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CEP的效應及前景展望:一鼓作氣,達成協議
一、世界最大自貿區呼之欲出
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16國領導人在會后發表聯合聲明稱,目前15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準入談判,準備明年簽署協議。

RCEP不僅“體量”巨大,而且從議題來看,該協定不僅涵蓋貨物貿易、爭端解決、服務貿易、投資等議題,也涉及到知識產權、數字貿易、金融、電信等新議題。RCEP談判不僅將貨物貿易中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納入自由化范圍, 最終實現貿易自由化,而且計劃大幅削減服務貿易領域的限制和歧視性措施,基于WTO現有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東盟+1”自由貿易協定實現更高水平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因此,無論從涵蓋范圍來看,還是從涉及議題和開放水平來看,RCEP都將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自貿區。
二,RCEP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
根據16個成員國在11月4日達成的聯合聲明,簽署RCEP具有十分深遠而重大的意義:“在快速變化的全球形勢下,完成RCEP談判將展示我們支持在本區域營造開放貿易投資環境的共同承諾”。由此可見,RCEP既是一種機制,又是一項承諾,還是成員國謀求進一步開放的有力武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始終未能找到強有力的新增長點,過去幾年,西方世界廣泛出現了非常強烈的反經濟自由化、反全球化的政治運動,這對各國實際實行的貿易政策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各國頻繁運用各種貿易壁壘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日益盛行。在此背景下,東盟發起RCEP談判,旨在從逆全球化的荊棘中另辟蹊徑,以區域范圍內的全面經貿合作應對保護主義、維護和擴大全球化的成果。通過共同努力,RCEP將有力推動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維護自由貿易,提振市場信心。與此同時,RCEP可以支持區域內的互聯互通建設,在共建經濟走廊、發展經貿產業園區、加快市場規則等方面加強合作。RCEP還可以夯實地區金融合作,為通過財金合作完善區域經濟治理架構提供有效方案。進一步地,RCEP成員之間已經具有了十分深厚的經貿合作基礎,也形成了眾多的經貿合作安排,而RCEP能將各個次區域合作安排整合起來,有助于帶動整個區域的協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形勢下,對于中國而言,參與RCEP更是具有重大意義。在逆全球化陰影的籠罩下,加入RCEP在短期內成為對沖中美貿易摩擦、穩定外貿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長期則擔負起推動中國高水平開放、深度融入地區一體化的艱巨任務。一旦RCEP成功簽訂,中國將進一步擴大經貿領域的朋友圈,有力地推動同亞太地區重要經濟體的貿易、投資、金融往來與合作,更為充分地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并為維護亞太地區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簽訂RCEP還可以同“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呼應,在區域一體化的推動下同沿線國家進一步加強政策溝通;而RCEP成員國還聯合發表了《互聯互通再聯通倡議的聲明》,可以直接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設施聯通;顯然,RCEP還將促使成員國之間消除貿易壁壘、加強貿易便利化,最大程度地實現貿易暢通;RCEP的成員國之間,已經形成了《10+3財金合作戰略方向》愿景文件、《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等金融合作安排,未來RCEP可以將這些安排整合起來,切實推進成員國之間的資金融通;此外,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此次曼谷會議中指出的,“用好10+3合作基金,開展更多民眾喜聞樂見的合作項目……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促進民眾間相知相親”,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民心相通的具體內涵。
三,全面建成RCEP的“印度因素”
RCEP共有16個成員國,目前除印度外,15國已經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準入問題談判。根據聯合聲明,“印度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所有RCEP成員國將共同努力以彼此滿意的方式解決這些未決問題。”RCEP能否全面建成,取決于印度是否最終加入,從本質上講,取決于印度同其他成員國之間的利益協調能否成功。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總理莫迪闡述印度暫不加入RCEP的原因時稱,“RCEP協議的當前形式不能完全反映RCEP的基本精神和商定的指導原則”。這反映出印度當局對國內產業競爭力的不自信和對潛在的進口負面沖擊的擔憂。一方面,印度制造業發展水平遠低于中、日、韓等制造業大國,甚至低于大多數東盟國家;另一方面,印度農業發展水平也低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的部分國家。因此,印度當局擔心加入RCEP會造成質優價廉的外國產品大量涌入本國市場,沖擊本國產業,甚至會引發失業、社會動蕩等一系列問題。
實際上,為保護本國市場,印度長期以來高筑貿易壁壘,不僅關稅水平遠高于中國,而且建立了一套紛繁復雜的非關稅保護體系。目前,印度是發起對華反傾銷數目最多的國家,并且涉案行業廣泛、打擊力度嚴酷,嚴重阻礙了中國產品進入印度市場。加入RCEP勢必會對印度的貿易保護行為進行約束,印度將失去維護國內產業競爭力的保護手段。
進一步地,在印度現行的政治體制下,反對黨會在RCEP的負面效應上大做文章,向在位政府頻繁施壓,危及在位政府的執政基礎,這也導致了莫迪政府對簽署加入RCEP慎之又慎。
四,開放包容帶來美好前景
在筆者看來,印度的訴求不可能得到完全滿足,但通過全面坦誠的磋商,可以進行協調,從而達到各方都滿意的結果。由于RCEP的成員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 使得RCEP具有一定程度的“南南合作”特征, 這就意味著,RCEP不可能一味地追求高標準,必須充分考慮到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貿易自由化容忍度, 因此RCEP的成功, 也離不開經濟技術合作、能力建設、早期收獲、過渡或差別待遇等特殊安排或條款, 自由貿易協定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影響談判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多邊框架下,“原則中有例外、例外中體現原則”若能得到落實,將能極大地推動16國最終簽署RCEP的進程。
最近幾日,中國方面一直強調, RCEP15國可以“先往前走”,但協定將保持開放,“印度準備好可以隨時加入”。這體現了中國政府在對外合作領域一直秉承的開放包容姿態,也體現了中國政府堅持多邊主義、堅持貿易自由化決心與勇氣。相信在開放包容精神的推動下,RCEP各成員國必定能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談判,相向而行,取得實質性的最終成果。未來,亞太地區將進一步實現一體化,實現深度合作,共同對抗逆全球化浪潮和貿易保護主義陰霾,給本地區、乃至世界帶來光明美好的前景。
(作者王孝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