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天盛筵”背后的海南產業布局:發展游艇業,力推自由港
“海天盛筵”也是一張經濟晴雨表。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在現場采訪時發現,今年參展商少于往年,不少品牌只把游艇停泊在碼頭,供購買者和訪客參觀,但并未設立專門展廳,此舉只為“減少開支”。
“的確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但我看到的是未來。”海天盛筵創辦人、鴻洲集團董事長王大富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讓他堅持辦展的動力來自中央提出讓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
當地政府也正在看重“海天盛筵”對推動游艇和旅游發展的價值。
今年海南省政府對于展會支持力度明顯大于往年,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首次作為主辦單位,提高了活動的官方色彩。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路,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徐斌,海口海關關長施宗偉,三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鐵軍,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志強,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劉成,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彭偉及省直、中央機關駐瓊單位及三亞市政府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出席開幕儀式。
“海天盛筵已成為海南和三亞一張亮麗的名片。”李志強發言時稱。
陳鐵軍對澎湃新聞表示,“三亞作為濱海旅游城市,如果用游艇為載體發展旅游,讓游客感受大海的魅力,肯定是旅游的新業態。”

曾經“尷尬”的游艇業
“海天盛筵”匯集許多奢侈消費的產品,最核心的還是游艇,它們停泊在碼頭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伴隨經濟快速成長,中國涌現出具有購買力的新富階層,由此也吸引許多國外游艇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但品牌商很快面臨“尷尬”——中國購買者不但要繳納各種高昂的關稅,還不能在海洋自由航行。
“關稅對游艇銷售有一定影響,有的客人會選擇去香港、泰國、新加坡或馬來西亞買船,尤其是買大船的客人,畢竟可以節省將近三分之一的成本。”上海一家游艇經銷企業的市場部經理許楷檸對澎湃新聞稱。
《南方日報》2013年一篇調查報道稱,2006年游艇特別消費稅開征以后,游艇業界負面反應很多,無奈之余,開始尋找避稅途徑,由于規范和法規的欠缺以及稅收細則的不明確,造成游艇特別消費稅的征收不統一、不規范。
上述報道還援引業界人士說法,“大多數游艇都是以公司名義擁有,極少數游艇是以個人名義登記注冊,大多以繳納營業稅規避特別消費稅。”
“香港很多泊位已被內地投資者購買了。”一位來自深圳的游艇經銷商對澎湃新聞稱。許多內地富豪無法承受稅務之重,只能到海外購買和注冊游艇,以減輕壓力。
中國沿海部分地方也在試著開放游艇自由行,吸引更多外籍游艇入境,促進當地游艇產業發展。
2016年11月23日,中山市與澳門的“游艇自由行”開通,就吸引了不少內地客戶前往澳門購買游艇。
為發展游艇產業,三亞也希望有所突破。
根據《海南日報》報道稱,為方便外籍船只入境,2017年12月在三亞市政府領導和組織下,由三亞市融資擔保公司、港務局和鴻洲國際游艇會合資成立一家游艇服務公司,承接外籍船只入境三亞的擔保業務,有效解決以往外籍船只入境擔保金高、入境手續復雜等多種難題。
上述舉措提升外籍船艇入境三亞的吸引力,也讓三亞成為中國游艇成長較快的城市。它給中國游艇購買者提供一條路徑——到國外買游艇,轉而在三亞停泊,最后在南中國海航行。
“每年都會增加超過百位數的游艇。”三亞市政府一名官員對澎湃新聞稱。
2019年1月,海南省在全國首先實行實時境外游艇入境關稅保證保險制度。中新網報道介紹,該項制度的實施大幅降低了境外游艇入境成本。以一艘價值2000萬的外籍游艇為例,未實施關稅保證保險制度前,該游艇入境需向海關先繳納760萬的稅款擔保,實施關稅保證保險制度后,該游艇入境30天,只需向保險公司支付1萬元保費,由保險公司承擔稅款擔保責任。
為什么海南省如此看著游艇產業呢?
從自然條件來看,海南省面積3.5萬平方公里,腹地廣闊;海岸線總長度達1944.35公里,2倍長于中國香港海岸線,是新加坡海岸線的9倍,坐擁68個優質的自然海灣,沿海島嶼達600多個。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海南省被定位為“國際旅游島”后,當地政府一直在尋找旅游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游艇產業成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明星級產品。
事實上,海南省一直傾力發展游艇產業,但受行業變動和監管政策影響,游艇業處于尷尬狀態。
為提振游艇產業發展,海南省長沈曉明2017年曾多次實地調研游艇企業,并召開游艇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并明確游艇產業定位——把海南國際旅游島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游艇消費目的地、世界一流的游艇品牌展示窗口和國內游艇產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很顯然,海南省把自身作為游艇產業進入中國的窗口,并將游艇作為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和產業戰略的抓手,力爭形成臨海裝備制造、現代海洋、游艇和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新興產業。

自由港關鍵是“自由”
2019年10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成立海南省推進郵輪游艇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通知》,要求不斷優化郵輪游艇產業發展政策和營商環境。
最讓外界關注的是,該領導小組由海南省副省長王路和苻彩香任領導小組組長,可謂“高規格”。作為海南省政府推進郵輪游艇產業發展的議事協調機構,小組職責是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推動郵輪游艇設計、制造、消費、維修和培訓等產業發展,而戰略目標是——將海南逐步建設成為“郵輪游艇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海南作為自由港,最關鍵是自由,交通運輸的自由,人員往來的自由。”陳鐵軍對澎湃新聞稱。
2018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升高端旅游服務能力在游艇領域的舉措包括:簡化游艇入境手續;允許海南對境外游艇開展臨時開放水域審批試點;實施瓊港澳游艇自由行。
這相當于中央給海南發展游艇產業指明的方向。
2019年6月,海南省也出臺《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瓊港澳游艇自由行實施方案》,主要為化解游艇業長期存在“進來難”、“手續繁”、“成本高”和“不便利”等多種難題。
“這對香港籍船舶有好處,尤其是買大船的客戶。”許楷檸稱。
今年7月13日,香港籍雙體帆船“DU”由三亞入境,成為瓊港澳游艇自由行首條進入海南的香港籍游艇。
澎湃新聞采訪獲悉,瓊港澳游艇自由行實施以來,不但吸引了港澳籍游艇停泊,還吸引了不少外籍游艇造訪。
“讓外國游艇進出自由,這已是邁向自貿港游艇產業第一步了,伴隨政策和水域更多開放,我相信會有更多國家游艇進入三亞,乃至進入到海南其它開放性水域,極大促進海南游艇產業發展。”陳鐵軍對澎湃新聞稱。
三亞的城市定位是——“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因此發展游艇旅游、游艇產業也是重要內容。
陳鐵軍稱,三亞將致力于游艇旅游中心、賽事運營中心、船舶維修中心、行業監管中心、游艇培訓中心以及交易中心的建設,以此形成世界級的游艇港集群。
根據當地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迄今為止,三亞已建或在建游艇碼頭10余個,游艇俱樂部30余家,碼頭停靠各類游艇382艘(境外游艇46艘),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游艇停靠地。而當地最大的鴻洲游艇會已建成了400多個泊位,日均停泊近300多艘游艇,沿著粵港澳大灣區海岸在深圳建立170個泊位,計劃未來在珠海桂山島建設800個泊位。
在海南游艇產業布局中,“海天盛筵”的角色更像是產業平臺。
“我們正在推動游艇租賃旅游,把私人游艇和俱樂部、旅游公司進行合作,私人游艇可以租賃給游艇俱樂部,由俱樂部組織游客出海旅游。作為政府,我們正在申請由國家和省里劃定出海旅游的區域,讓三亞多一種新的休閑旅游方式。”陳鐵軍對澎湃新聞稱。
游艇市場也在悄然生變,從以高端和奢侈消費為主轉向大眾市場。
近年來,三亞主推的游艇旅游呈不斷上升趨勢。“今年游艇旅游有100萬人次,我相信未來三年內,能達到500萬人次。”王大富稱。
在游艇業者看來,海南想要打造世界級的游艇港集群,無論在制度創新,還是硬件配套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例如大力建設公共碼頭。2016年8月,海南省政府發布《海南省促進郵輪游艇產業加快發展政策措施》規劃稱,海南省將加大海口、三亞國際郵輪母港和游艇公共碼頭建設力度,到2025年,全省計劃建設公共游艇碼頭23個、泊位14325個。同時取消船舶港務費、特種船舶和水上水下工程護航費、船舶臨時登記費、船舶煙囪標志或公司旗注冊費、船舶更名或船籍港變更費、船舶國籍證書費、廢鋼船登記費等七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再比如核定承載人數的限定。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游艇安全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乘員定額12人以上的游艇,按照客船進行安全監督管理”。
上述規定相當于把游艇定員無論大小都限制在12人內。“是否可以根據游艇檢驗時的安全系數、各項指標等,更為科學全面地確定游艇承載人數呢?”一位來自青島的游艇業者對澎湃新聞表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