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不敢看體檢報告,真是我們這代人的命嗎
前段時間,社交平臺上流行一句扎心的話——“八成90后不敢看體檢報告”。這個數據源自浙江電視臺《1818黃金眼》欄目的一組街采。采訪中,80%的90后都說自己不敢看體檢報告,“需要梁靜茹的勇氣”。

不敢看的背后,其實是對自己平日里的工作節奏、生活習慣心知肚明。與其看了難過且難以改變,干脆不如不檢。有網友就調侃,“不去體檢就沒有病”“體檢就是對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考驗”……
如果說,街采多少有些不嚴謹的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所做的一項調查,則更加能夠反映問題。該調查采訪了1979名18-35歲的青年,63.6%的受訪者害怕看體檢報告,60.9%的受訪者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
作為90后,我明白有人說的“作”。越是壓力大,越是要“作一作”,和三五好友啃火鍋、喝一喝,熬夜追個劇、蹦個迪,反而成了放松的方式。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加班中,如果不來點“刺激”,壓力總是難以排遣。
年輕人的亞健康現象,早在多年前就已顯露。而就在最近,真人秀《追我吧》嘉賓高以翔不幸去世,引發巨大關注。而猝死者能夠成為新聞人物的還是少數,真實的數據更加殘酷。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我國當年心源性猝死人數超過54萬,相當于每天因此離開1500人。另外,《齊魯晚報》2017年的一份報道稱,有數據顯示我國心源性猝死人群中,18-39歲的青年人占比達到43%。
數字是冰冷的,現象是沉重的。不僅是年輕人,一些進入中年甚至中老年的創業者、企業管理者,同樣面臨著巨大壓力、拖著亞健康的身體。那么,為什么現代人的生活條件更好、醫療更發達、人均壽命更長,勞動強度也不可能比農業時代強,但大家卻還是普遍過勞呢?
因為我們都是社會人。沒有人會和只懂吃喝拉睡的動物比,也沒有人會和古人比,大家只和自己周圍的人比,只按當下社會主流的評判標準行事。
以前的人,是為溫飽勞作,而現在的人,更多的是為更高品質的生活工作。只是很多時候,這種高負荷的勞作,又恰恰傷害了生活品質。人就是這樣一個矛盾體,一種欲望生物。
適當的欲望,是人類走向文明、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正是因為我們比普通動物擁有溫飽之外更多、更大的欲望,人類才走出了山洞和叢林,有了今天的成就。
而之所以又強調“適當”,是因為欲望過重就會演變成野心,如“人定勝天”,如“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欲望是無窮的,也就注定了人類的腳步從不停歇,甚至都不愿減速。
前不久,《奇葩說》有一期的辯論主題是“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這個節目還算比較溫柔,在工作的前面有意加了個“感興趣的”,而放眼現實,不喜歡自己所從事工作的人,大有人在。
節目中,“導師”羅振宇的一句話有如萬箭穿心:“996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命”。我不贊同這個觀點,我的答案是:知命不認命,惜命不拼命。
有人說,這個社會就是需要996,它是一種集體選擇的結果。或許,999后是社會客觀規律的產物,但客觀規律并不意味著價值正確。我們要有向前、向好的價值指向,而不是在承受的同時,也選擇認同。
所以,我們要有改變的追求,而不是自覺變成現狀的一部分。要知道,以個體自覺去推動群體改變,正是人類社會最有魅力的地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