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到上海,請務必做可靠的“守城者” | 鋒評

昨天,一張虹橋火車站人頭濟濟的照片“嚇壞”了上海人。但后來很快辟謠說,目前上海三大火車站的人流量還沒去年平時多。但返城復工潮是市民當下最大的擔心,同樣也是基層防控最大的壓力。

經過兩個多星期全市上下的奮戰,上海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雖談不上樂觀,但至少沒有失控。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每一個市民都作出了犧牲和貢獻。但如果因為返滬人員暴增而讓所有努力付諸東流,無論個體還是整個上海,都承受不起。上海決不能成為第二個武漢!
為了節控返城潮,上海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規定學校2月底前不開學,要求全市企業、單位探索錯崗上班、輪流到崗、遠程辦公、居家上班。有街鎮干部為了勸阻企業開工,手機打到發燙。所以目前上海返城客流保持低位,已屬不易。

那么能不能像有些市民建議的那樣,當前禁止所有外來人員進入上海呢?從技術上來說應該沒問題,但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現實。
最簡單來說,上海是全國抗疫設備、物資生產的重要基地,是全國抗疫戰的戰略支撐點。比如核酸檢測試劑、CT設備、電子測溫設備、口罩等等,大量由上海生產供應。抗病毒藥物的生產、疫苗的研發,很多也在上海。而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外地員工返滬工作。上海口罩產能目前僅7成,一個重要原因是外地員工還沒到崗。
另外上海這個超大型城市維持正常運轉也需要大量外來人員。僅舉蔬菜供應一項,采摘和運輸環節就需要大量外來務工者。
既然必須放一部分人“進城”,那怎樣才能讓“進城者”與“守城者”一起共同守護戰果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進城人員有效地隔離起來。只要每一個進入上海的外來人員能按標準程序隔離觀察14天,就可以把對城市的危害降到最低。
當然,每一個“進城者”都必須嚴格遵守上海的“戰時紀律”。比如進入醫院、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搭乘地鐵、公交,都必須自覺佩戴口罩,配合接受體溫檢測。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處處注意防疫規范。
上海某鎮一外來人員春節回湖北返滬后隱瞞不報,日前確診。這個鎮的鎮長痛心地說:上海從未關上大門,也請所有人善待這座城市!誠望每一個回滬人員,都負起公民責任并盡到法律義務,解除隔離后與所有守城者一起并肩戰斗,直至抗疫的勝利。
(原題為:《到上海,請務必做可靠的“守城者” | 鋒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