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發布:成果涵蓋農業功能基因組等領域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11-20 11:09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湃 >
字號

11月20日,“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下稱“《報告》”)。

張合成表示,“農業重大基礎研究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源動力,科學界普遍認為,沒有長期性、穩定性的基礎研究,就不可能出現突破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p>

自2018年起,中國農業科學院開始開展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的遴選工作。“我們希望持續發布的年度重大科學進展信息,能夠成為我國農業科技人員勇攀世界農業科技高峰的導航儀,成為攻克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重大科學問題的風向標,大力推進我國農業科技的跨越發展?!睆埡铣蓮娬{。

據介紹,“2019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共同開展遴選。遴選工作以2018年中國各類科研機構正式發表的農業領域高水平科學研究論文為基礎,根據“前沿引領、開創卓越、重大突破”的遴選原則,經過初選、專家評審及推薦、綜合遴選和專家解讀等過程,遴選出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8年中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

10項成果涵蓋農業功能基因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防控、黏菌素耐藥性、植物抗病性機理等研究領域。

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團隊、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和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陳學偉團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團隊、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黎志康團隊等科研團隊的成果入選其中。

“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論壇旨在準確把握世界農業農村科技前沿動態和我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態勢,引領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方向,打造農業農村科技研討交流平臺,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重大進展具體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多重組學研究助力找回“失落的番茄美味”。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團隊主導,全面揭示了番茄育種中果實代謝物的變化規律,為植物生物學建立了多重組學研究體系,為番茄品質育種奠定了代謝生物學基礎,助力尋找“失落的番茄美味”。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1月在《Cell》發表。

2. 水稻自私基因挑戰孟德爾遺傳定律。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和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主導,通過圖位克隆、分子遺傳學方法和基因編輯技術,發現了控制水稻雜種育性的自私基因,闡明了秈粳雜交一代不育的本質,為創制廣親和水稻新種質、有效利用秈粳交雜種優勢提供了理論和材料基礎。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6月在《Science》發表。

3. 發現兼具提高產量與稻瘟病抗性的水稻基因。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和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陳學偉團隊主導,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主效基因既能提高水稻產量、又能增強對稻瘟病抗性的調控新機制,打破了單個基因不可能同時實現增產和抗病的傳統觀點,為高產高抗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新途徑。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在《Science》發表。

4. 發現兼顧產量與氮肥高效利用的關鍵基因。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團隊主導,發現了生長調節因子是植物碳-氮代謝的正調控因子,它與生長抑制因子相互之間的反向平衡調節,賦予了植物生長與碳-氮代謝之間的穩態共調節,為“少投入、多產出”的高產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培育提供了新基因資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育種策略,預示著新的“綠色革命”即將到來。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8月在《Nature》發表。

5. 我國主導的3000份水稻基因組重測序成果發布。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黎志康團隊主導,與國內外16家單位大協作完成“300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構建了全球首個近乎完整的、高質量的亞洲栽培稻的泛基因組,開啟了“后基因組時代的水稻設計育種”,體現了中國在水稻基因組研究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將極大推動我國農業領域的國際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發展。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4月在《Nature》發表。

6. 解碼陸地棉纖維品質和產量的遺傳秘密。

該研究由河北農業大學馬峙英團隊和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團隊主導,完成了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主要植棉國419份陸地棉核心種質的基因組重測序,為棉花重要性狀定向育種提供了較為精準的分子標記和基因資源,標志著我國在棉花核心種質重要性狀表型、新基因發掘等領域躍居國際領先行列。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5月在《Nature Genetics》發表。

7. 揭示亞洲棉在我國從南到北的分子演化規律。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廣團隊主導,利用三代測序技術對亞洲棉基因組進行升級,成功繪制了首張棉花二倍體群體的高密度變異圖譜,為亞洲棉在我國從南往北逐步演變提供有力分子證據,為其優異基因向陸地棉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5月在《Nature Genetics》發表。

8. 高效疫苗有效阻斷H7N9病毒由禽向人傳播。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主導,通過對家禽禽流感病毒進行大規模監測,對分離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進行系統研究,成功研發了H5、H7二價禽流感滅活疫苗,監測結果顯示疫苗免疫后有效阻斷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在阻斷人感染H7N9病毒方面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在《Cell Host & Microbe》發表。

9. 揭示可轉移性黏菌素耐藥基因如何污染人類食物鏈。

該研究由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院士團隊主導,發現在我國健康人群中,可轉移性黏菌素耐藥基因的流行率高達15%,為我國臨床用藥、耐藥性防控國家行動計劃以及畜禽養殖業抗菌藥物減量化行動提供了科學支持。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7月在《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

10. 發現植物防衛免疫通路新機制。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主導,揭示了多種模式識別受體介導的激活絲原蛋白激酶級聯反應、并使植物獲得抗病性的分子機制。鑒于這種植物免疫通路新機制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非生物脅迫中發揮廣泛的作用,這些發現對其他植物生物學過程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6月在《Plant Cell》發表。

    責任編輯:李躍群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至尊百家乐下载| 百家乐游戏机在哪有| tt娱乐城怎么样| 圣安娜百家乐包杀合作| 百家乐官网单注打法| 锡林浩特市| 大发888官方 df888| 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客户端皇冠| 什么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的百家乐官网是假的吗| 温州牌九| 太阳城娱乐网sss977| 百家乐庄河闲的赌法| 百家乐官网龙虎玩| 澳门百家乐官网上下限| 香港六合彩开码| 波克棋牌官方免费下载| 蓝盾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怀远县| 世界杯赌球| 香港六合彩开| 大发888足球开户| 上市百家乐.评论| 圣淘沙百家乐现金网| KTV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王子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玩百家乐平台| 24山可以正针吗| 实战百家乐官网十大取胜原因百分百战胜百家乐官网不买币不吹牛只你能做到按我说的.百家乐官网基本规则 | 百家乐官网高人玩法| 网上现金赌场| 沙雅县| 皇冠现金投注网| 大发888账号注册| 百家乐开闲的几率多大| 飞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天上人间| 百家乐视频游戏中心| 百家乐如何洗吗| 百家乐网上真钱娱乐|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