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創沒死,抄襲者還在,46歲的他卻先走了
沈文蛟最后一天
從下午開始開會
熬夜、發產品朋友圈
幾小時后,他徹底告別了這個世界

多數人并不知道他是誰。
2年前,不少朋友看過我們這篇《情懷能救原創嗎?這個蟬聯3屆紅點獎、快被山寨逼死的衣帽架爆倉了》。
甚至還有幾百人也因為這篇文章,出手訂購了這款200多塊的衣帽架,為此等了1個多月都還未必能收到貨。

他就是那個憑借一己之力,去對抗淘寶上200多家山寨衣帽架的店主,去不斷和某良品對抗,“你們這是抄襲”!
也是那時候,我們加了微信,算是朋友圈之交。
2年里,眼見他從破產邊緣起死回生,收獲了很多善意,也惹了不少爭議,拿到了投資,做了更多新產品……堅持原創設計,好像剛剛才讓大家看到一些希望。
11月9日晚上,沈文蛟因突發心肌梗塞辭世的消息,陸續從設計界的一些朋友那里傳出,驚愕惋惜。
他用力、追求極致,是當代設計師品牌創業者的典型代表。
朋友們評價說,他是當代中國設計界原創精神的捍衛者。
更多人在嘆息,他沒能等到戰勝抄襲者的那一天。
01
2年時間出一款200多塊的衣帽架
6年前,39歲的沈文蛟辭去了百萬年薪的廣告公司總監職位,開始創業。
花了2年時間,他才拿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產品,就是這個NUDE衣帽架:由6根木棍組成,沒有螺絲、沒有釘子和任何金屬配件,只有傳統榫卯結構。

2014年,NUDE衣架收獲紅點獎至尊獎。
回想起獲獎的那一幕,他說,“表面淡定,但其實我躲在廁所里哭了一場。真的覺得不容易,這種認可對我很重要,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但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事情讓他絕望了。

獎還沒頒完,各種山寨衣帽架就上線了。
僅在某寶,山寨店鋪最多的時候達到288家。有些山寨賣家甚至連產品圖片、買家秀、設計師頭像都照搬過去。
他算過一筆賬:以每家月銷售300件,官方售價每件499元來算,44家,就是660萬元。這意味著一年下來,他們不見了7920萬營業額。
而他們一年下來也就賣個100多萬。這意味著,NUDE衣帽架一年近8千萬的銷售額,其實99%都進了山寨的腰包。

為了對付盜版,沈文蛟申請過專利,為侵權的事向相關高層控告過,也走過法律途徑,雖然最終勝訴了、假也打了,但還是沒用。
沈文蛟在2016年3月曾寫過一封公開信。情況雖然有所改善,但盜版者的報復也接踵而至。
在各種攻擊下,沈文蛟覺得熬不過去了,2017年9月6日以一篇《原創已死》宣布清倉解散。
接下來的事情,誰也沒有預料到。
這篇《原創已死》超過了100W閱讀量,很多人都在為這份原創情懷自發轉發,媒體也紛紛跟跟進助力。
當天,店鋪1658個庫存被清空;第二天著名投資人就來了公司,蘇寧易購給它開設店鋪、阿里巴巴破例給它開了天貓旗艦店……
當年,這款衣帽架總銷售量1000萬,這家公司活過來了。
團隊的同事們知道,沈文蛟當初發布這篇文章看似風輕云淡,其實內心是不舍。
他們也看到了中國原創設計品牌的希望。
02
創業走過彎路賠過好幾百萬
創業前,沈文蛟是個廣告人,在陽獅、奧美都擔任過創意總監。
直到2010年,客戶越來越難拿,活越來越少,“不忙,那就想想出路吧。”

決定把愛好做成事業,沈文蛟覺得,他還是個門外漢,便給工作室取名叫“一般”。

這些也都讓沈文蛟創業時,走了很多彎路。
他先跟就近的手藝人合作,拿了50萬成立了一個打銅作坊。
他出錢,師傅做大股東,制作手工銅打的茶桌、茶具等。結果可想而知,在為雅安地震慈善拍賣的時候,銅作坊的賬面只有5塊錢。

請來了兩位60多歲的農民,王生民和張永杰。他們是日本“國寶級匠人”八木澤啟造的親傳弟子,制作的日本竹編花器如今還出入各大拍賣行。

然而,市場叫好不叫座,上百萬元打了水漂。

幾年來砸進去的幾百萬,這兩個項目都黃了。
后來,沈文蛟也學精了, 開始開發貼合市場的中低價位產品。比如推出的四喜燈不僅拿下2016年紅點獎,賣得也好。
03
可惜到死他都沒能戰勝抄襲
在他生命最后的時間里,都和工作有關。
兩周前,PIY家具發布了60多個新品,里面有玩具、兒童木馬、有沙發、有躺椅、燈具……


從凌晨到上午,他活躍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把所有產品線的產品都發出來。好朋友說,作為一個創作者,此刻他的內心應該非常有滿足感。

這也成了他生前發出的最后一條朋友圈。



不要再等到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才意識到原創精神的可貴,不要再讓為原創投入心血的人們寒心了。

合影中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期待。
現在斯人已去,回頭再看這些文字卻更讓人唏噓。
對于生者,原創不死,源遠流長。
昨晚,沈文蛟的家人用父親的手機,里告訴大家:“上帝缺家具了,所以聘請了爸爸”。
文 / 外灘君
部分圖片來自「PIY家居」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原創沒死,抄襲者還在,46歲的他卻先走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