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社區辦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大賽讓孩子領略中國語言文字魅力
一首詩,傳承千年文化,一篇文,照亮成長之路。中華傳統文化需要一代代地傳承,誦讀文學經典,感受古人埋藏在筆畫間的深情,能夠讓孩子們增加文學素養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熱愛中國話。

這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大賽,已連續舉辦五屆,每一屆通過不同主題,傳承母語文化、弘揚人文精神。今年的大賽繼續在細節上求創新、求提升,以誦讀的形式,向偉大的祖國致敬。

五年來,誦讀大賽經驗不斷積累,水平不斷提升。在文化主題上:第一屆“傳承的力量”,第二屆“中國的聲音”,第三屆“中國夢”,第四屆“詩韻浦興”,第五屆誦讀大賽的比賽版塊設置更具文化性,嘗試從更多方面探觸中國文化基脈。在規模上:從第一屆到第五屆,誦讀大賽逐漸從一個社區性質的比賽,逐漸發展成一個全區全市的交流展示平臺。從第一屆的幾十位孩子和家長參與,到如今現場三百多個座位都滿滿當當,可見誦讀大賽承載和體現了眾多喜愛誦讀文化群體的熱情。在嚴選上:本次誦讀大賽的決賽淘汰率是80%,比賽是堅決嚴選的平臺。絕對打動人心的作品才會被選上。在藝術上:從第一屆到第五屆,藝術上更產生了質的變化。從劇本的創作、排練,到參賽節目的呈現,本次大賽誕生了30余篇原創的藝術作品。參與節目表演的有聲藝術團學員曾在去年暑假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今天,這些獲獎作品也來到了比賽現場。
在誦讀會現場,家長們對誦讀大賽發自肺腑地表示認可。從楊浦區趕到現場的媛媛家長說:“我的孩子參加過第三屆誦讀大賽的,當時海選就被刷掉了。今年終于沖到了復賽。雖然沒進決賽,但對于孩子的鍛煉是無限的。”

非非媽媽這樣說:“我們家孩子從今年開始,跟隨有聲藝術團去了兩次北京。一次是2月的金畫眉戲劇大聯歡,登上了國家話劇院的舞臺;一次是登上了夢寐以求的人民大會堂的舞臺。每一次鍛煉,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從去年止步復賽,到今年殺入決賽,孩子的進步有目共睹,令人欣喜。”

那么為什么參賽的學生和家長們如此認可誦讀大賽呢?原來除了越來越完善的辦賽制度,坐在評委席上的評委們來頭也不小。今年多位語言文化界的“大咖”參與評委工作,如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的副會長、上海市語言文字水平測試中心原副主任欒印華;國家語委特聘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上海市督學、上海市朗誦藝術水平等級考試考官吳慧;語文特級教師、復旦附中原校長、市語協原副會長、市朗誦協會藝委會核心組專家過傳忠;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少兒廣播主持人鳴鳴;上海電影藝術學院播音主持專業老師陳靜。這五位評委在總決賽上以專業的眼光,簡潔扼要的語言對各個節目進行點評。他們專業的意見與指點在語言藝術方面幫助參賽學生更好成長。

據了解,今年參與誦讀大賽的學生來自二十多所學校,學生們在舞臺上以“韻”“源”“變”“融”“創”“家”六個主題字進行了表演,展現了“韻動寰宇”、“古國精魄”、“盛世千秋”、“中國萌芽”、“童心綻放”、“偉大復興”等不同強國面貌。近年來,浦興路街道積極整合社區文化資源,著力打造“家門口”文化服務體系,以文化豐富生活、以藝術滋養心靈,通過中華經典文化誦讀的形式讓選手們充分展示“少年強,則中國強”的良好精神風貌,從而樹立文化自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