毒肆虐期間,大量醫(yī)務工作者沖在抗疫第一線,舍生忘死與病毒斗爭,口罩,護目鏡,手套就是他們的防毒盾牌,酒精、含氯消毒液就是他們的殺毒武器,而尿不濕和暖寶寶就成為了他們的貼膚護身。防毒盾牌和武器是必需,但是隨之而來的繼發(fā)損害成為了影響戰(zhàn)斗的重要因素。那么這些皮膚損害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有怎樣的防治途徑呢?
一:防毒盾牌
1. 口罩相關性損傷:多見于較長時間穿戴,皮膚組織受壓、摩擦而出現的皮膚傷害。與口罩接觸的顴骨、臉頰部容易出現壓痕;對于耳戴式口罩,如穿戴時間長,耳后疼痛感明顯,容易產生壓痕、紅斑或破損。醫(yī)務人員使用的N95等口罩鼻梁部的塑形部位,是受壓最明顯的部位,容易產生壓瘡,表現為鼻梁部的紅腫、糜爛和破潰。
處置原則:穿戴松緊合適的口罩,對于容易出現壓痕的部位重點涂抹潤膚霜。壓痕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紅腫紅斑處可外涂爐甘石洗劑;糜爛處可外用黏膜潰瘍膏;破損處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如百多邦等。可在軟膏外墊一層紗布后穿戴。
TIPS: 1)對于鼻部塑形處的壓瘡,平時使用口罩尤其是N95等塑形處為金屬條的口罩之前可用水膠體敷料進行局部減壓,需要和鼻部充分貼合,不然影響防護效果。2)牛奶盒的拎把手連接耳戴式口罩的兩端,減少對于耳朵的壓力。
2.護目鏡,防護帽損傷:易出現壓痕,根據臉型、頭型不同,皮膚所含膠原不同,留下的壓痕消失的時間不同,臉型頭型較大、膠原含量較少的人群壓痕保留時間長,最長的可能要1天才能消失。
處置原則:盡量穿戴松緊合適的護目鏡和帽子,穿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潤膚劑,穿戴后適當揉搓壓痕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恢復。
3.手套:手套是橡膠制品,較為密閉,透氣性差而導致皮膚長期處于潮濕的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局部皮膚的浸漬和糜爛和汗皰疹。浸漬表現為局部皮膚發(fā)白、變軟、起皺甚至蛻皮。浸漬之后如發(fā)生表皮的脫落而露出潮濕面則稱為糜爛。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濕疹,表現為手掌面大量小水皰,水皰位于表皮深層,略高出皮膚表面,可伴有紅斑,有瘙癢、刺痛或燒灼感。
處置原則:對于浸漬建議3%硼酸水浸濕5-6層紗布后濕敷,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對于已經出現糜爛的皮損,建議用黏膜潰瘍膏,對于糜爛浸漬處皮損收干和痊愈大有幫助。破潰處可以外涂抗生素軟膏夫西地酸等。
TIPS:一定戴大小合適的手套,穿戴前可適當在手部使用爽身粉。
4. 防護服:防護服和身體接觸部位也容易因為悶熱產生浸漬糜爛。建議盡量減少穿戴時間,不宜穿太緊身的防護服。
TIPS:穿防護服前,建議身體外涂潤膚劑,以“水包油”(O/W)的乳液為佳,吸收更快,體感更舒適。脫下防護服清潔皮膚時不宜用刺激性太大的堿性肥皂或硫磺皂,建議用中性的沐浴露。清潔后仍然要加強局部保濕,但是這時建議選用“油包水”(W/O)的霜劑保濕,因為霜劑維持時間更長,對于皮膚的保濕效果更佳。

酒精、含氯消毒液:市面上常用的消毒劑容易溶解皮膚表面皮脂膜,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損害,出現皮膚皸裂。皸裂后的皮膚失去了完整性,會減少表皮的保護作用,因此加劇消毒劑對于暴露皮膚的刺激,從而形成刺激性皮炎,表現為局部的紅斑、 丘疹、水皰。
處置原則:盡可能地減少堿性消毒劑的使用,加強潤膚劑使用,強調多次使用,即在每次接觸消毒劑清潔后都必須使用潤膚劑。對已經發(fā)生的紅斑、丘疹、丘皰疹,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對于急性滲出型皮損,可以用3%硼酸溶液濕敷消腫退紅;而對于瘙癢劇烈的亞急性、慢性皮損如紅斑、丘疹,我們可以根據皮損部位選擇適當的糖皮質激素軟膏。必要時我們還可以口服抗組胺藥控制炎癥,緩解瘙癢。
TIPS:
做好消毒液的正確配比,其實同樣是84消毒液,每個不同的廠家和品牌的稀釋比例都有不同,針對地面、隨身物品和衣物的稀釋比例都有不同,建議按照每個消毒劑的說明書,在消毒不同物體和部位時采用不同的合適的配比,既能保證消毒效果又能減少損傷。
我們比較容易忽略的是含氯消毒液的隱性接觸史。當我們用含氯消毒液清洗貼身衣物后沒有漂洗干凈就穿上了,或用較高濃度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環(huán)境的時候都容易導致接觸性皮炎,這常常被我們忽視,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患上接觸性皮炎而找不到過敏源。
三:貼膚護身
1. 尿不濕:因為醫(yī)務人員需要長時間穿戴防護服,穿脫不便,不能上廁所,因此大家會選擇使用尿不濕。為了減少浸漬和糜爛的發(fā)生,建議使用前在腹股溝部位外涂爽身粉,減少局部摩擦。
TIPS:可在臀部外涂氧化鋅和保濕乳的混合乳膏,自制成人“護臀膏”,減少尿液對于臀部皮膚的損傷。
2. 暖寶寶:為了減少新冠病毒的空氣傳播,一般醫(yī)院會將中央空調關掉,在這個季節(jié)還是很冷的,醫(yī)務人員往往會選擇不太笨重的暖寶寶作為保暖貼身神器。但是暖寶寶開始產熱之后容易灼傷皮膚,對于過敏體質的醫(yī)務人員更是容易引起接觸性過敏性皮炎,表現為接觸部位及周圍的紅斑、風團、水皰。處理原則:即刻在皮損處外涂爐甘石,3-5天后外涂激素藥膏,如有破潰,建議繼續(xù)使用黏膜潰瘍膏。
TIPS:因此建議一定要隔著醫(yī)物使用暖寶寶,對于過敏體質的人員建議隔兩層衣服使用。在黏貼處對應的身體部位先涂上較厚的潤膚霜,如尿素乳膏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