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鄭軍華:不要悲傷自責,要在反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原創 宋箐 醫師報
關注醫學 剖析醫事 服務醫師
2020新春伊始,2019-nCoV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湖北并蔓延至各地,一線醫務工作者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迅速集結并奔赴各條“戰線”,沖鋒在最危險的抗“疫”前沿。
在這場戰“疫”中,除了毅然逆行的臨床醫師,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清晰的思維,作出果斷的決策,提出科學、高效的防疫方向和管理舉措。
他們是各醫院新冠肺炎防控的領導者!凝聚醫護團隊、救治病患是他們責無旁貸的職責所在,他們時刻走在時間前面,他們是疫情防控管理的瞭望塔!
由《醫師報》主辦的“最美逆行者·院長訪談”人物系列專訪正式啟動,該項目將邀請參加新冠肺炎防控的醫院管理者們,就疫情防控中的應急方案、醫院防控管理舉措等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同時記錄他們在抗疫前線最美的身影。
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本期采訪嘉賓

臨時黨總支書記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
鄭軍華教授
必須要打的無準備之仗
1月底,萬家燈火,有的人在過年,而有的人,則在過關。
從去年12月疫情出現,到1月下旬的疫情全面爆發,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役。武漢告急,湖北告急。除夕夜,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整裝待發,前往疫情一線,這是全國第一支援鄂醫療隊,而鄭軍華,則臨危受命,成為醫療隊領隊。

初到武漢,這座本應充滿活力的歷史古城,竟讓所有醫護人員感受到孤寂和凄涼。“我們抵達時武漢已全面封城,氣氛無比緊張,那時大家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也不多,整座城市籠罩在恐懼之中。”鄭軍華說,但一線人員不能退,尖兵排必須上。
這時的武漢尚處于凌亂之中:新冠病毒究竟是何、抗疫物資不足、感染者急劇增加、核酸檢測跟不上、門診看不上、病房沒有床位,這是一線的真實。即便武漢坐擁43家三級甲等醫院,醫療力量在全國都處于領先水平,但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仍是準備不足。
“人類對疾病的認識是一個過程,疫情伊始對疫情判斷不一定正確,信心就十分重要。恐慌出現時,整個城市的運轉就出現了問題。”鄭軍華說,而問題落到具體的事物上面,就是“沒準備好”。
醫院醫療用品沒準備好,省著才能有的用,今天用了明天無,緊缺讓理性、科學、規范的傳染病防護原則難以堅持,讓鄭軍華團隊所在的金銀潭醫院三區兩隔離和多級防護困難重重,同時堅持一個月的醫院醫務人員的疲勞和人員不足使得正常診治難以維系;社會沒有準備好,封城首次出現,雖阻止了傳染源的擴散,卻也讓市民感到恐慌,人口多和集中,社會管理面臨巨大壓力;城市沒有準備好,床位不足,醫院不足,醫務人員缺乏,就診困難,交通系統全面叫停,居家隔離正常生活難以保障。兵家有云,不打無準備之仗,但鄭軍華他們這次,沒有選擇,也無法逃避。
如今距鄭軍華帶領的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并接管北二樓北三樓病區已過去一個多月,他說,“一路走來,看到有越來越多患者治愈出院,疫情逐漸得到緩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打心眼里高興。”從最初判斷新冠病毒不會人傳人,到可能人傳人,再到傳播力度(RO指數)不斷升級,對疾病的認知更加全面而準確,這是科學的力量;從核酸檢測兩天排號,存量一直完不成,到黃金時間得到診療,潛在傳染源也能控制住,醫療服務更加細化;從床位不足無奈居家隔離,又致家族性發病傾向,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體現中國速度,再到方艙醫院落地,全國各地大規模醫療精英團隊集中援助武漢,無一不是振奮人心的利好消息。

“我們的隊伍是這場抗疫戰斗的尖刀排,經歷了前期的重重考驗,積累了經驗,又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認識。”鄭軍華介紹,武漢提出居家隔離,乃床位不足的無奈之舉,奈何病毒傳播速度超過“中國速度”,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難解燃眉之急,最終借鑒百年前歐洲大流感時,教堂收治病人的經驗,建成一批方艙醫院,床位緊張才得以緩解。一線醫務人員,更是在診治中制定出了科學完善的方案。“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簡單而古老,但在每一次疫情中都是最有效的。而疫苗的研制尚需時間,針對性有效抗病毒藥物和康復血漿療法還需要循證醫學的證據,有待考量。”鄭軍華說。
除夕之夜勇奔行,一天一飯不言苦。這是一場建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醫務人員,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是一個家庭里的孩子、父親或是母親,但職責所在,使命所在,還是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穿上了防護服、奔赴一線。
如今,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
領隊不僅僅是負責人
從上海出發時,鄭軍華就肩負著帶領這支來自于上海市52家單位135人的隊伍的重任,“我把大家光榮地帶到了武漢,必須平平安安帶回上海”,這是他真誠而樸實的愿望。
在鄭軍華看來,領隊不僅要作為領導不斷提出和指引目標的制定,團結協作去完成目標,更要全力做好與隊員相關的各項工作。規劃目標體系,制定明確的階段性指標,如觀察疾病發生規律、探討發病機制、摸索治療經驗,都要預先謀劃。他說,領隊不僅僅是負責人,7-10天磨合期如何工作,之后的質量提升期和團隊效應發揮期更要統籌安排。在鄭軍華眼中,一個好的領隊,還要做好團隊精神和團隊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每一個隊員的優點和優勢,發現人才,用好人才。要用放大鏡去看所有隊員的優點。
此外,作為領隊,他也必須盡全力保障隊員的正常生活所需。實現零感染,在他心中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每個細節都要把控,查房、診療的同時做好后勤保障,醫療物品、生活物品得到位,隊員心理健康更應重視。”鄭軍華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同時,還對50歲以上的多位醫生給予特別關心。30多天來,前后雖然有多位隊員因前線緊張和繁重的工作有過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疾患,但均安然地渡過。
談及在抗疫中的感悟,鄭軍華說到,自己最近在思考醫療人文的力量和其能帶來的震撼。他強調,人文關懷在戰疫斗爭中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隊里的小劉護士今年24歲,分到重癥和危重癥病房工作。30多天來,小劉護士管了一個病房,8位病人,先后共有5人去世,對這樣一位95后姑娘而言,每一次面對死亡,都是對其心靈的折磨,悲痛萬分但也得承受住。前些日子,病房里的一位老太爺去世了,她細心護理好,小心翼翼地推出來,外面是長走廊,為了避免病床車碰到其他東西造成污染,她只能緩慢前行,沿途遇到的8位忙碌的護士,都會停下手中的工作,肅靜地站立著,鞠躬道一聲:老太爺,走好!這是從老一輩護士就傳下來的規矩,對生者負責,對逝者尊重,即便無人看見,也要有儀式感,這是醫學人文的感人細節的體現,這個故事雖然有一些悲情色彩,但更多地體現醫務人員的人文精神,這也是人類戰勝新冠病毒的力量之一。

得知此事時,鄭軍華非常感動,“人文精神讓團隊升華!人文精神是醫院的文化,來自于日積月累。只有制度融進血液中,才是真正的文化形成。這就是我們要推崇的醫學人文精神”。他在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智能化管理團隊的過程中,盡力讓大家做到上海醫療的嚴謹、認真,細致、周到、有人文,有溫度的特色。
沒有一個民族和國家
能被病毒戰勝
如今,抗疫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醫務人員總量大大增加,但重癥專科人員,特別是呼吸機、ECMO、CRRT團隊仍然是不足的。鄭軍華認為,若要把防疫工作做得更深更細,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更多的專業人員,其次醫務人員也得勞逸結合,原地輪休也需要人員補充,緊缺也是長期的問題。
隨著抗疫工作的進行,病毒經歷了三代到四代的變異,毒性作用可能在減輕,這需要持久的觀測。“目前,新冠肺炎重癥病人的比例下降,死亡率下降,對輕癥和重癥病人一樣重視,可以說,在救治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不可松懈。”鄭軍華指出,眾多院士、專家齊聚武漢,相關尸體解剖也在進行。對于不幸逝世的患者,不僅僅只是悲傷、內疚和自責,而應反思,汲取更多前行的力量。
鄭軍華提到,自己給團隊定了一些目標:
(1)提升救治能力,了解、知曉及分析最新變化仍是首要的,期待第七版和更新的診療指南地推出;
(2)實現零感染的工作還需加強,持續改進,要把所有人平安帶回上海;
(3)貢獻上海醫務人員的智慧,總結危重癥病人的救治經驗,形成救治方案;
(4)就個人而言,如果有空閑時間的話,他想親自去感謝金銀潭醫院領導和全體員工,東西湖區后勤保障人員,一起并肩作戰武漢的同道以及上海的其他醫療隊隊員,去感謝很多武漢的志愿者和愛心人士。
近日來,全國范圍內新增病例數少了,武漢也出現了床等人的情況,有疫情快結束的聲音傳出。對此,鄭軍華談到,他和他的后援團隊正用模型預測疫情的發展,很多預測和目前發展態勢相符合。建立的模型樂觀估計,疫情預計在3月底基本緩解,在4月底取得戰役勝利,但準確與否仍要看最后走勢。除了中國,該模型亦可預測日本、韓國、歐洲等多地的疫情走勢。相比其他國家,中國能迅速控制疫情,是因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性的保證,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這樣快速調動這么多醫務人員、這么多的醫療和生活物資來保障。
同時擔任醫療隊臨時黨總書記的鄭軍華對黨領導下的“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深有體會。他說,在此次疫情中,黨員都沖在第一線,起著帶頭作用。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會感染另一個人,也能點亮另一個人。黨員的擔當作為,必然會影響到群眾。1月28日晚的黨員大會上,有人當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目前總共有68名隊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月25日,經上級組織批準,上海醫療隊有9名隊員在前線入黨,其中有5名來自于第一批援鄂醫療隊。
如何加強組織建設,全面覆蓋到援鄂醫療隊每一名黨員,從而保證團隊的執行力和戰斗力?這是鄭軍華一直在思考和落實的,他認為,只有確保把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動力,才能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進而真正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市衛健委的工作要求。只有通過加強一線黨組織建設,才能強化黨員的集中管理和服務。鄭軍華說:“作為因任務而生的組織,一切以契合工作為前提,我們的體制是一崗雙責。”
談及作為臨時黨總書記的責任和擔當,鄭軍華說,支部書記既要將工作壓實到每位黨員,又要密切關注大家的思想和情緒,做好組織關懷。再以每一個黨員為單位,關注關心一線醫護人員,對全體醫護人員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提供一個上通下達的通暢管道。同時,將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群眾緊密團結在周邊,認真觀察他們的表現,重點考察其能否勇于克服困難、面臨危難任務時是否具有奉獻精神。
關于接下來援鄂醫療隊的工作安排,鄭軍華認為,可能會出現需防控和救治的新挑戰,歲月靜好還需長期的負重前行。鄭軍華說,“習總書記提出堅定必勝信念,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這是極高的戰略高度,我們所有人都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范,精準施策,救治好重癥和危重癥患者。”
最后,鄭軍華感慨道,“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線醫務人員付出巨大,3700多名醫務人員感染,其中80%以上發生在武漢,更有多名醫務人員殉職。截止2月24日,有382支全國的醫療隊伍奮戰在湖北,共42459人在一線,他們明知所踏之處盡數危險,仍然將治病救人放在首位,為后方建立起堅固的防御堡壘。
沒有一個民族和國家能被病毒戰勝!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
編輯:張玉輝
審核:陳惠
原標題:《最美逆行者·院長訪談①|鄭軍華: 不要悲傷自責,而要在反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