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因秸稈禁燒工作不力,安徽四縣一把手被省生態環境廳約談
為扭轉當前秸稈禁燒工作被動局面,研究對策和改進措施,進一步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10月31日下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公開約談霍邱、濉溪、靈璧、肥東4縣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指出當前秸稈禁燒工作存在的問題,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本文圖均為 安徽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 圖
四縣目前秸稈禁燒工作存在的問題
截至10月30日,全省已發現秸稈焚燒火點101個,同比上升206%,其中秋季火點數70個,同比上升900%,是近年來全省秸稈禁燒工作出現的最大幅度的反彈。霍邱、濉溪、靈璧、肥東4個縣秸稈焚燒火點數分別為13個、7個、6個和5個,位居全省火點數前4位,總數占全省秸稈焚燒火點的32%。

秸稈焚燒現象對全省的影響
一是增加了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壓力。10月30日,全省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5.2微克/立方米,距完成年度任務目標尚有一定距離;優良天數比例72.3%,比去年同期低6.5個百分點。經預測,今年秋冬季我省大氣污染擴散條件仍然偏差,如果不能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將使全省空氣質量改善面臨更大壓力。
二是造成了全省秸稈禁燒工作形勢被動。2013年以來,我省持續保持秸稈禁燒高壓態勢,秸稈焚燒火點核定數由2013年的2352個降至2018年的25個,作為全國農業大省,火點總數由常年位居全國第1位降至2017年的第14位。如秸稈禁燒工作出現反彈,將使多年來全省工作成果毀于一旦,更會使以后禁燒工作帶來極大難度。
三是影響了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形象。隨著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推進,我省與周邊省、市頻繁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防聯控工作。今年以來,我省秸稈禁燒工作多次被上級部門點名,對我省藍天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問題產生原因
四個縣的工作出現明顯退步,原因主要是意識缺位、思想放松、行動懈怠。近年來,各地雖較好地完成了階段性攻堅任務,但忽視了禁燒工作長效機制仍不健全,對打持久戰認識不足,秸稈禁燒工作呈現一時緊、一時松的現象。
入秋以來,我省多次發現單日出現大量秸稈焚燒火點的現象,對此,省大氣辦連續印發通報,要求各地引起重視,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也加強了對各地秸稈禁燒工作的督查。然而部分地區仍然沒有有效控制火情,焚燒火點數持續上升,起了負面帶頭作用。

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中明確的三大攻堅任務之一,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明確要求。
二是落實重點措施。嚴格重點區域全天候巡查,對秸稈焚燒問題務必查處到位、整改到位,堅決遏制秸稈焚燒抬頭趨勢。
三是強化問責問效。各級黨委、政府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對污染治理落后、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要嚴格考核問責。省政府將各市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納入省級生態環境綜合考核,將各市秸稈焚燒情況納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民生工程任務考核。
四是堅持長效管理。將秸稈禁燒長效機制落到實處,做到既重視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又兼顧全年禁燒、全區域禁燒。要將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同時抓,同步發力,長治久安解決秸稈出路。
希望通過此次公開約談,霍邱、濉溪、靈璧、肥東4縣能變壓力為動力、變被動為主動,強化工作措施,狠抓責任落實,打響秸稈禁燒反擊戰,也希望全省其他地方借鑒警醒,汲取教訓,進一步加大秸稈禁燒力度,確保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原題為:《重磅!因秸稈禁燒工作不力,省廳約談四縣一把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