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87
  • +1
    8

從“瘋癲”的理想主義青年到不安于現狀的公益人

2020-02-08 08:10
北京
来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号

撰文 ▏王慧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社會創新家(social_innovator

因為公益,性格不同的呂全斌和譚紅波,在大學時就相識并成為好友。這之后,他們各自在公益領域探索。2015年,兩人再次因為公益而走到一起,分別擔任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基金會論壇”)秘書長、副秘書長。

從接手執掌基金會論壇以來,呂全斌和譚紅波抱持著公益理想,合力探索服務基金會領域的新邊界,即便是在有限的空間里依然堅守價值、傾情行動。

譚紅波與呂全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基金會論壇的年會重新分了工,呂全斌盡量置身“年會”之外,專注于重新搭建基金會論壇的發展架構,具體事務由譚紅波執行。

年會舉辦已經有了11個年頭,要讓內容、嘉賓、形式都有創新,挑戰越來越大。前不久兩人一起外出學習,因為操心今年年會平行論壇的事,譚紅波甚至做了一晚上噩夢,第二天直打哈欠。

呂全斌能感受到他的壓力:“我有壓力會表現得很明顯,但他一般不會表現出來。”

“推動行業生態建設”的使命在前,兩人壓力不斷,“摩擦”也不斷。

呂全斌點子多,譚紅波則時不時在旁邊拉住他。當然,這是一個不斷平衡的過程。

“有我覺得他做的不夠的時候,那我就會督促他。”譚紅波說。

“我自己實在想做的,我也肯定是要做,比如這個基金會檔案館。”呂全斌指指旁邊他正推動做的基金會檔案館,補充道。

1

“瘋癲”的理想主義青年

在中央民族大學上學時,呂全斌與譚紅波在“關注‘三農’協會”學生社團相識。這家社團由當時讀大一的譚紅波發起。因為帶著妹妹北上求學,譚紅波關注到像妹妹一樣進城打工的人群,希望引起大學生對這一群體的關注。

比譚紅波晚一年入學的呂全斌,則是在校園打水的路上,遇到“關注‘三農’協會”招新,于是加入了這個“會費便宜一半”的社團,并在之后成為協會的第三任會長。

那是一段“自由生長”的時期。呂全斌后來回憶,“開始按照最舒服的心性自由發展,像瘋癲的理想主義青年一樣快樂生長。”也是在那時,呂全斌把帶著協會往前沖的譚紅波稱為自己的“偶像”。

基金會論壇秘書長呂全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要拼湊大學時譚紅波的形象,頗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是,大一時,因為不滿大家不認真學習,譚紅波向校長寫了一封信,批判學校學風不嚴、缺乏監管,希望學校整改。校長收了信直接轉給教務處,而后又實名發表在校報上。譚紅波一時被視為“異類”。

大學畢業后,兩人一前一后投身公益行業。

呂全斌“飄蕩”在一線公益組織,像一塊海綿吸收著對專業公益的認識。很多人認識呂全斌是在其公眾號“二黑爸”上,憑借“輕松不做作的風格”,這個平臺聚集了眾多公益人,呂全斌也成為幾乎最早的一批公益“網紅”。

2015年,呂全斌曾有過一段灰暗的創業期。彼時,因為怯于向合伙人堅持自己真正的想法,呂全斌最終將心中積攢的壓力轉化成一次近乎崩潰的“逃離”:在一場大雨中,渾身濕透著離開了自己參與創辦的公司。

這段當時讓他“幾乎徹底否定掉自己”的經歷,后來被他認為是“最好的禮物”。“你會懂得,做成事情,不單是靠對這件事情的理想認知,還有對自我的覺知。現在對自己不認同的,也會更直接(地去表達)。”

譚紅波則在輾轉幾家基金會的過程中,對基金會這一形態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遇到了對自己之后的公益生涯都影響頗深的國際公益機構——救世軍。救世軍成立于1865年的英國,由一位牧師創立,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慈善工作。

在這家運作規范的國際機構的四年工作經歷,培養了譚紅波頗成體系的做事邏輯,卻也讓他承認:“在這之后,我偏于保守,甚至有些畏手畏腳,對冒險的事會猶豫。”

基金會論壇副秘書長譚紅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5年年底,呂全斌重新接手基金會論壇,出任秘書長。多年好友譚紅波成為他拉來共事的第一人選。

用譚紅波的話說,呂全斌來找自己時,自己正在一家企業基金會過得“安逸”。

“或者可以叫‘安于現狀’。當時全斌就和我說,‘老譚,你怎么變成這個樣子了?在我心里,你應該是帶著大家往前沖的人啊。’”接受《社會創新家》采訪時,譚紅波回憶,“坦白說,這個話當時對我還是很有沖擊的。”

加入基金會論壇,成為譚紅波“突破”的機會。“我當時就想,我這樣的安于現狀是對的嗎?如果一直就這樣下去,我是不是會變成之前自己不喜歡的那種人?”譚紅波說。

離開大學多年后,他們再次走到一起,為了更大的公益理想。

2

挑戰很大

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后更名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成立于2008年,由8家基金會共同發起,旨在推動基金會行業生態建設。由于治理結構不清晰,2013年到2015年,基金會論壇的發展一度陷入低谷。

2012年,呂全斌參與了當年基金會論壇的第一次組委會工作,并受邀做了總干事。因為與下一屆輪值主席磨合不暢,次年,呂全斌離開,加入德魯克社會組織學習中心。也是在這里,呂全斌“慢慢清晰了自己通過舉辦培訓交流等活動服務行業的使命”。

2015年,因不忍看到基金會論壇的頹勢繼續下去,呂全斌主動申請回歸基金會論壇。當時,基金會論壇承擔的更多是行業交流作用,形式單一,主要為一年一度的年會和各地的區域會議(峰會)。

基金會論壇2018年年會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剛回來我就知道,基金會論壇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服務行業的需求。”呂全斌說。

過去幾年,呂全斌和譚紅波帶領團隊做出了一些嘗試。2016年,為了滿足行業的交流需求,基金會論壇推出“秘書長說”;2017年,推出中國基金會素質能力庫,把從事公益行業需要的素質細化;2018年,組織墨卡托中國基金會秘書長訪歐之行,嘗試推動基金會進行國際交流……

“秘書長說”為基金會搭建交流平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了放開手腳,2017年,基金會論壇將秘書處作為常設機構,并向組委會“要”來了一票投票權。

但對戰略的焦慮一直沒有消退。

剛開始,呂全斌覺得這是組委會應該思考的事,后來有了理事會,又覺得是理事會的事。去年,呂全斌才意識到,在基金會論壇現有的組織形式下,“這件事只能自己來做”。

“理事會一年只能開兩三次,對這些事討論不了那么深入。但我們又要往前走。”呂全斌說道。

基金會普遍面臨的仍然是“人不行、錢不夠、主流社會認知不足”的老問題。呂全斌構想,從三個層面推動行業的變化:第一層是基金會的業態,即基金會本身存在哪些問題和干預點;第二層是基金會的生態,圍繞和基金會產生鏈接的機構,從議題網絡、區域樞紐、第三方服務機構三個角度入手,回應基金會行業的公共需求;第三層是從政策倡導、企業合作、公眾宣傳上,為基金會提供外部環境支持。

戰略框架雖然做了出來,但呂全斌坦言“挑戰很大”:“其實我知道,有時候我并不具備從一個很高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而且原來做的還是不夠的,包括這個架構,我們后面還要論證,血和肉也要慢慢填進去。”

行業環境并不樂觀。在呂全斌看來,這幾年,大家對行業公共事務的投入都有所下降,更多是在“享受成果”。

平臺型的機構越來越多,呂全斌清楚,必須形成核心競爭力。“但常常自己想做的事又很多,這也會形成一種矛盾。”

“保守”的譚紅波則扮演了把他及時拉住的角色。“別人常常會說,我像一只風箏,紅波則是把我拽回來的那個人。”呂全斌對《社會創新家》說道。

3

更有韌性

事實上,雖然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但剛開始共事時,這并沒有讓兩人度過一段“蜜月期”,相反,一開始,兩人就磨合不暢。呂全斌想法和點子多,譚紅波則重落實。“前兩年,有時候往往是我倆在辦公室吵得特別大聲,同事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譚紅波直言。

“之前七八年雖然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軌跡,每次見面還是很親。一起工作了,反而我估計有時候他也不太想看見我,我也不太想看見他。”呂全斌揚揚手,笑言,“還好我倆有這個感情基礎,要是別人,可能早吵翻了。”

現在,這種“矛盾”緩和了些。兩個人找到了“和平相處”的模式。

“有時候我讓一步,有時候是全斌讓一步。”譚紅波說。

剛剛加入基金會論壇時,譚紅波一度感到有些不太適應:“那種保守甚至會讓我覺得,我是不是在拖團隊后腿啊?但是后來在這種團隊磨合中我覺得,有一個成體系的條條框框也挺好的,它可以讓我們踏實做事。”

而對呂全斌來說,他也正在找與團隊磨合的“最佳姿態”。呂全斌其實更喜歡做鏈接的工作,現在卻要圍著六、七個人的團隊打轉,做團隊管理。如果放在以前,呂全斌可能覺得“早就受不了了”。現在,他嘗試調整:“研究勞動法啊,研究法定實習應該幾個月啊,知道的多了一點,就有一點小成就感。”

呂全斌的變化也被身邊的譚紅波看在眼里:“全斌是一個善于自我分析與自我反思的人,所以可以有動力實現自我成長。這一點我還是蠻佩服他的。”

今年年會舉辦前夕,聚在一起的基金會論壇秘書處成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過往基金會論壇的總干事基本都是干完一屆就離開,呂全斌卻連續做了四年。他分析過堅持這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組委會和理事會可以給到我足夠的支持,雖然外圍的壓力也有,但我還是有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

在呂全斌看來,除了頭部的幾個基金會,整個行業的水平仍在“低水平循環”,對社會的貢獻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他能做的是,在后方踏實做好基礎建設工作。

他希望支持地方的發展,比如陸續推進多年的城市峰會,有一些區域正在溝通,復制基金會論壇的工作模式,推動區域公益生態的發展;他也希望把基金會論壇的工作模式提供給別人做借鑒,于是他把工作模式體系化,比如年會組織的“12348”模式:1個目標2個主題3個要素4個階段8個單元……

除了眼前的工作,呂全斌還有更遠的打算。他想建基金會檔案館,還要做基金會口述史和案例。在他看來,未來的公益要走向國際化,中國需要向國外輸出經驗,那就要“梳理總結本土案例做知識生產”。

他說:“之前也有其他國際基金會提過,想推動中國的公益經驗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交流。中國的公益和美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未來也要走出去對世界公益做出貢獻。”

譚紅波覺得,認識這么多年,呂全斌的視野和格局在變大,也更懂得堅持了。“大學時在協會,當時他覺得自己盡力了,但其實我覺得他沒有發揮出全力。現在來看,他確實是更有韌性了。”

4

再退,也保有一條底線

作為2003年前后進入公益行業的一代公益人,無論是呂全斌還是譚紅波,都依然保有最初理想主義的印記。當下,面對公益新態勢的發展,這種理想主義難免受到沖擊。

在呂全斌看來,公益的新思潮沒有解決公益價值觀的問題,反而大家現在思考的多是中維和低維的問題。“有時候一看照片,就覺得這參與主體是不是太多了,一看就不是做公益的,真心做公益不會這么做。”

“以前我會站隊,我說你們這幫人都不是做公益的。”呂全斌說,“現在我會說,OK,我們都是做公益的,但是我會告訴你,什么是公益的專業化。”

比如基金會論壇正在做的素質能力庫,“里面提到的能力劃分為三種,一種是和企業一樣的,一種是和企業叫法一樣但內涵不同的,一種則是公益獨有的,那這就是公益的專業化。”

還有呂全斌正在著力推動的基金會檔案館的搭建,“怎么證明公益是一個行業?在檔案館把40年的資料整理出來,這40年有人在做項目,有人在講故事,那這就是一個行業啊。光說沒有用,現在我們要把它做出來。”

基金會論壇2019年度思想峰會上,探討中國基金會的未來十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較于自己,譚紅波可以感覺到,作為基金會論壇的總負責人,呂全斌對“理想的結果”有更強烈的追求:“他可能會偏向一點完美主義。”

對這種“完美主義”帶來的焦慮,呂全斌也在嘗試調整:“以前覺得做事就是要hard。這兩年慢慢體會到,用自己的思維去影響別人的思維,并引導他行動起來,這是個很龐大的系統,得找到關鍵的干預點。”

不同于呂全斌的行業視角,譚紅波更希望引導公益人回歸最初的理想,找回初心。

“我一直覺得,公益就是道德至上的事情,它是把人類最本源的公平、正義、道德操守找回來,讓人與人之間回到最美好、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去。”譚紅波對《社會創新家》說,“現實大環境的裹挾,有時使得我們可能不得不往后退,但再退,也應該保有一條底線。如果不斷給自己的退讓找各種理由,甚至把此前對奉獻、道德的崇尚轉向了其他,這其實是我們自己在迷失。”

今年基金會論壇年會的主題定為了“堅守初心、共謀發展”,這是譚紅波去年就在思考的話題。他希望讓行業人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否還記得一開始進入公益行業的初心。

在譚紅波看來,縱使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積極去行動依然是公益慈善行業一直都不應該缺位的。“行動改變生存。”他說道。

而對他自己而言,基金會論壇則成為他當下找到的最適合的“去行動”的平臺。

“在基金會論壇你會發現,原來其實有很多人和你是一樣的。他只是有時候把他的那一份理想的小火苗藏起來了。”這也是基金會論壇最吸引他的因素,“我們找到他,就可能再次點燃他這份火苗,讓他和我們一起往前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8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87)
    发表
    热评论
    这样明显的侵犯商标权的公司怎么会核准登记
    2022-01-07 ∙ 北京
    回复
    举报
      百年老店还差九十八年
      2022-01-06 ∙ 江苏
      回复
      举报
        绿杨春,绿场春,算不算傍名牌
        2022-01-06 ∙ 江苏
        1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这样明显的侵犯商标权的公司怎么会核准登记
          2022-01-07 ∙ 北京
          回复
          举报
            百年老店还差九十八年
            2022-01-06 ∙ 江苏
            回复
            举报
              绿杨春,绿场春,算不算傍名牌
              2022-01-06 ∙ 江苏
              1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澳门葡京娱乐| 球探网即时比分| 易赢百家乐官网软件| 百利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天天赢钱| 大发888备用| 百家乐冯氏坐庄法| 澳门百家乐官网秘积| 鼎龙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维多利亚娱乐| 澳门百家乐赌博技巧| 九宫飞星2024年的财位| 作弊百家乐官网赌具价格| 沙龙百家乐破解| 玩百家乐官网怎么能赢吗| 伊吾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新闻| 高档百家乐官网桌子| 亚斯博彩网| 大发888赢速通充值| 百家乐最佳投注办法| 百家乐官网补第三张牌规则| 百家乐官网赢家公式| 大发麻将| 大发888缺少casino| 温州市百家乐鞋业有限公司| 百家乐算号软件| 金都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新澳门百家乐官网软件下载| 凯旋门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视频小游戏| 水果机赌博| 六合彩图片| 富贵乐园棋牌游戏| 大发888下载 34| 大发888安装包| 天博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走势图备用网站| 百家乐推筒子| 百家乐博弈指数| 金龍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