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洋NGO為何也迷上吃播網紅?為可持續水產品羅非魚帶貨
大口吃魚就是做環保?
是的,但得看是什么魚。
近日,在海南召開的第三屆海洋公益論壇上,NGO為藍執行長子雯發布了與NGO智漁合作的新環保項目,一種經過嚴格生產監管的羅非魚成為他們推薦的對環境友好的明星產品。它是養殖的,而非自然捕撈的。
與普通的羅非魚相比,這種羅非魚的養殖更加規范,它消耗的飼料更少,對水體的污染更少,魚更健康,整個過程也更環保。

在海南,羅非魚主要是淡水養殖。據智漁介紹,羅非魚是海南省第一大出口創匯農產品。2018年,海南羅非魚養殖面積3.28萬公頃,產量32.68萬噸;海南羅非魚及魚片出口12萬噸,出口額20.7億元人民幣。早在2006年,海南省就出臺過《海南省羅非魚產業化行動計劃》。
隨著全球海洋捕撈漁業資源的衰退,國際市場對水產養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羅非魚無肌間刺,脂肪含量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因此極具性價比,成為在全球廣泛養殖的品種。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產區,所生產的羅非魚主要銷往海外。
智漁在海南羅非魚可持續養殖方面深耕多年。“我們在吸收國際上可持續生產的一些成熟經驗的同時,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生產場景和養殖戶需求,應用新技術、新思維,摸索適合中國的可持續生產方式,”智漁創始人兼主任韓寒介紹說:“這些生產一線的工作是必須的,但我們也意識到,只有生產和消費同時抓,形成閉環,才能更有效的引導和推動生產上的變革,這也是我們與為藍攜手的原因。”
2019年1月至3月,為藍聚焦中國一線城市18歲-45歲的消費者,進行了“可持續水產品消費行為”的調研,共收集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5座城市的2556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中國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愿意為可持續水產品付出一定的溢價,但對其購買途徑不十分清楚,對可持續水產品尚不熟悉。

子雯認為,如果人們不能在消費上真正作出改變,那么所有的環保倡議和推動都將顯得無力,智漁為產業提供解決方案,與為藍在消費端的倡導同時推進,才能讓可持續水產品消費形成一個完整的模式。
為藍為此設計了創新的倡導方案,在邀請新勢力明星宣傳可持續水產品的基礎上,為藍找到網紅吃播密子君,請她擔任可持續水產品的形象大使,倡導消費者選擇以更可持續的養殖方式生產的羅非魚;同時選擇了知名電商平臺的美食主播們進行網絡直播帶貨。
子雯表示,直播活動持續了兩周時間,相關網店店鋪的日均流量增加了近12倍,產品銷量增長了20倍。統計數字顯示,其間購買羅非魚的女性消費者居多。其消費人群輻射到全國98個城市,以北京地區的成交量最大。
前述項目被稱為“iCAREFISH”,而羅非魚只是它的“第一季”。
子雯稱,他們將把這一模式推廣到更多的產品中去,特別是海產品,像白蝦、金鯧魚、海參等,讓消費者更多地了解可持續水產品、食用可持續水產品。
三亞旅游美食協會副主席邢濤表示,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從事養殖和耕種的生產者很支持,對本土水產品很重視。每年12月份,海南省都會有一個全省的農產品烹飪大賽,包括海鮮在內。該活動由當地政府支持,通過大賽,把本土食材打造成品牌,為養殖戶拓展銷路。
子雯表示,為藍關注可持續漁業、生態平衡、減少塑料等海洋保護相關的議題,希望通過影響消費者,帶來他們環保行動上的改變。很多人起初不了解漁業養殖與自然捕撈之間的區別。為藍花了兩年的時間,向消費者不斷宣講什么是可持續以及保護海洋的重要性,希望最終通過消費者的購買力以及他們的消費意愿,真正地促進并加速產業的變革。從羅非魚項目的整體測試結果來看,為藍的倡導和影響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