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首次走出日本的唐招提寺文物說起:遙想鑒真與大唐

宋琳
2019-12-17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 古代藝術 >
字號

12月17日起,“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鑒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這也是唐招提寺文物首次走出日本,展覽以鑒真和尚親手營造的唐招提寺為時空背景,遴選唐招提寺珍藏的為供奉鑒真東渡帶去的舍利的“金龜舍利塔”(日本國寶)等5組與鑒真相關的文物并以情境交融的形式展出日本名畫家東山魁夷為寺中供奉“鑒真和尚像”的御影堂繪制的68面隔扇畫。

在參觀有限的文物之外,位于日本古城奈良的唐招提寺有著怎樣的歷史,與唐代“鑒真東渡”有著怎樣的關系?除了上博展出的文物,還有哪些精品與國寶?

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唐招提寺初建之時日本孝謙天皇(749-758年在位)題寫的木匾額

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觀眾在觀看鑒真東征圖卷

每當感嘆盛唐建筑風華的時候,我們都會把目光投向日本奈良,畢竟那里保存了最多的唐風建筑,連同那些珍貴的歷史圖檔、代代相傳的營造工藝,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而唐招提寺,便是這瑰寶中的一顆明珠。

唐招提所在原是一座親王舊宅,綠樹環繞,獨享一份幽靜和安詳。且借用日本繪畫大師東山魁夷的文字,來營造起建筑的想象“寺院這塊地上的自然環境原本就富有日本風情,而在天平時期,建造了洋溢著異國情調的唐式大型伽藍。彼時,料想自然環境之美黯然失色,而美輪美奐的建筑、金碧輝煌的佛像令人嘆為觀止。然而,悠悠千載時光,致使建筑洗盡鉛華,變得古樸典雅,而草木則一片蔥蘢;從而見到如今自然與建筑的協調之美。”這也許是古老建筑令人著迷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唐招提寺在日本佛教界的地位崇高,是日本律宗總本山:而它的緣起,還得從唐代“鑒真東渡”說起——

鑒真東渡

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從初唐直至唐末,前后跨越200多年。除了官方代表外,每次都會有大量的留學生和留學僧隨行,后者主要致力于文化的研習和歸國推廣。

當時的日本,佛教雖有戒律卻如同虛設;日本僧人們渴望德高望重的唐土高僧,去幫助他們施行正式的授戒制度。公元733年,第九次遣唐使團中的兩位日本僧人普照和榮睿,便是帶著這個使命踏上了征程。

兩人先后在洛陽和長安學習佛法,十年后終得機會在揚州大明寺,聽到鑒真大師講經,十分感動,立刻提出東渡的墾請。鑒真當時五十五歲,身體健碩,已經是名聲廣播的高僧了。

他環顧眾弟子,詢問是否有人愿意前往;那時候,橫渡日本需要經過數月的海上航程,極其危險;眾人默不作聲,面露難色。于是鑒真說“為了佛法,縱使海天遠隔,滄海浩森,也不應戀惜身命,你們既然不去,那末,我去吧!”

就是這樣一句簡短的承諾,竟是未來十數載的曲折磨礪:五次嘗試,五次失敗,并經歷了榮睿身故他鄉、鑒真雙目失明、隨行者散失或退卻、被捕及出逃,等等無數劫難。

當眾人終于抵達日本難波港,距離最初的承諾已經有十二年:而普照和尚也從青年變成了中年,鑒真更加是六十六歲高齡了。今天的我們,已經無法想象,為了信念和理想,為了佛法的傳揚,可以怎樣的堅持和努力,可以怎樣的將一切置之身外。

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東征傳繪卷》局部   澎湃新聞  圖 

《東征傳繪卷》局部 澎湃新聞  圖 

正在上博展出的15世紀日本畫家所繪《鑒真像》局部  澎湃新聞 圖

日本文學大師井上靖,在戰后年寫過一部歷史小說《天平之甍》,描繪的就是這段前赴后繼六次東渡的歷程。小說給予鑒真和尚極高的評價,尊他為日本文化的恩人。

“甍”,屋脊之意,寓意鑒真是天平時代日本文化的脊梁。而小說的結尾,很浪漫的將唐招提寺主殿上的鴟尾,描繪為普照和尚收到的意外禮物:也許是曾經一起修習,如今留在異國他鄉的僧友對故土的懷戀?作者筆下留了懸念。

公元754年,經過重重磨難到達平城京(奈良古稱)的鑒真,立即著手在東大寺大佛殿前開設戒壇,為圣武孝謙兩天皇及眾多高僧授戒。雖然當時的日本已具備了佛教國家的意識形態,但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當屬鑒真大師。天皇贈賜鑒真“大僧都”一職,統領日本所有的僧侶,創立正規的戒律制度。而他的眾多弟子也將他的衣缽延續傳承。

不久之后,天皇贈賜城西土地建設唐招提寺。這其中原委,據史書記載,是和日本皇室政治派系斗爭有關,看得出鑒真在日本的傳授之路也非一帆風順。而唐招提寺,就是在這樣一個情形下產生的。

鑒真和尚自己對唐代建筑、建造及造像工藝十分熟悉,佛教史籍中說他先后十年間曾營造寺院八十余所,造像無數。與他同行的,除了佛門弟子,更有“玉作人、畫師、雕檀、刻鏤、鑄寫、綉師、修文、鐫碑等工手”。這些能工巧匠正是建造唐招提寺和佛像的主要技術力量,而他們所留下的,是日本、乃至世界最為寶貴的唐風建筑和造像遺產。

除了為日本帶來盛唐的宗教、建筑和造像技藝,鑒真更將先進的醫藥、書法、繪畫等,一并傳播到日本,對日本文化影響十分深遠。因此日本人對他很是尊敬,亦將他置于日本文化史中崇高的地位,尊稱為“鑒真大和上”。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的整體規劃依照傳統中式寺院的中軸線延伸及東西對稱的模式,但根據地形和原有建筑布局有所調整,從這張手繪圖可以感受到并非嚴謹的對稱模式:

唐招提寺導賞 @《唐招提寺之路》

當初的建造模版完全來自于盛唐時期的建筑風格,也就是鑒真大師和東渡來的弟子、工匠最為熟悉的形式。經過上千年的風雨,若干次的改造,部分建筑和最初風貌已有所差別,所幸建筑風格基本留存,從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大唐建筑的風韻。

南大門

南大門 @唐招提寺官網

南大門匾額 @唐招提寺官網

南大門的梁和柱都漆成朱紅色,和內部建筑有所區別。大門上方懸掛匾額“唐招提寺”四個大字。據記載,是孝謙天皇根據鑒真和尚帶來的王羲之的書法,模仿書寫而成,賜予寺廟。原作如今保存在新寶藏庫內。

金堂

金堂 @唐招提寺官網

從南大門進入,踩著石子小路前行,正對面就是“金堂”。這座流傳了一千二百年依然風采照人的建筑,是當初鑒真和尚主持修建的主殿之一。從這張正立面照片中,很清晰的看出屋面部分占到了整體建筑高度的約一半左右,這是典型的唐宋建筑比例。

單層廡殿頂,醒目的鴟吻,七開間的外立面,粗壯有力的木色圓柱,和白色墻身形成強烈對比反差。梁思成先生曾撰文,比較該建筑和中國南禪寺以及建造初期原始圖則的差異,說明在后來的改造中,屋頂坡度有所增加,比例微小改動;但先生認為,這并不影響這座建筑作為唐風建筑的典范,而被欣賞和贊美。

盧舍那 @唐招提寺官網

千手觀音 @唐招提寺官網

藥師如來 @唐招提寺官網

殿內正面三座大佛挺拔而立,分別是中央的盧舍那大佛,和位居兩邊的千手觀音及藥師如來。除藥師如來,其他兩件都是奈良時代的最初佛造像,保存完好;而千手觀音真的是有近千只手,雕工細膩。

藥師如來的建造年代發現,有一則趣聞:在昭和時期進行維修的時候,工匠們在藥師如來左手掌中發現三枚錢幣,推斷建造年代一定是與錢幣同期或之后,因此得知大約是9世紀(平安時代初)的作品。除了盧舍那大佛是脫活干漆外,另外兩尊皆為木心干漆制作。

四大天王,木刻 @唐招提寺官網

四大天王像,分列兩邊,均為木刻,真人大小,生動活現。與明清類似造像比較,身材更為矯健和人性化。原本的色彩因為年代久遠已經脫落,露出了木的本色,反而更添古趣。

金堂曾在文永7年(1270年)、元亨3年(1323年)、元祿6 – 7年(1693年 – 1694年)及明治時期修復過,而從2000年開始的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平成大修”:長達4,000多個日夜的精雕細作方得完成,看得出工匠們的良苦用心。首先是請出佛像,一一拆解,單單拆出的953件觀音手已經頗為壯觀;接著是建筑構件的拆卸、清理、加強、修補和復原。

中國古建筑無需一釘一鉚,完全是構件彼此契合搭建而成,這種設計為修復和復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只要知道構造原理和搭建順序,古物件可以完好的分拆組合。這巧妙的構思,是今天機械轟鳴、硂石傾倒完全無法比擬的,只能說后者契合了速度和數量的時代需求。

日本古建修復的傳統是盡量保留可以使用的古物件/材料部分,因此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當年建造的材料痕跡。比如,屋脊上的左側的陶制鴟尾,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古物且完好無損,那簡潔有力的造型十分具有唐代風范,如今大修后保存在新寶藏庫中;拆卸下來的地基木柱,經生物分析,也是當初鑒真和尚修建年份的木材。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對建筑和技藝傳承保留,對建筑原始材料的珍視,難能可貴。

金堂鴟尾 @唐招提寺官網

講堂

講堂 @唐招提寺官網

講堂,位于金堂后面,秉承了奈良上代寺院的特點,是傳經布道的場所。歇山屋頂及九開間的形制,形態比金堂更加舒展。和金堂不同的是,講堂并沒有外廊的設置,柱子和白色墻面對中設置。

這座建筑是鑒真大師在創建之初,由宮廷賜予的平城宮的東朝集殿遷筑而成的。占地一百公頃的平城宮城址上現如今已是片瓦無存,這一建筑成了唯一留存。通過它可窺得當時宮殿建筑的面貌。講堂內部安置了本尊彌勒如來(鐮倉時代)持國和增長二天立像(奈良時代)。

彌勒如來坐像 @唐招提寺官網

持國天立像 & 增長天立像 @唐招提寺官網

鼓樓和鐘樓

鼓樓 @唐招提寺官網

鐘樓和鐘 @唐招提寺導賞片段Youtube

鼓樓是建筑群中唯一的兩層構筑,小小的坐落于金堂和講堂之間。雖然規模不大,卻是歇山頂的設計,并在每一層設計有室外平臺一周供駐足觀賞。與鼓樓相對應的是鐘樓,單層建筑,掩映在蔥綠樹叢中,古意十足。內有一口古銅鐘,在節慶的時候大家仍然喜歡來這里聽聽鐘聲,祈愿祝福。

最初鼓樓是藏經的地方,鐮倉時代重新建造,現在用來存放舍利。據史書記載,鑒真當初攜帶“如來肉舍利三千粒”,悉數獻給了天皇,其中部分就收藏于此。當初盛舍利的琉璃舍利壺仍在,甚至連彩絹的外包裹也被完好保留,成為藏品。

在鐮倉時代鑄造了一座金銅的龜舍利塔,用于盛放舍利壺。這件器物造型別致,昂首小金龜為底座,上承蓮花寶座,之上是塔身和塔檐,塔身鏤空雕刻,曼陀羅花飾環繞塔身。據傳,鑒真東渡時在海上遇到風浪,舍利壺跌入海中,龍神化做龜,守護舍利并交還。此塔亦有敬拜龍神之意。

金銅舍利塔 @唐招提寺官網

白琉璃舍利壺及彩絹包裹 @唐招提寺官網

鼓樓撒團扇 @唐招提寺官網

鼓樓還有一項傳統:每年5月19日的“撒團扇”。起源是鐮倉時代的覺盛上人,“寧被蚊子叮咬也不肯殺生”,于是弟子們在大師圓寂后,想出了在其靈位供奉團扇的方法。此后每年大師的忌日,便沿襲成為“撒團扇”的傳統活動。

當日,僧侶們會先拜祭大師,之后便站在鼓樓二層的平臺上,將團扇拋向下面的信眾。大家紛紛舉高雙手,希望接到團扇,接到平安;即使沒有接到的,在熱烈的氣氛中也可以感受到祝福。

禮堂,經藏和寶藏

禮堂 @唐招提寺官網

經藏和寶藏 @唐招提寺官網

離開中軸線,向東側望去,是一座南北向延伸的修長建筑——禮堂。同樣是歇山頂和九開間的形制,有一圈圍廊。遠離了參觀人眾,這里顯得格外清幽,也正適合作為僧眾潛心修行的場所。

在禮堂東側,一南一北兩座小小的建筑,是經藏和寶藏,均是曾經的親王府建筑舊物,比唐招提寺的建造年代還要久遠,古意盎然。兩座建筑都采用了架空抬高的做法,是考慮了倉儲的防潮防蟲的功能。建筑主體則是木條疊建而成,可以明顯的看出與主體建筑的不同。

御影堂

御影堂 @唐招提寺官網

這是筆者非常喜歡的一座建筑,雖然它位于整個建筑群的最北端,還是要提前來講。這座建筑比主殿似乎更顯灑脫,屋頂舒展深遠,坡度及其和緩,屋頂在墻身深深的投影,幾乎蓋住了整個墻面。開間比例寬扁,窗扇修長,整體建筑比例大氣雋永。

據記載,這座建筑是舊一承院的正殿,原建筑建于10世紀,后毀于大火,江戶時代(十七世紀)重建,之后多有其他用途日漸破敗。最終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決定原建筑遷移到唐招提寺并按照江戶時代樣貌重建。所以,今天看到的建筑形態,是和江戶時期比較一致的。

筆者一向認為,藝術的風格和時代的風貌是息息相關的,建筑亦是如此。在開明昌盛的唐代,建筑風格大氣疏朗;在科技發達婉約精致的宋代,建筑風格開始巧形精致;而清代封閉壓抑的統治氣氛中,建筑也愈加小氣局促,格局盡失。

由此推及,來看這座御影堂的建造年代,非常相宜。江戶時代,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正是經濟發達、創作紛呈、多姿多彩的盛世,產生這樣大氣磅礴、雋永美奐的建筑也不足為奇了。

建筑周邊的景觀,是典型的日本園林風格:白色碎石的地面,粗曠的石板路,建筑前左右并置的松樹造景,以及四季不同的花卉和樹植,恬靜而清幽。將鑒真和尚的造像在這里供奉,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

鑒真像 @唐招提寺網站

因為失明,鑒真大師雙目緊閉,靜坐沉思;然而他又仿佛洞悉一切,直看到你的心靈。平和慈祥的面容和微微抿起的雙唇,給人安詳之感。歷經歲月洗禮的袈裟,似乎在訴說著東渡的路途艱辛和傳播佛法的重重困難。

據說此造像在鑒真大師生前已經開始塑造,并且由和他朝夕相處的弟子和工匠們完成,難怪有一點點超真實的感覺。

御影堂障壁畫《山云》 @唐招提寺官網

御影堂另外一處值得駐足的就是東山魁夷先生創作的障壁畫了。1970年歲末,東山魁夷先生收到唐招提寺的邀約,請他幫忙制作御影堂的障壁畫。在此之前,先生已經完成了東宮御所壁畫《日月四季圖》和皇居新宮殿壁畫《黎明潮涌》,聲譽正隆。

然而,面對這座千年古寺,先生還是非常敬畏,因此花費若干年的時間考察、感受、探索。這些心路歷程,均收錄在先生的散文集《唐招提寺之路》中,真切感人。

東山魁夷先生是日本戰后非常知名的風景繪畫家和散文家,筆者在讀《唐招提寺之路》的時候,感覺真的如沐春風,文筆十分優雅。當然這和林少華先生的翻譯功力亦分不開。先生的畫作很有禪意,無論什么風景,在先生筆下便安靜了下來,優美而絕無喧囂之感。

御影堂平面障壁畫分布圖 @豐田市美術館

從上面這幅障壁畫分布圖可以看出,最大的篇幅是位于主殿正廳的《濤聲》。據先生自述,除了需要考慮壁畫和房間的空間關系外,局部打開隔扇門,透視到內側房間的重疊效果也要考慮。步步思量,唯恐不周,難怪整個創作過程前后達十數年之久。

為了創作,東山先生跑遍了日本的山山水水,甚至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后者也成為內間三幅作品的主題:《黃山曉云》《揚州薰風》和《桂林月宵》。風景的壯闊、四季的變換,讓先生對自然有了新的感悟,這種思路也滲透到了畫面當中。

單色系繪制,層次豐富,靜態和動態的風景彼此呼應;雖處于室內,卻仿佛置身山海之間—— 如先生自己的描述,似乎找尋到了“心內之故鄉“,也似乎感受到了鑒真大師當年不遠萬里乘風破浪的勇氣。

《濤聲》及遠觀內室的《山云》@《唐招提寺之路》

新寶藏

新寶藏 @唐招提寺官網

這座外觀平平無奇的建筑,卻是眾多國寶級藏品的容身之處。經過歲月洗禮的佛像或牌匾,如果已經不適合在外殿展出,就會收藏于此,得到更好的維護。除了上文提到過的“唐招提寺”牌匾和金堂的鴟尾外,有幾座早前放置于舊講堂的木雕佛像也是十分珍貴,均是奈良時代的作品留存:

如來形立像 @唐招提寺官網

個人十分喜歡這座如來立像:木刻的衣褶流暢優美,如假似真,健碩豐滿的體態挺拔而立,俊美非常。雖然首面和手臂已失,但仿佛多了一份殘缺的美感,如同我們欣賞斷臂的維納斯,只會感受其美好的一面。

藥師如來立像 @唐招提寺官網

十一面觀音像 @唐招提寺官網

眾寶王菩薩立像 @唐招提寺官網

其他建筑、景觀

鑒真墓地-開山堂 @唐招提寺官網

鑒真講授佛法的戒壇 @唐招提寺官網

松尾芭蕉句碑 @唐招提寺官網

中興堂 @唐招提寺官網

唐招提寺除了是律宗總本山,得眾人參拜,本身的建筑群和植株也構成了一座風景園林。春季看瓊花,夏季觀荷,秋季賞楓,冬季禮雪:四時的景致變化,讓人們在其中體味自然的周而復始。中國古代以及日本文化中,對自然的敬畏,是很重要的主題。

依照節氣和紀念日設定的參拜祭祀活動,也會輪流定期舉辦,讓人們欣賞四時美景的同時,領悟佛法的意涵。新年敲鐘祈福,春季撒團扇,夏季鑒真大和上坐像開放日,秋季賞月和茶會,等等。

文化的傳承,和建筑的保育一樣,都是一件耗費心力卻功在千秋的事情。如何將文化中美好的東西代代相傳,是每個民族永恒的主題。只有文化,才是凝聚一個民族精神的根本;也只有文化,才值得我們前赴后繼不遺余力的看護守望。

參考文獻及資料:

《唐招提寺之路》(日)東山魁夷 著,林少華 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京都一年》林文月 著 ,臺北三民出版,1996

《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國唐代的建筑》梁思成

《大唐和上東征傳》(日)真人元開(即淡海三船),日本奈良典籍,779

《天平之甍》(日)井上靖 著,劉少玲 譯,臺北星光出版社,1985

唐招提寺官方網站 https://toshodaiji.jp/

注:作者系執業建筑師,從事建筑設計及建筑保育研究。本文原載于“博物館丨看展覽”,澎湃新聞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黃松
    校對:余承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贵宾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美女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牌数计算法| 真人百家乐官网斗地主| 大发8880634| 百家乐庄闲规则| 百家乐官网赢钱绝技| 最好的百家乐好评平台都有哪些 | 大发888 46| 百家乐官网高手论| 博威娱乐在线| 百家乐五种路单规| 百家乐官网如何看| 百家乐官网必学技巧| 威尼斯人娱乐城总部| 百家乐有哪些注| 百家乐官网开户送百元| 大发888怎么样| 新葡京百家乐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赌经| 德州扑克| 真人百家乐游戏软件| 机器百家乐官网软件| 曲靖市| 太阳城真人娱乐城| 百家乐输一压二| 24山认龙立向| 环球娱乐城| 如何打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博彩网络| 大发888贴吧| 金榜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多少点数算赢| 百家乐官网做庄家必赢诀窍| bet365体育投注| 發中發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免费百家乐官网追号软件| A8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网上百家乐官网有人赢过嘛| 百家乐官网现实赌场|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