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江 | 三峽果農

長江三峽裝滿水果的客船
長江 | 三峽果農
圖文 | 謝光輝
奉節開往巫山的長江客船
堡子灘,位于巫山與奉節中間的北岸,斜對著錯開峽,沒有固定碼頭,是一個極不起眼又很容易被錯過的山村。村民劉書明,50多歲,一家4人,兒子女兒去廣東打工,家里只剩他和妻子秀珠。黃泥墻上一張重慶新農村萬元增收表格,泛黃的紙上寫了:劉書明,承包山林22畝,年收入35870元。劉書明站在屋檐下扳著指頭給我算一筆帳:種糧食,小麥每斤1.2元,玉米每斤1元,耕田、播種、澆水、施肥、噴農藥很辛苦;種果樹,油桃每斤2.8元,枇杷每斤3.5元,不耕田,不播種,人輕松,賺錢又多。
村民的生活變化還得從三峽工程說起,堡子灘原先是個江邊小村,大壩蓄水,村民搬遷,像劉書明住在山上的十幾戶人家沒有搬。國家對三峽庫區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在原來的耕地上種果樹,這樣一來,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劉書明坦言,當年改種果樹很擔心,畢竟種糧國家收購有保障,即便賣不掉也能存放;水果不一樣,熟了就得趕快賣,要不然全爛掉,我們這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現在看來擔心是多余的,果子還沒成熟,不斷有電話聯系我們。
果樹招蟲子,一年打幾次農藥,打農藥都在晴天,噴頭綁在一根竹竿上,把藥水壓上去,噴在果樹上,要噴得很均勻,噴多了藥水的水珠糊成一片,掛不住,流了;噴少了不管用,而且樹葉的正面反面都要噴到,這是個極細致的活。樹掛果子,套上一只只紙袋,免得被鳥吃掉。果農一年就盼著果子成熟,希望賣個好價錢。立夏,先是桃子下來,接著李子、梨和枇杷,到了秋天柑橘成熟,一年的果子進入尾聲。堡子灘的果樹種類很多,品種也很豐富,光是桃子就有水蜜桃、黃桃、盤桃和油桃。

堡子灘斜對著錯開峽

堡子灘村民

割豬草回來

釆摘枇杷

九十多歲的老太太滿臉笑容

編背簍

在外打工的女子懷孕回村保胎

水果挑到村碼頭

等待客船

客船來了

挑水果上船

船一個個碼頭停靠果農挑水果上船

挑水果上船

雨天挑水果上船

甲板裝滿水果

船艙裝滿了水果

船艙果農

巫山碼頭

巫山碼頭

巫山碼頭水果交易

巫山街頭賣水果
過了霜降,果園安安靜靜,不用操心。進入小雪,把牛油、石灰在一個大鐵鍋里熬得稠稠的,一桶一桶擔了去果園,拿一把棕刷給果樹涂白,涂白要涂得很仔細,尤其是樹皮有傷損的地方要涂到,防止來年窩藏蟲蟻生病。
果子下來,人最忙最累也最開心。天濛濛亮,劉書明夫婦扛著簍筐去果園,油桃是新栽的品種,滿心喜悅,一個個從樹上摘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筐里,新下的油桃很結實,不怕壓,倒怕是裝不緊,來回晃悠,很容易爛,有爛果子就得趕緊揀出來,要不然會影響整筐果子。等到太陽出來,果筐已經裝滿,摘些桃樹葉子蓋上,新鮮好看,又遮陽光。
夫婦倆一前一后擔了油桃去趕早班船。護園的黑狗很興奮,一直跟到江邊。早到的村民扁擔擱在果筐兩頭,人傴僂著蹲在巖石上抽旱煙,旱煙抽完,嘀嘀煙槍往石頭上敲敲,像是雞啄米。劉書明夫婦剛到,幾個村民過來看了連聲贊嘆,羨慕地說,明年也要種油桃。聽到贊嘆,秀珠有點不好意思,像新媳婦似的躲在后面,劉書明笑嘻嘻地十分高興,像新郎似的給大家敬煙。
江上傳來二長一短的汽笛聲,如同結集號,大家紛紛起身擔了果筐排成長隊。堡子灘沒有碼頭,船靠岸很慢很小心,有些人重擔壓久了吃不消,把一根竹杖向地下一撐,頂著扁擔稍微休息一下。船頭靠岸伸出一塊挑板,險臨臨地搭在巖石上,如同一座獨木橋。果農擔了上船,扁擔嘎吱嘎吱兩頭顫動,像是一支振翅齊飛的大雁。很快甲板上全是一筐筐水果,船艙人多熱鬧。唯獨那只黑狗孤零零留在岸上,一動不動看著客船遠去。

村民賣完水果回來

堡子灘村落
船朝巫山縣城開去,江面開闊,波瀾不驚,看上去不像在三峽,倒像是在一個高山湖泊。到了巫山碼頭,水果交易中心的商販等著,一筐筐抬上去,驗貨過秤,討價還價。有些果農想賣個好價錢,就自個兒挑到縣城去賣,賣不完,晚上化5元錢住在碼頭的客船上。劉書明把水果全賣給了商販,賺得的錢存入銀行,去電信公司給手機充了200元話費。夏天水果銷售旺季,話費多,錢化了值得。
劉書明夫婦在縣城吃了午飯,坐船回家,船還沒靠岸,黑狗從山上直奔江邊,一根蓬松的尾巴殷勤地搖擺,如同向主人揮手打招呼。
如一攝影坊:
來自第一手圖文采訪
致力于人文攝影報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