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歲不是入園硬標準!在家沒做好這6步,千萬別讓娃入園!
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
受疫情影響,開學時間推遲。各家寶寶,又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在家盡情“撒歡”了!
只是苦了在家一邊辦公,一邊看娃的父母了
不過疫情正在好轉,娃的“開學之日”也不遠了!
今年準備送娃去幼兒園的寶爸媽,都有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呢?

講真,開學雖延遲,準備不怕早!
今天,科大大就來聊聊入園那些事兒!
1
為什么不建議過早入托、入園
家長都希望寶寶守規矩、懂禮貌,但自己立規矩時常常遇到很多阻礙。
于是想著提前送寶寶入園,讓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教......
但實際上,從2019年10月8日起,根據衛健委頒布的托育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范:

過早入托入園可能有以下不利影響:
①不利于寶寶安全感的建立
3歲前是依戀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寶爸媽應該及時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
但托幼園所陌生的環境和老師,會增加寶寶的不安和焦慮。
②小寶寶抵抗力差,易生病
小寶寶過早入托入園不能很好適應環境,勢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進食等等。
加上寶寶情緒不安和不完善的免疫系統,極易生病,在托幼園所更易發生交叉感染而生病。
2
3類寶寶建議晚入園
當然了,托幼園所能根據寶寶身心發育的特點,進行系統的、理性的養育和科學照料。這種照料是家庭教育很難提供的。
那3歲寶寶必須上幼兒園嗎?不一定,以下三類寶寶建議晚入園。
? 家庭教育可以滿足寶寶的發展需要
早入園還是晚入園,決定因素更多在于家長。

① 重視寶寶行為習慣的養成
3歲是培養規則意識的最佳時期,一旦寶寶養成不良習慣,糾正將非常困難。
② 提供寶寶豐富的集體活動
3歲也是寶寶的社交敏感期,單一的人際關系會阻礙寶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如果你的家庭教育滿足以上兩點,那可以考慮晚送寶寶入園。
? 短期內不能適應幼兒園的寶寶
如果寶寶已經滿3歲,但自理能力、表達能力和運動能力明顯落后,或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建議寶寶晚半年或1年入園。

? 體弱多病的寶寶
假如寶寶是早產兒或者從小體質弱,三天兩頭生病,寶寶雖然到了3歲,也不建議必須入園。
簡而言之,是否上幼兒園最重要的參考,不是寶寶年齡,而是寶寶能否適應幼兒園。
3
至少提前半年,做好入園準備
每個寶寶發育情況不一樣,建議家長提前半年或一年甚至更早著手準備。
生活能力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寶寶順利融入園所生活的首要條件。
其次就是鍛煉寶寶的表達、交往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第1步: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
早睡早起:晚上8點后,家長就可以開始營造睡覺的氛圍。
比如,給寶寶穿上舒服睡衣、關上燈、輕聲安撫寶寶、睡前讀繪本……
按時午睡:午飯時間盡量固定在11點半左右,12點半左右家長就安撫寶寶進入睡眠。
睡眠時間根據寶寶的年齡,一般保持在2.5-3小時比較好。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
第2步:基本的自理能力
除了會自己吃飯,寶寶還要有會自己穿脫衣服、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
家長可以假裝遇到困難,請寶寶來幫忙,記住不要吝嗇贊譽哦!
第3步: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個要點:一定不要追著喂飯!
家長要允許寶寶“玩”食物,這不僅能讓娃對吃飯充滿期待,還鍛煉手指靈活度。
指導寶寶正確使用勺子自取食物進食,不要怕弄撒食物弄臟餐桌。
第4步:學會簡單的表達能力
家長多給寶寶講故事,豐富寶寶的詞匯量,或讓寶寶復述故事,鍛煉表達能力。
第5步:掌握必備的社交能力
寶寶能尊重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真聆聽他人的意見,是融入幼兒園的重要一項。
社交能力的培養,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寶寶上手搶了小朋友的玩具,家長怎么辦?

第6步:減少對幼兒園的恐懼感
家長帶寶寶到幼兒園附近參觀,或者參加將來要入的幼兒園的親子早教活動,讓寶寶提前感受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愉悅。
也可以請鄰居家已經入園的哥哥姐姐,講講幼兒園好玩的事情。
即便寶寶成功入園后,寶爸媽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在孩子行為習慣中的重要性。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才是最好的課堂哦!
而且,聽說在家里不僅能學到知識,連體育鍛煉都可以一起來。
近期的直播上課,就可以充分說明。
尷尬的是:如果樓上的孩子上體育課,樓下的孩子上英語課,就稍微有點沖突了
原標題:《3歲不是入園硬標準!在家沒做好這6步,千萬別讓娃入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