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中小學生年運動時間不得少于365小時
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上海市中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辦法》《上海市中小學藝術工作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將于2020年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管理辦法》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1月21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從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和相關專家處了解到,辦法是對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一人才培養方式的全新升級換代。
進入了文體一條龍培養后中考、高考可以加分么?對于社會關心的一條龍培養是否就是升學一條龍?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明確表示:“一條龍不是升學一條龍,實際上是體育和藝術的課程、師資、場地、科研和評價等方面的一條龍。”
新文件頒布后提升了體育藝術的地位,會不會成為校外高價體育或藝術類培訓機構的助推器?倪閩景認為不會,一是頂尖人才的培養培訓機構是培訓不出來的,二是目前校外的藝體類培訓機構已有一定的規模,上海家長們為了提升孩子的體育和藝術素養已有了一定的投入,下一步政府也會做好更多的引導。
惠及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
2020年1月20日晚,“青春放歌—2020年上海學生新年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這個一年一度的學生新年音樂盛會,吸引了近千名學生參與,他們用合唱、民樂、交響樂、民族歌舞等藝術形式演繹中外優秀作品,已有95歲高齡的著名指揮家曹鵬也來為學生們助興。
“學生們的表演相當精彩,這是上海藝術教育成果的體現之一。”上海市教委體衛藝科處處長陳華說。
陳華介紹,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門聯合出臺的《管理辦法》堅持面向人人,努力形成“一校多品”,到2020年底前,每所小學和初中開設7種以上的體育運動項目和4種以上的藝術活動項目,高中分別開設8種和5種以上,青少年學生的年運動時間不少于365小時,其中,高中階段在體育專項上不少于180小時。各項目原則上由1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階段學校與至少2-3所初中和4-6所小學共同承擔,組成一個基本的“一條龍”布局單位。
倪閩景表示,《管理辦法》突出的是教育組合拳的作用,一方面惠及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另一方面讓學校成為頂尖運動員和頂尖藝術家的主要來源。倪閩景強調,文體育人“一條龍”,不是升學一條龍,而是課程、師資、場地、科研及評價等方面形成高品質、系統性供給,促進實現各學段間培養的有序銜接。
讓體育和藝術從“調味劑”變為“必需品”
上海市市東實驗學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上海市特級教師、市東實驗學校校長沈洪介紹:“我校實行文體一條龍培養具有天然優勢,雖然原先我們學校也有體育和藝術的項目布局,但新的管理辦法具有新的時代內涵,關鍵詞是體育素養和藝術素養的培養,落實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沈洪坦言,學校也有了壓力,新的管理辦法對校長和教師而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上海市教委體衛藝科處處長陳華表示,《管理辦法》在強化保障方面也做了部署,比如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在指導學校配齊配足體育藝術教師的基礎上,鼓勵學科教師承擔帶訓等工作任務,引進優秀高水平教練員、運動員等專業人員進校園,推進實施兼職教師到校帶訓工作制度,完善相關工作量核算及職稱發展辦法。
此外,自2010年起,上海市教委相繼成立了上海學生交響樂團、上海學生合唱團、上海學生民族樂團、上海學生舞蹈團、上海學生戲劇團五大藝術團及其聯盟。首家成立的上海學生交響樂團已走過十年。截至2019年底, “五大”學生藝術團及聯盟現共有成員單位462家。
“2020年將率先宣布上海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在這一標志性事件中體育素養和藝術素養是很重要的指標。”倪閩景透露。
教育專家、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端鴻表示:“學校體育和藝術慢慢地成為了教育現代化的重頭戲,過去把它看作是輔食,現在應該越來越看清它應該也屬于主食,所以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有所謂的主科、副科的說法,體育和藝術的體驗應該融入學生的靈魂,成為影響學生長遠發展的行為。”張端鴻認為,應該牢固樹立體育和藝術是教育的必需品,而不是調味劑的理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