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蔡駿24堂寫作課》:一堂注重“實操性”的寫作教程
《海賊王》《午夜兇鈴》為什么能成為經典?《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為什么說“任何初稿都是狗屁”?怎么留住靈感?怎么寫好開頭?怎么積累素材?
“一年能產生一兩百個靈感”的懸疑作家蔡駿日前出版了新書《蔡駿24堂寫作課》,書中分為“寫作的前期準備——三種方法訓練聯想力”“謀篇布局的技巧——好的結尾是留白藝術”“寫作的進階提升——取舍有道方能成妙文”“保持專注的關鍵——方法比態度更加重要”四個主要部分,用到了諸多具體可感的案例,如在第二部分——謀篇布局的技巧中,蔡駿分析了諸如在《黃金時代》的寫作中為什么要用讓人聽得懂的詞,在《午夜兇鈴》中為什么設置了一個看過錄像帶的人七天內死亡的條件,以及以《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例,分析為什么好的結尾是留白藝術 ?
蔡駿也在《蔡駿24堂寫作課》中分享了很多寫作技巧,如從開頭到結局,怎樣煉詞句、控節奏,在閱讀的時候怎樣專注和取舍,還隨書附有一份寫作課思維導圖。這是蔡駿以近20年的寫作和10多年的行業指導經驗,梳理出的一套蔡式寫作法。
蔡駿是作家、編劇。已出版《無盡之夏》《鎮墓獸》《謀殺似水年華》《最漫長的那一夜》等三十余部作品,他的“蔡駿心理懸疑小說”已申請注冊商標保護。蔡駿曾獲梁羽生文學獎杰出貢獻獎、郁達夫小說獎提名獎、百花文學獎、《小說選刊》短篇小說獎等。蔡駿也以挖掘和培養新人為目的的“世界華語懸疑文學大賽”的發起者。
蔡駿19歲開始在上海郵政做小職員,一做就是10年,當“郵差”的那十年里,他也在進行著懸疑小說的寫作,2000年,他開始將自己寫的小說上傳到網站,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書《病毒》,2005年,他向工作了十年的單位提交了辭職信,也是這一年,他的《地獄的第19層》出版,寫小說掙來的版稅已經超過了他單位工資的幾十倍,這本書后來被改編成了由阿嬌主演的電影《第19層空間》。近些年,影視改編需求極大,他的一些許多小說陸陸續續影視化。
最近,記者對蔡駿進行了采訪,他由新書《蔡駿24堂寫作課》談及諸多關于寫作的問題。

“我的寫作教程更注重實操性”
“我一直以為寫作是不能教的,只能通過自己的經驗、閱讀,但是后來,我想若是有前輩能夠傳遞給我一些經驗,我或許能少走一些彎路,更好地做好寫作這個工作。”蔡駿談到這本寫作書的寫作源起時說。
他引用前人在論及《紅樓夢》的寫作技巧時談到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來說習得寫作技巧的重要性:“這是古典文學里,慣用的寫作方法,草蛇從草叢里爬過,不會留下足印,但肯定會留下痕跡,衣服里的灰線,平時很難看見,但卻是無比重要。這些隱晦的、難以被讀者察覺的線索和伏筆,是串聯小說的關鍵。有了細節,有了伏筆,一部小說才會面面俱到,無懈可擊。”而寫作者或者讀者把握不到這個技巧,就我無法更好地解讀小說。
寫作雖然是一種高度精神化的、向內的工作,但也并非完全無跡可尋,“寫作能力的提升并不全靠學習理論知識,還需大量的練習和模仿。回顧古今中外作家的寫作經歷,你會發現,人類寫作歷程堪稱一部模仿史。無論是散文、詩歌寫作,還是小說寫作,一開始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與模仿。通過對經典作品的模仿,我們能夠學習怎樣寫出靈活地道的句子,更好地理解段落的層次性和邏輯性。”
“這本寫作課不是一個理論性的書,它更加偏重于實踐,更加的偏重于我的個人經驗,不像說教程那樣會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規范來做,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細致的操作,比如說怎么起名字或者是用一些梗。”蔡駿說,“但是新手寫作者要做的,不是復制那些成功作家的寫作方式和習慣,而是要去拆解成功作品的寫作亮點和技巧,在拆解中學習,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
《蔡駿24堂寫作課》中有許多“實操”的案例,比如利用人物情感來推動情節的發展,來完善故事的架構的方法,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就是將主角的復仇欲望作為故事核心,搭建起的整個小說架構。美國文學史上的不朽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也是用了這種手法。“他將蓋茨比對黛西強烈的愛意與欲望,設定為讀者理解主角過激行為背后的邏輯基點。因為這樣,大家才能明白蓋茨比,抹掉過去只為讓愛重來的可貴之處——蓋茨比去販賣私酒,努力成為上流社會的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獲得黛西的歡心。”
讀書同樣重要
蔡駿談道:“恐懼創造宗教的同時也創造了文學。《圣經》大概是古代猶太人最早的文學作品。有趣的是通天塔的故事,既是神對人的恐懼,也是不同人群(部落、族群)之間的恐懼,因為操著不同的語言,無法溝通與交流,乃至于互相恐懼互相敵視,產生了族群與族群之間的殺戮和戰爭,又產生了最終超越族群的崇拜與信仰。宗教在集體的層面為我們解決恐懼,而文學在私人的層面為我們解決恐懼。”
蔡駿列舉了很多文學用于解決恐懼的案例,如《老人與海》是對衰老的恐懼,既不服輸,更不服老,反而證明那恐懼是實實在在的,《乞力馬扎羅的雪》也是一部充滿恐懼,對抗恐懼的小說。加西亞·馬爾克斯夢見自己的葬禮——流亡歐洲的拉美作家們久別重逢,歡聚一堂,都是他的老朋友。葬禮結束,所有人都散了,大師想陪他們一起離開,卻被朋友提醒了:“你是唯一不能走的人。”直到這時他才明白,死亡就是再也不能跟朋友們在一起。馬爾克斯寫了一系列“歐漂”故事,并以十二個短篇小說結集出版為《夢中的歡快葬禮和十二個異鄉故事》也是出于死亡的恐懼。
蔡駿在《蔡駿24堂寫作課》的第三部分中反復帶讀者去咀嚼幾部經典巨著,解讀這些名著受人歡迎的原因所在,解讀故事的認同,解讀敏感,同時也是將他心中的文學按照自己的方式重述給讀者。
他的書里所借鑒的大師包括海明威、史蒂芬·金、馬爾克斯、王小波、張愛玲等。所節選作品也都是極具參考性的經典,如《老人與海》《了不起的蓋茨比》《小徑分叉的花園》《黃金時代》《白夜行》等等。蔡駿認為,這些作家無一不是寫作專家,是遣詞造句以及邏輯論證的高手。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可圈可點之處非常多,是很好的學習模仿材料。
關于讀什么書,是否要區分好書爛書,蔡駿說:“其實我不會簡單去劃分好書爛書,首先我會去劃分他到底是什么類型、什么題材。在這個基礎上,在同一類型同一題材里面我再去看這個作家有經驗還是缺乏經驗。有的作家其實是有才華的,但因為缺乏一定的寫作經驗,所以寫起來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并不代表這個作品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一般不會很武斷的去劃分這個標準。當然了,一些好書大家是有公認的,我們公認的一些非常優秀的作家的一些作品,比如世界名著、經典文學是經過時間的檢驗沉淀下來,這個當然是有一定的標準。”

蔡駿說,書中的內容不局限于懸疑小說寫作,任何類型都可以在這里面找到相關的經驗。“我們拋開純文學不說,所謂的類型小說就是指可以被歸類的,目前寫作確實有一種趨同性問題,但是我在《二十四堂寫作課》里面有意提出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和類型,以及一些寫作的觀念和想法。我自己寫作是風格是比較多變的,總是不斷在嘗試去突破自己。所以我給大家所提供的樣本、提供的思路,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其實是有助于大家去打破這樣的一個趨同性的寫作趨勢。”蔡駿談道。
“任何類型都會對想象力的要求比較高,比如懸疑首先要設置一個懸念、最終解開懸念。對我們的要求不僅僅是想象力,還要有一定的理性的思維和邏輯思維邏輯思維,如果說懸疑小說有什么需要格外被突出的技巧,大概就是一定的理性基礎,尤其你寫到一定階段之后,你要控制自己、要有一些反思總結,甚至要有一些節制。”蔡駿說。
蔡駿最擅長的就是懸疑驚悚小說。懸疑小說跟普通的寫作不同的是,它需要擁有更吸引人的開頭,中間節奏把握更精準,要時刻抓住讀者,讓讀者一直在自己的故事中,用自己的故事邏輯進行思考,另外在伏筆方面,更是伏線千里,在結尾之處,更是要做到余韻更濃。
“我覺得很幸運的是我一直保持著寫作的欲望和沖動,經常會不斷地有新的故事產生、新的靈感產生。我可能每個星期都會去構思記錄一兩部甚至兩三部新的小說的靈感。慢慢積累,可能每年都會積累一二百個新的小說靈感,有長有短。當然,這些靈感絕大多數我可能不會最終寫出來。人的時間有限,只能選擇其中的極少數,覺得最成熟的、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的寫出來。”蔡駿談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