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孟非:做記者和做月老,本質上沒什么不同
原創: 白瑜彥 新周刊

自此,相親的主動權也不再消融在三姑六婆的唾沫星子里,開始回歸到個人手中。它越過傳統媒人的繁枝縟節,直接觸摸到中國當代年輕人婚戀觀的棱角。

圍觀者眾,但相信“為愛情而相親”者寡。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擾》在這個崛起元年里一出現,收視率就攻城拔寨。它曾被人說是打開了愛情速配的先河,但事實上一見鐘情和日久生情這兩種愛情的基本模樣,舞臺上都有。
孟非認為,相親市場是反映人間百態的一面鏡子。當個人喜惡被攤放在眾目睽睽之下,它必然會引起爭議,但不曾親臨現場的人,很難體會那些因愛情的戲劇性而引發的熱淚,如同狄德羅所說的:只有在戲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壞人的眼淚才融匯在一起。

民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達310.4萬對,比去年同期多出20.5萬對,離婚率高達43.53%——這個讓人沮喪的數據,可管窺到婚姻背后有多少雞飛狗跳。
但與此同時,電視上相親節目的熱度從未消褪,形形色色的單身男女仍然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
可見,逐漸擴大的單身社會,并沒有磨滅年輕人對愛情的熱切憧憬?!霸谖磥?,婚姻或許不是剛需,但愛情仍然會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感需求?!泵戏钦f。

《非誠勿擾》這個國民級的相親節目,他一做就是十年。在采訪中,孟非說他很怕別人讓他回顧十年里印象深刻一些人和事,因為跨度太大,回憶也太深。
十年中,這個舞臺服務了超過一萬個來相親的人,光是回來報婚訊的,就有190多對。最多的時候,他一年做了104期,每次都是一天錄兩期,一期就要站4個小時?!八宰鑫覀冞@一行很容易有靜脈曲張?!?/p>
自2010年1月15日起,舞臺上藏匿男嘉賓的那個升降臺,就像一個充滿未知的扭蛋機,BGM一響起,全場的眼睛都盯緊了那個小門。
孟非深知公開相親并非一件輕巧之事。各方博弈,展示個性,過程有多難堪,尋找愛情的路就有多艱難。在她們當中,最久的女生在臺上站了有小半年,在臺上自信體面,但心底的焦灼孟非都知道。

如今十年過去,一個節目的基本樣子還在,但對于一個女孩子而言,十年青春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孟非感慨,節目開播時他的女兒還在讀小學,如今已經大學畢業——他有著雙重的“老父親”心情。
在《非誠勿擾》十周年返校日特別節目上,不少男女嘉賓返場。看著曾經在舞臺上娉婷裊娜的女孩,如今牽著愛人的手,帶著孩子回來,孟非的一腔熱淚就開始在眼眶打轉。
他在臺上看了無數次聚光燈熄滅,女孩悉數下場,但還是第一次看見她們素面朝天地回歸柴米油鹽中。從這一個個家庭身上,他感受到了流淌的時光。

孟非說自己做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一件普通的事做了十年。但其實把握一個相親平臺的調性很難,需要拿捏得當,才能讓每位嘉賓明白自己是一個真實的、正在期待愛情來臨的人。
這也是孟非一直強調的分寸感?!斗钦\勿擾》擁有龐大而復雜的人群樣本,不同個性、不同身份的人登上舞臺,有時候會讓人捏一把汗?!坝龅揭恍в忻黠@惡意的言論,不管是誰,不管什么播出效果,我會立馬遏制。”

孟非之所以能把《非誠勿擾》做到國民級,首先在于他曾是一個記者。
一個新聞人操刀一檔相親節目,會折射出一個社會的縮影,再層層疊疊地墊出文化質感。這是《非誠勿擾》很獨特的優勢?!白鲇浾吆妥鲈吕?,本質上沒什么不同,都是問人問題,促進溝通。”孟非說。
孟非私下里從沒做過媒人,但他在《非誠勿擾》的舞臺上一嶄露頭角,就展現出在《南京零距離》九年半的功底,提問不動聲色,話題有很強的共情力,隨時把飄遠的話題不著痕跡地拉回來。

他也有記者那種核實來源、追求真相的勁兒。有男嘉賓在臺上說“魯迅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孟非就打斷道,“這句話是一個叫但丁的人說的”;
再有男嘉賓賣弄《紅樓夢》中賈寶玉寫給晴雯的祭文,把《芙蓉女兒誄》的誄字念成“mo”,孟非就糾正說那念“lei”,并把開頭的“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三句長詩順口背了出來。
孟非的觀點和話題,不僅限于嚴肅語境中。在抖音這種輕娛樂平臺上,孟非就可以產出渣男/渣女翻譯機,“當一個男生說,我跟她出去只是喝個茶,翻譯就是:喝的是綠茶,你被綠了”。這在網紅霸屏的年輕網民陣地戰中并不多見,有時甚至能沖擊抖音藝人熱度榜前排的位置。
這可以說是令很多記者艷羨的業務能力:在什么場子,就侃什么大山;沒有架子,卻滿腹段子。這亦是他曾多年獲評《新周刊》年度最佳主持人的原因。

孟非說自己不是社會趨勢家,但他也用心在觀察這個社會的變遷。在這十年期間,他發現中國的相親市場,有了一個明顯的走向——男弱女強。
這在他看來,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社會現象?!昂芏嗄猩簧吓_就說,我有八塊腹肌,是個暖男,會做好吃的飯,是個小奶狗,會講土味情話。可是‘小奶狗’有什么值得大肆傳播的呢?百無一用的溫柔?!?/p>
他感到困惑,覺得一個男人的特質不應如此局限,他應該有擔當,有力量,這樣表現出來的柔情才可貴,而不是遇到內心強大的女生就直呼“hold不住”。
相比之下,孟非覺得現下女孩的生活豐富多彩,精神世界也在走向一個愈加富足和獨立自主的階段。

在97年出生的女兒身上,孟非也看到了這一點。他經常跟女兒聊天,從她那里學到很多流行梗和好玩的事兒。但他從不給女兒關于婚戀上的建議,他覺得在中國親子關系中,最可怕的就是插手兒女的婚姻和戀愛,沒有邊界感。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坝袝r候她會主動跟我說和男朋友吵架了,不知道怎么回信息。我就會幫她出主意,模仿女兒的口吻給男孩回信?!泵戏切χf。
在十周年的舞臺上,女兒孟星亞也出現在大熒幕。她帶來了一份《給爸爸的平凡禮物》,是在清晨5點半摸黑爬起床,自己開車前往海邊收集的日出。她說自己不是浪漫的人,但仍愿意為父親做這種形而上的事情,想要帶給他一個“希望”。
這是她對一站就是十年的父親的美好祝愿。

從前,相親是一件相當隱私的事情。媒婆之間拐彎抹角,雙方長輩瘋狂試探,基本沒相親本人什么事兒,更不可能直截了當進入婚戀觀和人生觀的討論。
但近十年來,從電視相親再到軟件交友,相親的模式一直在朝著便捷方向升級。而《非誠勿擾》能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和熱度,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它并不著意在表面的風花雪月,而是在對人性的探秘上。

它與小說謀篇中的“人像展覽式結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臺上的24盞燈,就是一個觀察窗口,人物一個一個依次登場,形象與靈魂就在這個場景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它不刻意設置任何巧合的人物關系,人物只借助這個場景發生聯系,就像老舍的《茶館》一樣呈現出浮雕式的各式人像,刻畫出千奇百態的社會風貌,有劇場,有意外,也有深度的象征意義。
《非誠勿擾》十年,海外專場去了十二個國家,打造了一張“全球戀愛版圖”,在空間上更大限度地提供了追求愛情平等的可能。曾經有一位大山里的農村小伙,憑著一腔民族熱情打動了一位白俄羅斯女孩,還因此上了當地報紙的頭條,促進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此外,根據民政部最新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非誠勿擾》這種對愛情的反向探索,也具備必然的社會關注度。
孟非覺得,無論是單身社會來臨,或是相親模式的流水式更迭,其實都不會對節目造成什么困境,因為期待愛情的人并沒有減少。
這個節目甚至成為哈佛商學院第一個來自中國的傳媒課程案例。由于東方人的婚戀觀與西方人有著很大差別,哈佛對節目攜帶的超高樣本量和精辟解讀,都表現出濃厚興趣,特派研究小組對節目的緣起、想法以及錄制細節進行全方位調研。

做任何工作都會經歷厭倦期,孟非也不例外。《非誠勿擾》十年,聽起來真的很漫長,但他總是一邊吐槽,一邊又在每個錄制現場上被年輕的愛情惹得老淚縱橫。
從誕生到現象級,很多人的婚戀觀都伴隨著節目一起成長,孟非也自此具有符號化的含義,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奇葩說》的陳銘,也將在2020年加入新一年的《非誠勿擾》,屆時相親場和辯論場的碰撞,或許會揭開更多現代愛情的面紗。
原標題:《孟非:做記者和做月老,本質上沒什么不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